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是要挑起热战,彻底掠夺中国财富,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 y0 c. U' D9 r( l2 D
) d* p, r9 N- q- z: W7 r& w$ c布林肯访华,不会提升中美两国现有的关系现状,相反,如果中国贸然接受布林肯的访华要求,特别是在他就台湾和科技问题不断散布对中国不利的言论这样情况下,就更显得中方所处的尴尬地位。6 h9 S0 B" a1 W7 M) z% e
8 ?4 O- v1 |% E' b1 P% u U首先,中国自认为是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这从去年杨洁篪驳斥布林肯的以实力地位出发与各国相处的说法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并不想绕着美国的指挥棒走,因此,如果中国无条件的答应布林肯访华成行,那意味着美国政策的加分,和中方的失分。
- a' J2 b8 s& ~. z
, p# q' B/ t' K& z, ` 其次,中美最近离擦枪走火的趋势越来越近,似乎双方皆无可退的余地。在美国反华潮流越演越烈的现在形势下,政府任何对对华示好的行为皆被解读为政治上的软弱,给政敌以把柄,因此即使与中国打交道,也必须有所收益才能跟国内有所交代。非常明显,布林肯访华,并非是给中国送什么东西,而是在继续索取一些东西。
; Z8 ]9 E3 S5 C G( p" G
# q- H: m# X9 i1 X5 Z$ M: w1 w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美国媒体已经信誓旦旦的确认了布林肯访华的日期,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却支支吾吾,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在布林肯访华的这场博弈中,中国并没有抵挡住美国的攻势,最终以无奈的经双方商定,而不是经谁邀请的口吻,来确认了布林肯访华成行,一边为自己的挫折寻找一些过得去的借口。
* O8 {2 ]' n5 W" V: a' M- I
. \- }4 ] ~) Z& t+ Z8 n中国已经拒绝了美国防长,财长和商务部长对中国的访问,因为这些访问无法使中美紧张的双边关系有所缓解,也无法提升中国在双边交往中的地位,然而,中国在第三方促成了王沙会,以便进一步澄清双方包括台湾,经济,科技上以及其他问题上的立场,结果证明王沙会并没有减少双方的敌意,两国的交往陷入各说各话的阶段,就像两条线,变得越加平行而交往点越来越少,后来发生的舰机拦截事件事实上给双方提了一个醒,如何避免直接冲突的目的之下,稳定这种看似危险的双边关系。
8 Q" e. P4 l) Z0 f* d5 R$ ^- ~ K4 }$ \0 t" [
中国最终同意布林肯访华,将是稳定中美危险关系的最后努力。双方实际上已经认定,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而无法逆转,然而即使如此,避免两国直接冲突将是两国的次优选择,美国经不起中美之战,而中国并不想投入战争,维持稳定的即使是危险的中美关系在边际空间,符合双方的利益。' [# L6 l3 ^# B) R, ^0 I$ S
. O9 ?5 s5 O6 V. D
如果说,布林肯访华能够可以预期的成果的话,那么这可能是唯一能够想到的对双方有益的事件,这也许是双方能够坐下来,管控这种剑拔弩张的中美关系的原因,尽管如此,中国在这种相对弱势的关系中,必须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因此,双方商定,而不是中国邀请的立场,使得布林肯访华得以成行。$ t+ M' y1 G2 N r, A- ?
; D1 i z5 }! |1 n+ ]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