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毫无准备就仓促上阵,被病毒打得措手不及,仍在节节败退之中,根本谈不上胜利的曙光
% T% f8 \4 J- C1 G% [ i1 ^2 _. A! ^6 m1 b$ _8 Y
比尔·盖茨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他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系统思考。他将新冠肺炎病毒称为“1号现代大流行病”,即现代社会第一场真正意义的大流行病,认为此次疫情将重新定义这个时代。
* e! D% `$ ]) j- A0 E( R; ?" S/ R2 B5 j9 C& n9 i% r2 r4 L
盖茨称,这就像一场世界大战,但不同的是,我们都在同一条战线上。全人类可以通力合作,了解这种疾病并开发工具与之斗争。他认为全球创新是减轻伤害的关键。这包括在检测、治疗、疫苗和政策上的创新,以遏制病毒的传播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经济和福祉的损害。
& w$ d, m, C: K5 @/ u L' F, d0 t3 T% c4 z R# ]' m
他在文章中全面介绍了目前全球在治疗方法、疫苗、检测、接触者追踪和复工复产政策等五个领域的各种可能的创新解决方案和最新进展。
& J( E$ T- ?5 U9 {9 ~
1 J9 I! S" n/ h治疗方面,盖茨乐观地认为某些方法可以成功减轻新冠病毒负担。他说,公众将需要一种有效率达95%的治疗方法,以使人们在公众聚会,例如足球比赛或音乐会时感到安全。目前,从新冠肺炎康复者身上采集血液,发现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体,以及研究“抗病毒药物”都是有可能的治疗方法。
, s" F% S& R+ z" C ~- `/ H5 U1 l, t. N, Y n$ Q4 j; D
盖茨表示,目前没有特效药,使人们恢复某种正常生活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疫苗。新疫苗推向市场通常需要五年的时间。对于常被问及大规模疫苗接种何时可以开始,盖茨表示可能需要18个月,也可能短至9个月或长至近2年,“关键在于3期试验的时长,这将充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c& G) \% V- ]
2 `0 Z: J1 p! o
检测方面,盖茨表示,美国需要优先考虑并加快新冠病毒的检测速度,此外,必须确保优先对适当人群进行检测,例如,医务工作者应该可以立即得到检测结果来确定他们是否能够继续。对于现在很多人谈论的血清检测,盖茨认为,除非已经了解什么水平的抗体才是具有保护性的,并且研发出一个几乎没有假阳性的检测方法,否则基于现有的血清检测就告诉人们不要担心感染是错误的。
. e+ @) Z% C, e8 Q! s7 `+ G, m7 Y+ R$ P$ T
接触者追踪方面,盖茨表示,与确诊病例病患保持密切接触的人应优先进行检测和自我隔离。他认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遵循德国的接触者追踪范例,即如果有人检测结果确认为阳性,医生必须依法通知当地卫生部门。医生必须提供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手机号码等,以便卫生部门能够联系到此人,并确保他们进行自我隔离。
5 F) ]. c4 O( M4 G) B) O7 T U2 H& W' m0 V
对于重新开放,盖茨认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将在未来两个月内进入疫情的第二阶段,即“半正常”状态。对于复工复学,政府将不得不根据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他认为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允许那些对经济或人民福利有较大好处且感染风险较小的活动。他举例称,对于复工复产,中国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截至目前没有出现明显的疫情反弹。5 D/ i8 X9 ~# u* q
* e* f4 d4 J; K6 h1 U* ?
