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忠玮的视角很独特.... 2013年8月12日,黑莓公司谋求转变的消息,成为热点。因为在发布公告前,黑莓公司选择暂停股票交易,放大了这一消息的影响力。 随即,黑莓公司宣布,已成为特别委员会,探索公司战略选项。《华尔街日报》做了四项分析,认为成立合资公司、出售部分硬件资产,这两项选择的可能性较高,整体出售的可能性中等,而私有化的可能性偏低。 在我个人看来,不太可能有任何私募基金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接盘。私募基金的唯一依托,是脱离产业和公司的资金条件,而接盘的基本条件:1.良好的未来前瞻;2.更好的潜在买主。这两项均不成立。 出售部分硬件,也并非易事,因为黑莓手机此前就是代工模式,由Lcoteq、Celestica两家公司代工,并且销量走低的很厉害。成立合资公司的可能性更小,如果一家资金雄厚的公司,选择通过合资公司来帮助黑莓,而不是收购的话,那么获益最大的是黑莓,而风险最大的则是这家合资公司,所以《华尔街日报》举例的IBM或者亚马逊,都不太可能选择这一方式。 前有摩托罗拉作为参考,因此,最有可能选择的方式,仍然是被收购。 关键是,谁将是买主? 收购黑莓:需要符合几个条件 1、足够的资金。目前黑莓市值为53亿美元左右,如果收购包括溢价将接近60亿美元。 2、应当有较为明显的互补优势,至少应当能够帮助到黑莓,或者帮助到自己。 3、不曾有过类似的商业行为,因为重复性的收购不仅无法挽救黑莓,更容易伤及自身。 4、能够通过加拿大政府的审核,乃至取得美国政府的同意。因为黑莓有大量的客户,都在这两个国家的政府之中,最佳“代言人”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 当前传言的包括三星、联想、华为等公司,均不成立。对于三星而言,已经稳居全球第一销售宝座,如果要收购一家智能手机厂商,最大的考虑,并非某些媒体分析的,进入行业市场,而是如何进一步巩固自身的领先地位,或者开启能让其尽早脱离Android的能量。但黑莓在这两点上,都不足以支撑让三星掏出60亿美元来收购之。 至于华为则是完全不可能。仅政府审核一项,就足以将华为打道回府。并且,让华为终端公司现在掏50亿美元来,不仅是要了华为终端自己的命,也是要了整个华为集团的命了。一家没有上市的民营公司,是无法在资本市场募得资金的,除非跟银行或者财团贷款。这样的动作,华为没有做过,也不会考虑。 至于联想,虽然曾经对IBM的PC业务上演过“蛇吞象”,但随后一波三折的整合过程,让联想集团心有余悸。其次,联想自身的“PC+”战略正在实施中,成败尚未定论,不会轻易引入干扰要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联想的现金储备只有30多亿美元,虽然此前联想曾放下豪言壮语,可以展开任何规模的收购,但可以是可以,会不会花60亿美元去购买黑莓,可能性基本为零。 至于一些分析机构提出的微软,可能性也相对较小。目前的微软已非当年之势,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有必要在同一个智能手机市场领域,手握两个大锤。 如果我们只看智能手机市场上,黑莓的主要竞争对手,在视野之内的公司,无疑包括:苹果、诺基亚、三星。当然,我们也可以将LG、华为、中兴通讯,乃至HTC放入其中。 但如果我们从操作系统阵营来看,似乎黑莓的竞争对手更为明显:微软、谷歌(微博)、苹果。只有这三家公司了。 遵循“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很容易找到私募基金之外,能够收购黑莓公司的那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