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利益才是终极利益,抛弃乌克兰实在是小菜一碟. ~% c8 H! R$ S6 D9 e' d
1 V" U6 h, p6 Y$ M7 r- o, ]+ i尽管乌克兰大反攻取得了重大进展,尽管西方一再唱衰俄罗斯。忽悠是一回事,做则是另外一回事。在普京发出严厉警告之后,拜登和西方国家似乎开始认怂了,迹象表明准备抛弃乌克兰了。 # u' d0 O% _- q$ R% @, k* _$ {; ]
不可否认,乌克兰的大反攻改变了战场态势。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毕竟俄军呈现了退守之势,而乌克兰依然还在进行着激烈的反攻,人们有理由怀疑俄军似乎有些打不下去了。 . k, k6 N0 M, u- p2 s, Y0 s
然而,尽管美西方一再称赞乌军的大反攻成果,一再唱衰俄罗斯。可乌克兰战场上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他们自己心里有数。 6 \* G5 ]( |2 y( K
尽管俄军开始转入退守阶段,可普京却突然推动了乌东四地入俄。如果真打不下去了,就没有理由做出这种进一步恶化战场态势或升级战争态势的举动。
2 _* R2 e6 o: K6 z支持顿巴斯独立是一回事,把乌东部分地区直接划归俄罗斯,则是另外一回事。这等于彻底改变了特别军事行动的性质。这是把俄乌冲突变成了俄乌战争,显然普京并不想速战速决了,更不想退出去,而是开始准备打大仗恶仗了。
$ X9 K% g3 H4 T, G& E4 |' r征招30万预备役军人上战场,这等于是把俄陆军增加了一倍。这直接表明了普京要采取更大的军事行动了。这是要下死手的迹象。 : W* L* s/ v$ `" W9 ?; t! O) j9 }: U
而在采取重大的军事行动之前,普京也同时向美国北约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那就是要采取“一切手段”保卫俄罗斯。这个“一切手段”是什么?那是不言自明的了。
- B( Q" c& L3 G P" ~接下来,不仅乌克兰战场上要升级,战争外溢甚至是核战的风险也在急速升级。虽不能说是破釜沉舟,也表明了普京将不顾一切了,这等于是对外宣示,胜利永远属于俄罗斯。
$ g- X8 U4 a* W' w3 L$ h) m5 U: a对此,第一个做出重大反应的不是政治家,而是世界最大的财主特斯拉集团的马斯克。 & L: M; o4 D& z7 I9 Y. Q! b: z
他立即提出了结束俄乌冲突的四点建议。实际上就是让乌克兰“割地求和”。此君转变之快很有意思。
4 o+ r8 a6 p! q' e5 p( k+ c- v此前,马斯克公开承认他的星链计划直接向乌军提供了战场信息情报。而俄军也因此吃了不小的亏,俄曾发出打掉星链的威胁,而马斯克也公开称不惧俄的核弹威胁,还称俄打掉星链的速度比不了他发射卫星的速度。
$ M" s* m; n- o5 i: C% x; m如今,在普京发出最强警告之后,他不再强硬以对了,而是突然替俄说话了。让乌克兰割地求和,这自然是无法接受的,必然招致乌克兰不满。 " |' m/ O" P# \8 j$ }6 I/ K e
而面对乌克兰人的不满,马斯克的回应就是:“我是乌克兰的忠实粉丝,但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粉丝)。” % V2 ~0 ~7 a- s6 T
他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再打下去,就会有世界大战的风险了。这可是生意人不愿意面对的局面。这也就意味着,马斯克恐怕不会再用自己的星链卫星向乌提供准确及时的战场信息情报了。他不是完全怕了世界大战,而是怕俄罗斯真的对他的星链出手,那就得不偿失了。这是美国的底线。 & l# x6 j; l+ W; S
马斯克不是政客,自然不会玩虚的。他一定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的反应应当是最真实的。
: Q! y0 f0 ? p+ k7 P0 ]! @2 e除了他的反应比较直接之外,德国总理蒴尔茨的反应也直接且快。他立即叫停了对乌援助武器。理由是太危险。
5 y+ R" n, _- e+ q' T: b7 v而在蒴尔茨的这一表态之后,就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表态。一直保持沉默的默大妈,在慕尼黑参加德国《南德意志报》77周年创刊纪念仪式上指出:乌克兰危机是个“转折点”,并警告称“我们都被强烈建议认真对待(普京)这些话,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把它们看成是虚张声势”。默克尔还表示,只有在俄罗斯的参与下,欧洲的持久和平才能实现,“只要我们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冷战就不会真正结束”。
, C* S' q7 w% O: K, L- Z$ P默克尔强调,只有在俄参与下才有欧洲的持久和平,这与当初法国总统的表态相一致。如果不是实在看不下去了,她也不会做出这样明确的表态。
0 [4 w$ o" T6 I
- a6 N8 `: m7 q# _ {
/ C" F: e. ];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