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中华] 打肿脸充胖子,中国专利数量全球第一但注水严重

[复制链接]
萬里無雲 发表于 2021-6-13 03: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平时代问题不大,一旦发生战争就会原形毕露,如同北洋水师一样5 _6 t, F# ?% l+ f0 N
$ |4 _( ?  d( `1 `4 C( m; F) h
中国高校每年科研收入超过2000亿元,这钱投得有效吗?答案很可能是不。( u+ P6 ^& K; J$ S. z$ i: N5 A0 S
! V# L/ H* M+ E
  在科研经费投入增长和专利补贴政策下,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但专利整体转化率不到10%,远不及美国的50%。 多数专利只是纸上谈兵,与产业严重脱节。
6 B7 U) Q- g7 Q: o1 s0 P9 f5 N! @1 o/ @
  截至2019年底,我国“双一流”大学拥有的发明专利超过25万件。单看专利数量,我国高校已经远远将美国甩在身后。' h1 q4 Y' a7 K4 h; n) K
+ ]& h, x" n8 q* v) H
  连世界高校排名第2,以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闻名的斯坦福,2020年有效专利为2117件,仅为清华大学的20%。但清华的专利转化率只有9%,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
7 a6 |5 a$ q4 V+ [* v
' W4 C) {3 r- s# o  庞大的数量背后,专利注水现象严重。
- H' y2 w0 z; A( y6 E
, M. }! F" F" r- w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的调查中,高校、科研单位表示,被搁置的专利中,40%以上是为了完成专利评审或考核、获得奖励等目的。
% E- W  a8 N  g) I8 M- t* ?
/ J  v" e) T1 S  i  国家补贴政策奖励专利、高校教授绩效与专利数量挂钩,导致一些师生为了利益和“任务”,输出各种没有应用价值的“专利”,也就是所谓的骗补助、评职称。+ {1 y1 {# W# c% T% c$ u& Y
$ n' f5 {' H+ z$ V' n8 S
  而真正有价值的那部分专利,很多也无法落地。
6 l9 r, W3 H5 n6 G4 l
! b2 x4 @4 |4 N; D  j  U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校缺乏将科研与产业界相结合的能力。将科研落地市场,往往需要技术转移机构牵线搭桥,而我国缺乏这种能有效对接实验室与企业流水线的第三方。& b' q( J( m* W
7 w/ b1 A7 ]- v7 m8 G) p
  2019年,中国仅有6.4%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并且主要职能是辅助项目申报、过程管理和成果评审验收,如何将成果投入市场转化为实际收益则悬于真空。/ O( T- K0 C9 R4 ?% ?, `, O
( W4 Y  d6 o- j
  另一方面,我国的专利转化方式以一次性售卖为主。卖出去的专利如同泼出去的水,无法重复出售给多个企业。都知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才能将风险最小化。那么只属于一个企业的专利,能否最大化发挥价值则很难评估。而这种一次性买断的方式企业需要付出较大成本,还需要承担转化不成功的风险,降低了企业的购买意愿。
# g* x+ m3 \, Q" q% O
4 @7 W- a4 ~3 W& y3 W) ^. o7 s9 l2 R# t3 u- S

) g- g& g; q$ g: ?
. q/ l9 k8 i0 @$ Z. C0 j1 N  V5 y
  d; f) B. K% O- C' o  除此之外,我国专利法规定了“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高校内的职务发明是一种“国有资产”,“不转化无人负责,一转化有人问责”。转化成功则皆大欢喜,如果亏损就会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K6 w( w# D: ?; e/ d% C

. S# {; h- b; ?  m  即使成功了,奖励审批手续也非常复杂。相当于发明者千辛万苦等到成果投入了市场,自己却捞不着好处,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不起来了。甚至很多高校教授成了“地下工作者”,有价值的项目直接自己单干。不过因为担心侵犯学校知识产权,也不敢声张,甚至不敢申请专利。* K. Y5 G* G2 U5 X

6 {5 j# r" S  J  美国又是怎么最大化专利应用效果的呢?' Z3 ^; J8 h8 Y/ F# H2 P

& e5 V$ V; x8 Y7 O8 N: E1 T$ [5 \* x  美国拥有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在科研成果研发阶段,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机构就会基于市场评估价值,确定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市场推广和转化策略。 约30%的技术,还没有获得专利授权时,就已经被成功地许可给企业商业化使用。
8 C! A+ a6 |3 j9 b( u+ {, I/ c7 x
  1980年,美国《拜杜法案》将专利权一分为三,分别归学校、研发团队、负责转化成果的企业。实际运行中,可能前期对企业只收取少量费用,等企业开发完成熟产品投入市场使用后,大学和发明人从中获取提成。三方都是受益者和产权所有者,也就更有干劲。
! K# R& J* O' H
% D. a3 i7 [$ m8 k  并且美国高校技术转化只能通过专利许可的形式。一个专利可以授权多家企业使用,也就实现了遍地开花,成功几率更高。, A: y' m9 B; W4 q

* C/ H" {' D; O3 Q2 W  相比之下,我国专利“变现”之路还大有可为。只要提升专利技术转化能力,我国的科技创新必将爆发无限的潜力。* ~- s/ |7 Y$ j- H5 U5 L

4 s- h1 ^4 r$ v: p: M$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AUGtCEv 发表于 2021-10-13 14: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必有好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10-21 17:29 , Processed in 0.0228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