在《日食:在中国经济优势的阴影下活着》一书中,我估计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法(PPP)来衡量GDP,那么中国经济将在2010年超越美国。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WEO)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这一赶超将在2019年发生。《经济学人》也将赶超的时间定在2019年左右。那谁才是正确的呢?/ F+ b, R; q% l) H/ {& A9 `/ h: l
8 ]1 D! {5 r) Z& G* R7 v 现在,这里有了一个官方的答案。世界银行刚刚发布了2011年世界各国以购买力平价法为基准的GDP数据。这些数据是来源于每五年或六年一次的国际价格比较(ICP)项目所做的详尽价格调查。以PPP基准来算,中国的GDP向上做出了大约20%的修正。因此,最新的估计显示,2011年美国的GDP(15.5万亿美元)仅仅比中国多了15%,而不是IMF四月份的《世界经济展望》所说的39%。从2011年起对中国和美国的增长率做出的预测显示,中国将在2014年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 m. A5 F, X$ H% E0 V% N
3 K3 {4 o% j& {* K6 u, K$ m' Z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我在书中做出了预测,但是美国将自己的GDP往上调了大约4%,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比我所预计的要缓慢一些。如果没有这些变化的话,中国会早在2013年就会超越美国——我的预测(2010年)提早了3年。相较之下,IMF的预测晚6年,为2019年。% [, |& J2 {0 l) H8 k Q7 }
U) }2 l- H- A/ P! i4 M9 ]9 F
第二,虽然我的计算比官方的要更准确,但是我也高估了中国的GDP。我把中国的GDP往上调是基于:1,对Angus Deaton和Alan Heston(2010)2005年估计的回应,他们认为,中国在2005年的ICP调查中高估了国内价格,进而低估了真实生活水平和GDP;2,对2011年估计的回应。在我看来,世界银行和IMF(以及佩恩表)用来预测2005年到2011年的真实生活成本变动的方法是不完善的。他们倾向于高估成本的变动,进而低估GDP。将来的问题在于,不知道是这两步中的哪一个步骤需要重新修改。
$ a9 M' o) e5 p7 j6 Q
& Y: }! W. g% Y6 B+ z/ h# o* i 最后,最新估计对中国2011年人均GDP上调了20%。这就意味着现在美国的人均GDP“仅仅”是中国的五倍,而不是之前所认为的六倍了。中国的人均GDP现在估计是10057美元,而美国是49782美元。
. S, ]8 n0 z2 C# L; t9 m- P) X) c' h7 h0 U$ E2 z$ {+ `# g! t
作者: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Arvind Subramanian
: i# C% x2 K5 I4 u
% b$ v3 X' _7 j7 L; ^0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