盖茨认为,新冠肺炎作为第一个现代大流行病将重新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经历过这个‘1号现代大流行病’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它。人们在当下正在经历的痛苦,和那些在今后几年里仍将持续感受到的痛苦,怎么描述都不为过”。“这种疾病对贫困社区和少数族裔的伤害尤其大。同样,经济停摆对低收入群体和少数族裔的工薪阶层造成的影响也是最严重的”。盖茨呼吁决策者需要确保随着国家的重新开放,经济复苏不会加剧不平等现象的恶化。4 G# ^, R" E- O4 P. l, N
8 W: R% N) Y, a- @5 K* U% M0 ^
以下是全文:0 k- b+ x$ H2 h( p3 O' C4 V
" p0 {: b7 ~" b, t9 O- H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使全人类都深受其害,对人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福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就像一场世界大战,但不同的是,我们都在同一条战线上。全人类可以通力合作,了解这种疾病并开发工具与之斗争。我认为全球创新是减轻伤害的关键。这包括在检测、治疗、疫苗和政策上的创新,以遏制病毒的传播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经济和福祉的损害。
8 K3 c g6 Z+ d+ D
. S) I1 R9 D" c5 K; h/ o这份备忘录分享了我对当前情况的看法,以及我们如何能够加速这些创新。情况每天都在变化,有很多信息,其中许多都相互矛盾,而且你很难在诸多不同建议和想法中得出结论。听起来我们似乎具备了重新开放经济所需要的所有科学手段,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这篇文章里的部分内容技术性很强,但我希望它能帮助人们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明白我们仍然急需的创新,并就应对这种大流行病做出明智的决定。
# i3 V# ]) s! T$ _, d2 L, N- E2 M k: B
指数级增长和下降
/ f% \7 U$ G$ _; ^' O6 M* d
" i% b! r4 ~0 l! N* i1 `- D在大流行的第一阶段,我们看到了它在许多国家呈指数级传播,从中国开始,然后遍及亚洲、欧洲和美国。每个月的感染人数都在不断翻倍。如果人们的行为没有改变,那么大多数人都会被感染。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许多国家的感染率已趋于稳定并开始下降。
9 ?6 E( Y5 `2 P/ x
# @7 E3 l* X* K# A v指数增长并不是直观的。如果说有2%的人口受到感染,并且感染人数每8天就会增加一倍,那么大多数人不会立即明白——在40天内大多数人口都会被感染。行为改变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率,因此,它不是每8天翻一倍,而是每8天都会显著减少。
: v. {2 r& k& v2 b% u' G5 d, T) B0 V
我们使用基本传染数R0来计算有多少新的感染是由先前的感染引起的。R0很难测量,但我们知道,当病例数下降时它小于1.0,当病例数上升时它大于1.0。R0的微小差异也会导致非常大的变化。+ o7 S6 Y& K, ^8 H3 W5 y! p
' n; `3 h0 W$ \& o& x( K. D如果每次感染从引发2个病例减少到引发0.7例,那么40天后,感染的病例数将是原来的1/6,而不是32倍,也就是说减少了192倍的病例数。换一种方式思考:假设一个社区最开始有100个感染病例,40天后,在R0较低的情况下会有17个感染病例,而R0较高的情况下会有3200个感染病例。专家们正在辩论,在解禁前到底需要在多长时间内保持R0在很低水平才能拉低病例数。9 c/ [% I6 v! } k
' d4 J: L! I5 u9 a
相比较而言,指数下降就更不直观了。许多人都会惊讶的发现,很多地方的医院4月份还超负荷运转,而到了7月份就出现大量空床。突如其来的变化令人难以理解,但是从感染的指数性质来看,这是必然的。
" _- W3 d0 g3 k* C5 w- k( c0 e1 j$ b( \( [# I3 A( s
随着夏天的到来,做到行为改变的一些地区将经历指数级下降。但是,当人们的行为恢复正常时,一些地方会出现疫情反弹,而一些则将回到之前的指数级增长。未来的局面将比现在更加复杂并且差异化更大。
) q I" o W, n) p+ J8 ?0 ~, @; g$ Q5 j$ ?# Z
$ e& I. ~9 w% A# q9 u5 d
! g E" l# ?! s. |: ?0 m+ |我们反应过度了吗?
- Z8 w' }% C- e. R. n
|- E6 h% C$ Q b人们有理由提出疑问,这种行为的改变是否有必要?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可能一些地区永远不会出现大量的感染和死亡病例,但我们无法预知会是哪些地区。行为的改变可以让我们避免数以百万计的死亡和医院的超负荷运转,后者会导致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死亡增加。
9 W) j& i5 K0 H( h9 c, M7 ^+ U) Y+ W, n2 V9 c; z) y
为降低感染率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史无前例的。就业率下降的速度超过我们以往的认知。许多行业都关停了。必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政府出台相关隔离政策的结果。当人们听说传染病正在广泛传播时,他们自己就会改变行为。像2019年那样强劲的经济增长在2020年是不可能看到的。
3 A9 G3 t8 V" V, C" v& i8 p- x2 o* @
大多数人会选择不去上班、不去餐馆、不去旅游,以避免自身感染或传染家中的老年人。政府的要求确保了有足够多的人改变了行为,以确保基本传染数小于1.0,这样将来才有机会恢复一些活动。
% X1 t7 ~0 h$ y; t# {7 j7 r
) U9 \( R, x* L7 n+ |富裕国家的感染率正在下降并已经开始考虑如何解禁。即使政府放宽了对民众行为的限制,也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立即恢复生产生活。这需要很多良好的沟通,才能让人们理解其中的风险,并安心重返工作或学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些人会立即恢复正常生活,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慢慢来。一些雇主可能会等几个月的时间才要求员工回来工作。有些人会希望限制措施更快解除,并可能选择违反规定,这将使所有人面临风险。领导者应鼓励大家遵守规则。
5 d, W1 A- t W Z5 }2 c% r$ `. y5 N* L7 X8 Z0 F! b' \! a
! {, k: j6 k7 G# b0 u% d6 `
: I; m* f. ^5 o0 l: c8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