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黑帮
8 ~; n0 m- u! _7 x* {6 M
]9 e- W8 r [1 b# J8 Y; ?( {奔赴美国的移民分很多种。
- j: s* R4 r) O8 y* @) F$ Q5 w
4 m l: X4 M4 _$ I& E来自英国、德国等国的移民带着大笔资金前来开发北美;而爱尔兰、意大利移民则是受迫于国内低迷的经济、动乱的政坛,无奈赴美寻求生计。
- @0 @, T$ Q( D J+ v8 j: L
5 K2 q% ~* ?: @* Q当时的美国传统白人视后者为异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加以排斥。- U0 x$ ?% V1 Z( |2 y' B9 ~
- W) f5 Q2 J, p6 C( @来自西西里岛的意大利人渴望改变底层命运,他们凭借在老家参加黑帮活动的经验,开始了创建“黑手党”海外分支——芝加哥黑手党之路。/ X) X7 T' x* g! `% e6 g
0 A$ l1 O% M4 \9 G' L( q而经历过“马铃薯饥荒”和英国残酷统治的爱尔兰移民,面对芝加哥社会日益激化的种族矛盾,选择“组团”进行暴力抗争。
r6 c1 k1 B6 `4 e l3 C
; p6 L$ ?- L! m% B' G, S由这两大族群所掌控的黑帮组织,彻底改变了芝加哥的社会构成。
+ p- p2 |( g& o& P7 ?
2 G F3 Q& {6 r2 W1 P- s; ?' L& n这些黑帮大多在19世纪末成立,以街区为单位,渗透进这座城市的每一条“毛细血管”中。更危险的是,一些帮派甚至通过特殊渠道向军方购买军火,拥有军事武器的黑帮成了城市安全的首要威胁。
3 l+ u8 K: C( J: [
* P! A1 M* M8 o. I
) W+ u5 F1 O3 B
0 e8 N1 U: O5 r4 R x图为黑帮成员正在验收军火 图源:维基百科
% K: W- V1 g9 q8 B# q; E& x& ~ H/ g
& Y/ }3 R Y5 f# y- S: G' P& v维持帮派运转以及购买军火需要大量资金,钱从何处来?
9 d k; k- A- h" T' L C% e3 {
# c3 q5 H8 X8 L% K5 Y9 H1920年,美国政府颁布“禁酒令”,帮黑帮解决了这一难题。禁酒令时期,正规酒类市场被禁止,带来的结果是黑市的兴起。一时间,走私、地下交易成了一本万利的买卖,大量金钱涌入芝加哥的私下贩酒行业。5 W+ l# g; e: A- D. d+ B/ \$ R
$ x5 ]0 _4 r2 [ J, p( s
由于禁酒令带来的压抑,不少芝加哥民众们不仅向黑帮献上自己的金钱,还献上了自己的膝盖。可以说,源源不断的“卖酒钱”,帮助黑帮购买军火、发展下线、扩大势力。* {( }* X5 M1 ~$ f: T
* Q' G/ j" w @8 ~8 ^当时,芝加哥城中的私酒贸易主要被“臭虫”莫兰手下的爱尔兰帮和阿尔·卡彭领导的黑手党控制。
0 B; _8 i/ } M8 }" R M
1 e0 b( N+ B7 _9 b7 T! p其中,黑手党头目阿尔·卡彭被喻为“芝加哥地下市长”,他曾在禁酒令时期,依靠私酒贩卖积累巨量财富。资料显示,阿尔·卡彭每日贩酒所得利润就高达5000美元。
' \) K! A) A! _; l5 ^2 a ~/ |' e' m' t2 [, K. c8 c+ E- k& N
+ z+ }- P) u$ q1 m. l
0 A$ C8 K* ? F/ b& W- }
左图为“臭虫”莫兰,右图为阿尔·卡彭& z: H& o. i- L( \
( u0 S' c; v3 n9 x% b+ ~9 T不过,随着私酒贩卖愈演愈烈,利益纠葛尽显,两派因势力范围划分不均渐生嫌隙,积怨最终在1929年演变为震惊全美的“情人节惨案”。卡彭派手下装扮成警察,强迫爱尔兰帮中的7人在汽车房中靠墙排成一行,随后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枪杀。
. q* i4 u+ B' u% {3 h* j
) ~9 H% Z. e& c! Y" P# C3 R. w光天化日之下,假扮警察枪杀对手,足见当时阿尔·卡彭和芝加哥黑手党肆行的程度。
% {3 w! H* B$ l3 F4 A5 X
( u' p9 y( I/ V* r- O2 Y
9 o5 W z9 L | l0 W3 U! U! n- `! } T3 }( k, ?
