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爪系列远程预警雷达已部署在亚太地区
$ w, {4 V1 }4 T( t. ^" O( j) e+ K/ B+ N& Q, ?- j, m$ J1 Q
' z1 L, C- M& z3 Z# z* b
# ~# p9 k' l0 m1 u$ h z8 t
在这样的威胁下,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因没有高性能远程预警雷达而处于被动,以至于直接在反袭扰和电子战方面处于下风。为此,中国只能全力以赴追赶,并在2017年建成了P波段的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这种波段可探测隐身机,但相对于X波段则分辨率不足,为此中国科研人员又将其和相控阵结合,由此兼顾了远距离探测和高分辨率扫描。
1 S0 n* Q# d, i) R$ g
5 x, u& P3 F7 B0 h- d! [! [- D- J. E5 M1 ~$ A; j$ b# `3 R
) a( a9 a3 I4 ?5 k' @- ?% `/ s
美国将AN/TPY-2雷达部署于韩国不久后,中国就在2017年3月于内蒙部署了超地平线巨型天波雷达。据称其波长为10-60米,可在100-450千米高度的大气电离层折射,由此克服地球曲面影响并搜索到3000千米外的目标,性能远超过AN/TPY-2。此外,这种雷达还能以多机分布协同干扰和单机集中大功率模式,让对方远程雷达的探测精度和距离骤降。
7 D7 ?: K1 j5 o2 W6 m3 z" ^. `) V& W) ?8 K
7 V# k8 O; @4 p; Z0 S+ _1 w4 ]
$ r5 J4 n# }! E4 C, J# K; n* N
6 i7 G% s4 R H6 W3 ?
! n" I& {0 O0 m8 ]: A▲2017年,中国就开始在内蒙等地部署新巨型预警雷达+ \2 R% }& H Y0 f1 m
( O* D' D5 Y* N6 \" c# a2 a
. b- n. a5 H/ c3 E$ {( n$ I) Z& y% m Q! z! L
据外媒估测,中国近期部署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巨型雷达配备上万个主动电子天线收发模块,并统一布置在一个直径30米的圆形雷达阵列中,这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导弹预警雷达天线。相比于铺路爪系列,中国雷达将大型相控阵天线分布在一个方向,因此可以保证雷达波束从中心轴向两侧偏转60度,因此只需一个阵面,性能明显超过了铺路爪系列。3 } ^+ x9 P6 R
9 V R8 P- Q5 m% @! I反导系统如何运作?中国在此方面水平如何?
) I) C" Z$ R4 y, c& I& f( t# O. a2 R+ n6 W
* V, w- X6 W) B6 o! C: M! o
- x( U% x0 @5 r6 U- [( J一套成熟的反导系统包括巨型预警雷达和拦截弹,例如每套萨德系统都有一部性能强悍的AN/TPY2陆基机动有源相控阵雷达(可捕捉1平方米雷达截面的目标)以及6台搭载48枚拦截弹的发射车,它们可在大气层外拦截3500千米内的弹道导弹。理论上看,亚洲腹地和俄罗斯远东发射的洲际导弹都会被其探测并拦截。
% F3 g) t, K& [0 }
& p5 h+ G" z( H% M& s& O: Q" M5 P$ t7 V4 X) @
! Z' b4 I" Y) ]
4 J. L# \6 E U7 g+ Y) t
1 r( u) x. a2 ^0 _7 E) B! z▲目前,美国本土的导弹防御体系已十分完善
5 m; `8 u1 _8 h) g4 ?( g: _ I+ h/ Z4 Y
0 ^9 m8 g! s, T }' I
- L4 R% w: T4 @$ \$ m) D而美国本土的AN/FPS-108和AN/FPS-115两种大型相控阵雷达则会覆盖3000-6500千米的弹道导弹飞行范围,配合它们的则是GBI中段拦截弹,其最大射程和射高分别超过5000千米和2000千米。2019年,美国导弹防御局表示该拦截弹在巨型预警雷达先期探测协助下击中了模拟洲际导弹的再入飞行器靶标主体,并随即击中残骸部分。8 d$ \' e Z- L* K; k) I+ {6 F
% C4 d# @7 I6 g$ m3 z7 b6 v7 E6 Z9 N( g
% v! K a u" q# E; [" o1 s! a' O* ^- Z Z
目前对弹道导弹的拦截方式,主要包括助推段拦截、中段拦截和末端拦截。但助推段拦截(对方导弹发射进入大气层前拦截)对远程定位和实时跟踪技术要求很高,而且拦截阵地也很可能被对方反制。而末端拦截则在对方导弹重返大气层后以近程拦截弹对其拦截,但预留时间则很有限,因此最可靠的方式依旧是中段拦截。
