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明白人太少了,全都是些自以为是的家伙,让他们继续陶醉吧6 G* l2 d7 S4 F/ o
9 g" C, I9 K7 @- T3 u' ~坎塔斯瓦米·巴拉苏布拉马尼亚姆(Kanthaswamy Balasubramaniam)印度央行前首席经理,毕业于马德拉斯大学,生活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他就两国经济的强烈反差进行了一系列解读,颇有见地,现引用部分内容如下:
0 @. a9 o( l% c/ E" y的确,在1990年,印度和中国的GDP几乎相等,印度为3320亿美元,中国为3750亿美元,但中国人均GDP比印度还少51美元(317美元对368美元)。让我们来看看最基本情况,印度当时的制造业仍然领先,像埃克塞锝电池这样的公司仍在生产一些独特功能的电池,印度制造的质量虽然不高,但远远好于当时的中国的产品。 " d/ X5 I, B) u2 W! D t/ o7 X
但是,印度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o3 _- y; v: Q3 X6 @/ h& R中国意识到了自己是第三世界经济体,意识到了自己的产品是世界三流水准的,所以中国选择正视这种局面,并为此做点什么。 L( j* ]4 X. K! J
然而,印度却拒绝承认自己是第三世界经济体,他们拒绝承认自己的产品是劣质的,拒绝对此采取任何改变,也就是拒绝承认事实。他们拒绝告诉本国制造商:“你们的产品质量不够好,应该提高你们的标准。去日本,或者韩国、新加坡,向他们学习!”相反,印度人开始了鸵鸟心态,躲在平庸的后背,用消极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a* \$ C' r2 {! `) V/ _1 ~
举个例子,有人对中国和印度说:“你们的灯管技术太原始了,德国技术才是最好的。” 7 G, ~$ u2 Y. O3 \3 _
于是,中国说:“我们从德国订购10万支灯管,看看德国人是怎么做的。让我们派遣4000名最聪明最优秀的学生,到美国、英国和欧洲学习电气工程方面的所有知识,并让我们以20%的成本生产灯管,因为我们有劳动力。”
& [ Q. T+ K6 A+ S( |同时,印度却说:“印度的制造商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把德国灯管的进口关税提高到150%。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民族产业。顺便收一下,让本地制造商明天之前往我的瑞士银行账户里打入10万美元。”(备注:这可是这位印度央行高官自己的原话。) 6 g# P% E4 M) m( H! B
结果就是,10年后,中国主导了全球灯管制造市场(62%),印度继续勉强满足国内需求,用的还是LG或CDR的老技术。另一方面,德国却不得不关闭了他们所有的灯管制造部门,这是2010年发生的。中国获得全胜。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 \; S2 h$ |6 q: {
坎塔斯瓦米·巴拉苏布拉马尼亚姆指出印度经济的三大弊病:
+ J, i, C D) i9 E- I+ a第一,拒绝承认过自己的缺点。印度人几乎一次也没有承认和正视这些情况,无视世界的发展。却坚持以鸵鸟的心态,认为本国的第五流的平庸之辈是天才。: q) }5 v0 U) I& Q
第二,害怕和反对出现竞争对手的心态。哪怕是出现了最微不足道的竞争者,他们也会跑到政府去抱怨,施加各种影响去阻止竞争。 " h) c9 y. h' t0 \! g, E
第三,走捷径的心态。印度人往往认为,短期快速赚钱比长期缓慢但大量赚钱更好。相对于制造业,印度却更加青睐服务业。印度的IT部门专注于利用自己的技术为外国人做项目外包,而中国IT部门却专注于研发,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人是长期玩家,更喜欢制造业而不是服务业。+ V# S0 R" X$ W& n5 c' F
坎塔斯瓦米·巴拉苏布拉马尼亚姆做出的结论是:“以上三种品质,特别是我们对平庸的热爱,将意味着就算一群傻瓜们继续谈论印度非凡的发展故事,事情也永远不会改变”。
% i! r( F' o! G d他最后说到:“爱国主义就是希望你的国家未来成为最好的国家,而不是拒绝承认‘国家当前并不是最好’的事实,同时编造谎言。”
! _* ]9 c z2 V, c! p4 W
+ `0 R, M8 g/ k: D+ y+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