图为警方模拟“情人节惨案”案发现场+ E+ q( @ ~# e) @. O# [
1 V+ a0 e/ F; H/ C6 L U( h真警察们都在干嘛?
8 I8 t$ z$ |* E5 i# E8 J) q6 S- ]
他们被买通了。在卡彭统治黑手党时期,有一半以上的芝加哥警察为他工作。据说,卡彭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用来贿赂拉拢大量警察、政府职员、律师和法官。因此,在谋杀这件事上,卡彭不用担心会为自己带来风险。( G3 \6 X$ z8 ^# O3 w5 k- y; w
' Z& f+ U. E2 t2 q, r
不过,卡彭在芝加哥政坛的最狂之举,是亲手操控了1927年芝加哥市长选举。
9 l6 J6 q, |/ R' F9 o
x9 |. o# ?6 D1 e7 c- K8 f当时,他以竞选资金为掩护,成为芝加哥市长候选人之一汤普森的金主,并在投票前六个月,制造了62起炸弹袭击,至少2名政治人物被谋杀,目的是破坏汤普森竞选对手的造势。
; v8 E2 l0 z* |# p T; H$ [: |+ ]$ R) n# k
卡彭的行为过于猖狂,以至于芝加哥的联邦执法官请求美国司法部长授权500名联邦执法官,来确保选民当天的安全投票。但忌惮于黑手党势力的芝加哥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汤普森,卡彭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
8 E4 |, z$ Y: V& [
; x# f: R6 F& J6 @; W/ z到了1928年总统大选时,芝加哥刑警队队长罗特士找到卡彭,请求他不要介入总统竞选。作为回报,警方承诺尽量不为诸如谋杀一类的“小事”来“打扰”卡彭和他的手下。: m8 n- @+ [4 M* M
2 J" m: m% S8 `* u+ ?
多方“助力”下,芝加哥的黑帮发展势如破竹,直到今天依然活跃并成为整个城市的一大威胁。警方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芝加哥至少存在59个帮派,下属分支高达625个。现如今,芝加哥与纽约、洛杉矶并称“美国三大黑帮城市”。
. r! i! O) [: u$ |: n( ~6 ~3 x! L# k& y& I7 H& C
正如一名美国记者所写,“枪炮是这里的通行证,*品比美元更好使,而杀人则代表着荣誉。谁杀得人多,谁就可以在黑帮中得以晋升”。2 h9 ^6 d3 `# G. k! w
' l7 o# W6 ~5 [+ v) i
5 p$ v0 ?' b% y1 q T4、政客! S- I+ g$ v% S- A
4 B3 o" ~; @0 ] b. ^; c) p. p2 C, Y
除了黑帮,对芝加哥影响深远的还有一个名门望族——戴利家族。0 P; \6 ]$ P6 _, [& W( ]" F
4 ^' F/ V0 F5 M. x/ A
3 k% q. {* r" D; Z/ x# C" Z# q: y. k0 N O* ]& A9 [! }" ]
图为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在白宫接见戴利家族 图源:白宫官网
3 N( g2 z" M4 R. `0 {2 U2 F- T# b
9 Y7 s% Z3 ~5 H0 v: z0 }戴利家族的第一代“政治明星”是理查德·J·戴利,这个集美国“老白男”(意指老年、白种人、男性)政客特质为一身的伊利诺伊州前参议员,曾连任六届芝加哥市长,总任期长达21年。
: x. ]; ~" Z& U5 L' @8 C1 K: M' j: p
戴利在任内,成功把握住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完成了对芝加哥重工业的重塑。然而,他的两个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举措却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后患。) `. d R$ Z- m& @9 e
* v8 D4 P0 _1 l- M( n一是带有种族隔离色彩的“公屋计划”。/ h' ~0 M' c5 N0 K
, D5 u% @* j6 z/ m' U: E
芝加哥的“公屋计划”诞生于20世纪初,财力雄厚的市政府本希望借此为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所以最初设计是以两层楼高的联排公寓为主。: a& H z9 X2 c. W2 l, }# w4 l
0 d% T0 l, Q: S& o! R& G$ z
戴利上任后,也大力推进“公屋计划”,不过与之前的公屋设计相比,他推崇的公屋面积庞大,每个单元的户数极多,一个小区至少可以容纳75000人。
/ u+ r$ s( T% l$ d% f
! V. q0 w& A" V# E. \* V/ v! V4 p从干净舒适到最大限度的容纳人口,改变缘何发生?