; ^2 K8 S# C/ ^0 s' B0 {9 x$ I/ ]- \8 U2 j& i# S! A1 C" o* v4 j
6 f" @1 r1 Q: D4 G8 L& c8 U/ y3 E8 W% C# G
, _, p0 V* ?* ^# x7 P
/ J. V3 a/ T( L* @8 G! s7 E: D▲要想成功完成中段反导,巨型预警雷达就必不可缺
0 Y8 C. K# o: F2 X$ o9 a6 K' ?; V* G# P6 T& w# @5 R# q
4 b& e- c0 r* \( S( m* ?6 m8 _' R
中段的意思,就是对方导弹在大气层范围内的飞行阶段,占据其飞行总里程的8成左右,航迹和速度都相对稳定,拦截方不用担心拦截阵地安危,也无需过于频繁地对其坐标进行全面更新,预留时间则相对充裕。1999年开始,美国已完成超过20次实弹拦截测试,但却有9次失败。而其他多数国家的类似测试,则完全以失败告终。
1 ?4 A0 y- c( u" O4 o. |/ V
; V& O5 C$ C: I% e
" o9 l( }! T7 c( v" f4 c+ p8 E4 @0 d R4 u& s) [& ~/ G1 \
. J& ~1 l' I5 n, j0 O: A
3 g4 E* S! ]/ b+ }* k9 ?# H5 D0 k' u
▲目前,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水平几乎不亚于美国) w4 I5 }/ {9 e
2 J* V6 {% H! G' s0 T) Q1 c0 D& i. ]3 b
: L$ E& i# g& a' W/ {' b
尽管中国的中段拦截次数明显少于美国,但自从2010年1月11日首次陆基拦截测试成功后,又分别在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2018年2月5日及2021年2月4日多次成功完成了拦截任务。随着更多、性能更好的巨型预警雷达逐渐普及到中国从南到北和从东到西两大方向,中国很可能将构筑起不亚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体系。
1 q. T7 i4 N; i L4 j# n& W4 v Y$ W5 M
1 q& @% d3 R- e6 t! H; ?1 @1 e q; x
9 ?2 [7 R% s: q9 ~( p4 Q8 f+ B3 }* l
中国反导体系改变了什么?美国不再将核打击作为必选项目 H9 ~% ?) a, [, ?
; T2 k$ ~- x8 L( a) q% ?4 x; ~1 j
* `, @' N. i9 m7 N0 [, G+ o$ x0 i, t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面临美国的核威胁。抗美援朝战争时麦克阿瑟屡遭惨败后叫嚣用原子弹改变战局;金门炮战时美国又抛出更大规模的原子弹轰炸中国大城市的计划;直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还将中国列入核弹打击名单中的重要对象。根据其打击计划来看,中国工业、军事设施和主要大城市都可能在一天内遭到美国3成核弹的攻击。( j. d$ ], O1 \( a1 L
9 w* Z' E+ q. Z/ m# z8 v
! X H2 [3 K! N2 L) I) _; h
; X9 b! I* u1 r" _: }
; F( N0 ]* y1 R: S: y9 H
; h7 @# V5 V( h9 R: z( X6 r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就将中国列入核打击名单8 z! K; g: @8 P( S
' d8 C/ K O }
) G0 f6 \' I# s2 t
; J' [1 N r1 K F6 U- y- p然而在近年,美国却突然改变了此前几十年的不变战略,甚至表示对中国发动核战将不再是美军的战略必选项。究其根本,并非美国良心发现,而是由于中国的战略攻防能力直接改变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在美军看来,东风-41这样的中国新型洲际导弹常年机动,中国海基核反击力量也逐步提升,而中国的特殊要塞也能遮蔽美国卫星的窥探。. Q0 O. K H7 k i; t
% k0 s! ~$ I& Y+ |* M
4 f" B0 A) @+ W/ Z# H& M+ c' I
' O; ~7 U/ z* s q
