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美关系] 最终还得问氢弹同不同意,美国提出取消中国主权豁免法案

[复制链接]
纳兰飞雨 发表于 2020-4-29 07: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可以胡搅蛮缠,中国也可以如法炮制,大不了毁掉地球同归于尽7 d* r! J7 Q1 |, w
4 E5 G! c, a7 `' I
密苏里州的联邦共和党参议员霍利(Josh Hawley)4月14日提出了名为“为新冠病毒受害者追求正义法”,要求中国共产党对引起新冠病毒的国际大流行负责。; Q% z9 i' y% v

/ G* N  c' v  M3 y. z. B分别来自新泽西和德州的联邦共和党众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和莱特(Ron Wright)4月17日也提出了一项类似的法案。  A0 v! H+ ?+ h; y& M9 e  y9 R: m

% s0 i4 m& p/ l" }0 b& e% k3 o1 ~$ S史密斯议员说:“我的这个法案剥夺中国以及任何其他有意误导世卫组织国家的主权豁免,并允许美国人因中国对新冠病毒的性质与严重性向全世界做出虚假陈述而遭受损失在法庭上起诉中国政府。”
$ v- h  ]0 B, f1 R& l5 X& l
# k) V8 N0 S: E+ O主权豁免原则
/ Z+ N3 b  m$ P" f+ w  ~6 o) b$ A; _- c
根据国际法的外国主权豁免原则,一个主权国家一般不受另一个主权国家法院的管辖。
1 r$ q3 c7 X, h, A* j# ?$ X
$ ^9 X2 N! H& j" w# t0 a9 \美国国会1976年10月21日通过的《外国主权豁免法》也规定,在不违反本法颁布时美国已加入的现有国际协定的情况下,外国不受美国和各州法院的管辖。但该法也规定,根据国际法,就其商业活动而言,各国并非不受外国法院的管辖,其商业财产可因对其商业活动作出的不利判决而被征收。外国对豁免的要求从此以后应由美国法院和各州法院根据本章规定的原则作出裁决。/ @( Q9 E6 X+ w

2 i- Z; U- e6 j' |% M0 I7 o* A2 [4 s6 l8 k% A" ?
法学专家:国会立法会引发更多针对中国的诉讼
: ^0 ^! {5 q1 a1 l0 ~6 T/ d
$ j" ]8 y& a1 X2 J. F: j/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英格丽德·伍尔特(Ingrid Wuerth)是外交、国际公法和跨国诉讼方面的知名学者。
3 v+ e9 P7 l$ F. Y, T
  x7 i8 I, _% M0 P! B, H6 \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美国通过了拒绝给予与恐怖主义有关的行动的被告豁免权的法案。因此,出现了针对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重大诉讼案。在她看来,美国国会通过针对中国的立法也会引发很多的诉讼。4 \9 s7 d4 m; s$ ^6 P% @

, |7 K5 p; o4 d; u9 D她说:“国会当然有权制定剥夺中国豁免权的法律。重大的诉讼案会接踵而至。”
( Q" b+ ~( M$ ?4 B4 N
! @# a8 w- v7 L( h; p/ t# L; U专家:即使打赢官司,执行起来也很困难6 Z# z7 ]% f  A! z6 |3 V* M! e
4 u+ k) \) T% e4 p
这位范德比尔特大学国际法的负责人认为,如果国会不通过剥夺中国主权豁免的法案,美国目前针对中国提出的诉讼案的原告是打不赢这些官司的。即使在通过法案后打赢了官司,实施也是困难的。
/ l/ m( O! p( H1 v  V& L3 z5 c2 t9 M, R; L
她说:“即使原告获得了判决,执行这样的判决也将是极其困难的。而且, 他们是否会获得判决还不清楚。从实际情况看,只有在美国拥有资产的被告才会受到执法。”
5 u$ ^1 q. p! j  r) c3 E9 k: t. o- P
密苏里州检察长在提出针对中国的诉讼案时试图使用《外国主权豁免法》中的一些例外来绕过主权豁免原则带来的限制,其中一个例外是中国病毒实验室里的“商业活动”不受美国主权豁免法的限制;另一个是,疫情爆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允许提出侵权索赔。! j7 W, i, n9 `2 P2 ~$ y5 s2 j# R+ ?