; k% v+ O- F3 G; B* S" `1 W6 E+ v' f* `0 I
因为戴利是一名种族主义支持者。1950年代,美国南部施行极其严苛的种族法律,残酷压迫黑人,众多黑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前往芝加哥寻找机会。
5 ?2 n# t3 Q# V u* J1 e' }: G. F2 O. u3 c( ?+ p
在这种情况下,占地面积大,容纳人数少的老式公屋无法满足大量涌入的黑人人口。1955年,戴利上任,以他为首的芝加哥白人政客们并不希望黑人涌入传统白人社区,于是,新标准的公屋拔地而起。戴利的想法是,将黑人隔离在城市一角,对两大族群分而治之。$ \# f( D7 S v) l
5 E. \" Z/ ]6 r: F
- B. S- _5 o' o* {/ s+ l# B, {" b. F5 ]; M1 Z' X
图为当时芝加哥黑人人数最多的罗伯特·泰勒社区 图源:观察者网
' A% v( Q8 I) W* c& B
0 b* l5 b) |" a3 T% K2 F0 F* v) ~' v3 O+ L) t
所以,戴利的新“公屋计划”,实则是“白人至上”的实践结果。而在人口众多的新公屋里,暴力犯罪的苗头开始滋长。这些结构复杂、居住密集的大楼,对外可以成为森严的堡垒,对内则可以充当“武器库”、“制*工厂”,黑帮成员还利用普通居民作掩护,在其中穿行自如。& c: m& t/ d" Y, l0 a" A/ H
( z* h3 f0 G3 K/ _ 8 A ~% Y/ M1 @' d
9 z' a, b! t$ U二是带有种族隔离色彩的教育制度。
: ~0 D% e K) z# T8 o/ u0 _6 ]: E4 t" { P- D5 q! @+ c# G4 H
1950年代中期,芝加哥的公立学校人满为患。戴利和他的督学本杰明·威利斯(Benjamin Willis)在黑人社区的校园里设立了流动教室——625辆“威利斯拖车”,这样黑人学生就不会转到白人社区,不过由于空间有限,黑人学生们依旧需要轮流上学。
/ d" s8 c4 @) e4 j" {+ n( X
3 l4 r) |; x& x7 L, C5 q7 f3 L4 o* K' B+ j- K; [
( E: B( `. L0 d. x
图为警察们正在执勤保卫古根海姆初中的移动教室 图源:《芝加哥论坛报》# k5 |! b7 d; F* D5 x, A* Q
* m7 Z1 r/ c+ k, C
& {6 F: K5 t3 _3 P- j当民权组织敦促戴利和威利斯整合芝加哥的学校时,戴利勃然大怒,并要求民权组织与学校事务保持距离。) H$ M' B3 \1 l% N9 M# t4 w
y; }* L* I$ G& K+ p$ V2 A
1965年,美国教育部宣布由于芝加哥教育委员会(Chicago school board)仍在学校里实行种族歧视,将停止提供3000万美元的联邦资助。戴利狂妄地对媒体说,他能利用在华盛顿的影响力推翻这个决定。$ {4 ^$ t$ D; D/ g
4 u& O% K* @1 E; \
1968年,芝加哥85%的黑人学生就读于黑人占95%的“专属学校”。6 [$ R' r( I" ^) R, K
% N5 Q( l+ o N. W20世纪70年代初,芝加哥的学校陷入困境,超过40%的学生没有从高中毕业。八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能力几乎比全国其他地区的学生落后了一年半,贫民区学校的学生更是落后了两年多。7 L# @. _7 m6 G" v c& K
) D0 c% y7 s3 ?1 W# s( d6 Q/ s, j
1976年,戴利因病去世,经过家族操盘,他的儿子“小戴利”理查德·M·戴利于1989年成为芝加哥市长。小戴利的任期超越了其父亲,长达22年。
7 u `- v3 i! t3 F: W2 i R: m6 ?$ y8 j: X1 ^2 H# L7 @' W
5 ~* i1 u3 n. d- c; K# N# a
8 V6 z- e: S$ @- i左图为是理查德·J·戴利,右图为“小戴利”理查德·M·戴利 图源:《芝加哥论坛报》" K( `0 t' b) L4 S. W- t$ c
- s4 h/ `4 c/ f5 j
在小戴利治下,大量戴利家族的亲友和政治盟友从城市承包中受益。小戴利的知己杰里米·乔伊斯就获得了在芝加哥最大的机场——奥黑尔机场做麦当劳特许经营店的合同,一年就赚了180万美元。小戴利的另一个朋友迈克尔·塔丁,曾与该市签订过1亿美元的市政道路维护合同。
5 U# m9 Q# f' H1 T" {. C7 h& T }4 L" k1 a5 y
1999年《芝加哥论坛报》的一项调查发现,自从小戴利上任以来,68名戴利家族的亲属曾在不同时期被政府雇佣。. A4 e, Z# U x0 K3 r# P
9 \7 t% O9 U/ [( t+ _2 J% I: W
此外,小戴利的种族主义和父亲相比更加深重,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芝加哥需要的是一位“白人市长”,并对警察针对少数族裔的非法执法置若罔闻。
0 O1 b; ? S2 O6 H- u' P m$ Z9 p2 l: T0 v5 ]% R9 [
到2009年底,小戴利的支持率跌至35%的历史最低点。随后,他宣布放弃寻求第七任期。民生哀怨、物价飞涨、黑帮横行、资金外流是戴利家族治下的芝加哥留给人们最后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