这样一来,美军就无法在第一时间摧毁中国的核反击力量主力,而近年来中国又极大完善了反隐身防空体系,因此即便是B-2或未来的B-21也很难随意进入攻击范围,更不要说B-52H和B-1B。由于空射弹道导弹的尝试一直没有成功,因此美军战机进行核打击时也要依靠巡航导弹,但此时对手很容易进行拦截。, E9 d0 ]1 W6 U7 ~
4 a1 I; t* a0 t, A/ W: ]5 U
9 {1 S' t# G }5 h9 m8 ~
9 s0 W0 L- h0 P: \9 q( G! C
$ j3 X5 p# \- Z" H' I$ u: Q
/ A2 m# ]) ~7 ~5 m" q▲现代战争中的陆基反导系统运作模式
2 w z+ w+ N0 e6 r( e' J' F( _$ ]& n5 C" f. _
# U& G2 D8 E2 i; r8 i
- t" n. I' \ R随着中国对东海和南海的控制力不断提升,美国战略核潜艇也很难在战时进入距离大陆2000千米范围内,其潜射洲际导弹抵达目标就要超过30分钟;而美国本土陆基洲际导弹抵达目标就耗时更久了。因此,中国巨型预警雷达就可长时间对其定位,而中国的拦截弹也能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对其拦截。据外界推测,中国的拦截弹性能可能超过了美国的GBI。
- S; B$ ?+ \' y g6 r
8 s* p( Y8 y4 Y8 s) E' ~" i/ w1 L3 ~+ T
1 I1 ~; D$ Q' r8 X1 @" F
+ L* J) D) d2 b
9 c' I4 q8 M) v" [! K0 `" @0 P! I0 C9 L6 B' |! h
▲中段拦截能否成功,是反导作战的关键
: `4 q* M' q3 e5 x! j9 N; M
; a N' G: Q8 {$ \+ O4 D i& v
" r8 S4 p7 j0 R+ i% U) a4 y% O( T5 j' U0 b' D
与此同时,双方反导的含金量也有很大不同。据报道,美国历次反导时靶标只是走简单抛物线,而且靶标上放置了信号发射器,由此加大拦截弹跟踪到信号的概率。这还不算,由于美国本身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方面相对不足,因此对此类乘波体弹道武器的认识也明显不到位,其现有的拦截技术明显难以对此类来袭导弹进行有效反应。7 D- h9 m0 o4 ?
0 r: H# J) O6 i/ } g2 i- B! E, U& t
* Z5 {% j8 Z; K; N& F. p8 D1 p5 Y) P) N: s
# B' L5 A2 Q) g% z: Y( k* X* j& e" t _% H' a
▲目前,中国的中段反导拦截演习成功率已达百分百& n# u! l. z0 F6 X2 P
; Z8 D- z8 q6 v) S* q
$ ` U0 z& b4 h7 _8 Z) v0 W4 g1 P" [
! _- C m$ c8 d2 O; {9 r
反观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后,相应的拦截水平也得以提升,难度系数远超过美国的中段反导。自东风-17亮相后,055级万吨大驱也配备了舰载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这充分说明了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的水平。此外,中国火箭军已实现核战斗部与导弹本身一体化,随时进入战备,自然可以在任何时间内向任何对手发射。
; K. e; n# O8 K! Q( P# o8 Y4 E4 C3 z4 v' c e
7 E, D+ F1 Z; l+ F ^! E1 F* U/ Q9 {( }: x# w* B) R: L! E
2 `. c1 c8 e/ \9 |& g8 B
5 h) ]( t- m' g3 M* R▲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为十几亿同胞撑起了可靠的保护伞/ L: Q3 v2 W) E2 Y# |. ] b0 c
5 x# s! m+ H: y0 N$ u: x% v7 S6 {
9 T2 }4 a, I. e$ C$ k; l
, }3 t3 R$ P/ S7 m) F8 N! @# y纵观人类战争史,有矛必有盾这句格言几乎贯穿了数千年。可以肯定的是,远程制导武器和拦截体系之间的较量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也正是有了一系列导弹预警雷达,中国的战略安全才得以迎来全面巩固,因此这种战略上四两拨千斤的国之重器,无愧于坚固的国家之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