3 j. Q& t/ k) V! |# ]9 C但是美国的法律专家对《外国主权豁免法》中的这些例外能否适应于这些诉讼感到怀疑。原因是,经济损失以及引起经济损失的商业行为本身都必须发生在美国境内,而目前针对中国的诉讼全都涉及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事情。
/ m' o9 e8 T2 j6 ]; x+ I
9 p& Y+ C" M8 b! D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法教授彻克特曼(Joel Trachtman)还质疑,中国政府在疫情爆发期间被指称的失职是否能够构成“商业活动”。
: q( _7 ^6 m& ]2 Y9 F  p" s& k/ P# T
董云裳:有关立法将破坏国际法与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0 w1 [( \9 J0 v& e
; ?! l4 v  v0 j: d# R
美国的一些资深外交官也不支持美国国会通过剥夺中国主权豁免的法案。
* ]1 `2 E  i. j% ?- W( }5 \+ {6 v" i
在特朗普总统任内担任过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副助理国务卿的董云裳(Susan Thornton) 日前在华盛顿智库新美国中心举行的一个在线讨论会上回答美国之音提出的如何看待美国国会的这些法案时说,她了解那些被新冠病毒夺去亲人的人感到很悲伤,希望有人可以怪罪,但是作为一名外交官,她“坚决反对”取消外国主权豁免的立法。2 r0 [5 p4 B8 N* N
9 m( P* k) L9 d, k$ K) a
她说:“国家拥有主权以及政府代表国家行事是整个国际体系的基础。你可以指责中国政府为你在美国一家医院死于疾病的亲人之死负责,然后通过在美国法院采取一系列行动,最终得以没收中国政府在美国的资产,这是这些案子最终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将在全世界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我想没人真正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它将破坏整个国际法和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所以我真的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 }" P0 b1 }9 l. a+ e
! V' a1 a- v9 l- F
董云裳说,美国国会2016年通过《打击恐怖主义赞助者法》(The Justice Against Sponsors of Terrorism Act)时,她也持反对态度。该法缩小了外国主权豁免法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使得美国人可以因国际恐怖主义行为造成的伤害、死亡或损害而向外国提出民事索赔。
# H2 T: ^8 e& r" o0 o% K  ]8 v1 {
6 U! I9 i; D' T3 K" a  ^芮效俭:若其他国家效仿,会让美国处于不利地位
6 C4 P' F7 r# n" i3 j8 Q
5 O( o6 p. R8 w* \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也认为,取消主权豁免是一个很负面的概念,而且可能对美国自己不利。
7 ]7 f) p% |' ~0 s, N, }; J
& ~. V' w4 V- ^5 \( s) t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如果其他国家对我们采取同样的做法,这将使美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我认为,美国可以对中国的国内行为而向它问责的想法是不符合国际行为的。我认为,因为中国没有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处理冠状病毒问题而惩罚它是愚蠢的。”7 y. s4 h# ]; E% q

: q* w- K$ @% w沃尔特:立法会使美国违反国际法: s5 g5 z8 M( c
* d9 J# @9 @  \- E1 A) q" L
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沃尔特教授也认为,国会的有关立法不但会给美中关系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有违国际法。
4 y% E" }' ]1 |+ g
. I5 R! j1 j( t4 V9 Z# H1 p0 p7 a她说:“我认为,这种立法以及随之而来的诉讼案会使美国违反国际法。”1 @) ]' Y2 w8 P, ?4 {5 D; ^

7 \4 ?4 q/ b- U$ x$ w% W; k利比:对北京问责索赔是正义之举
4 I. g1 e9 D4 w2 P! v4 s2 }
% L5 u0 D- ^0 `7 Z8 v* n' E6 \不过,担任过副总统切尼幕僚长和国安事务助理的美国律师利比(Lewis Libby)认为,对北京问责索赔是一个正义的要求。
4 D. t, u1 S* u5 O+ s! D
2 F6 `+ \9 t9 R5 d0 `$ D4 U他与他的一位同事最近在《国家评论》上撰文说,在任何公正和合法的环境下,鲁莽从事危险活动的行动者都要对其给他人造成的可预见的伤害承担责任" O: x% i; _6 O$ f" V9 q9 {& ]
  |9 r6 M" D: r& h4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函香 发表于 2020-4-29 07: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益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5-18 04:13 , Processed in 0.0310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