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牛评:美国所谓的国家安全实在是神经过敏
+ V6 N% I7 T6 y( a& V9 H
& e/ |' [8 n" o5 |美国政治外交杂志《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10月31日刊登了题为《给中国一个机会改善美国交通系统》的评论文章,指出美国面对中国造车辆的做法“严重反应过度”,也会对美国就业和运输造成负面影响。
% D! j( P; r, U7 }1 |
/ ~6 L; z% i6 l, ~1 i- ?该篇评论由安·菲兰(Ann Phelan)和尼克·扎亚克(Nick Zaiac)撰写,前者曾供职于美国交通领域非营利性智库“艾诺交通中心”(Eno Center for Transportation),现为政策研究智库“R街研究所” (R Street Institute)的通信副主任。后者则同样供职于“R街研究所”,是交通和基础设施政策研究员。- v6 I* o4 R6 m0 C
% [ K/ k5 @( X/ B# i$ u6 ~# t
值得一提的是,中企在美国公共交通设施中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中车赢得了波士顿、芝加哥和洛杉矶等几项大型铁路车辆的采购合同。
, L0 j% h& S; t* ^, s6 t: j/ y" T* q' k7 A- ~
~, B! C! N$ F! b
“严重反应过度”8 e! A1 S: ^: d1 X' P
" a" `, p9 N5 f. E8 M
评论指出,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对事物并不缺乏恐惧,但所谓中国黑客窃听美国巴士或控制轨道车辆,不在其中。
( Q' o+ n5 O8 f/ a) G4 m( |3 R" Q) ~! v
然而,美国今年“国防授权法案”中有条款,拟禁止使用联邦资金购买来自中国国有或补贴厂家的列车和巴士。
5 z! J- T2 B3 v. R" [! q; U% `4 m
1 b/ S% J5 {5 Q$ g+ P; k这一禁令的支持者认为,如果这些车辆是中国公司制造的,就容易被黑客攻击,因此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1 Q0 |/ ], x4 H4 Z) O* @# Q7 E4 L" z/ K5 z
过去几个月里,这项禁令已经得到了白宫和参众两院的支持。
+ e* H; E q- i) `
! M8 x& E% ^7 \1 G评论认为,对于这些不太可能发生的事,这种做法是严重的反应过度。如果真的通过这一禁令,那么这将损害到美国各个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部门。
1 s9 K- v# X( l) o4 }" d7 ~/ y/ k# Q& `7 R4 z
该禁令着重将矛头对准了比亚迪和中国中车。比亚迪为一些世界最大公共交通机构——包括洛杉矶地铁公司——生产电动巴士,虽是中资,但60%股票是美国投资者持有。中国中车是全球最大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该公司拥有为波士顿、费城、洛杉矶和芝加哥制造地铁车辆的合同,是通过竞标得来的。6 ?* u; w Y- b* N! e- m* l& R! l
, \* U1 ]& {+ z: M* _, }5 [" X, }7 a4 M9 r: [( y& O
2 [$ Y7 T3 R9 D6 k
比亚迪庆祝在美生产的第300辆电动大巴正式下线 图自视觉中国" D ]4 B! |! y6 C9 {# n- m% Z
/ U! q: h" a& A) W! {. p上述禁令,不仅会造成这些公司在美工厂减少就业岗位,还会严重限制美国公共交通运输部门的选择,令全美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 \& L) D! s! j$ s
$ ~: n O* r& E$ N! i
评论强调,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对中国制造车辆的担忧,被严重夸大了。+ f0 R, X: T3 L; V* ~( P; q
1 {" a& T1 X& Q- O& g0 Q这一禁令,还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这些所谓通过车辆收集的数据,对黑客有什么价值。就算中国方面知道公交车是否会迟到,也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即便外国官员真的想知道这些信息,那么他们也可以通过公开数据找到。2 f# U" K$ @6 t, p" u- Y
9 H& x1 L$ u$ [) t7 L简单来说,外国黑客通过监视上千人上下班通勤来收集无价值情报的可能,微乎其微。作为交通车辆制造商,中企根本没必要从美国的交通网络收集情报。
2 k* S' i u; @! A7 @: k' }( x" H# o; k0 _$ g7 k
' |) H5 \+ K% F% @8 o0 L( h" x. q% R5 Y& [% T/ j; y& D
- ?6 X$ v) l. C; U! z/ N
- J9 f( P* x, w% Z; `7 {禁令细节仍存在分歧+ O* B, }+ t% {/ {6 A
" H% P0 B: W" X, M' ^) Y3 t实际上,上述评论文章中提到所谓黑客“窃取情报”的问题和相关禁令,美方此前一直在大肆渲染,中国方面也早已澄清。- L+ l$ w# E8 P* C3 t
1 O" [1 k2 S- J9 r5 |8 u- N
今年1月,《华盛顿邮报》刊文炒作,称中国中车的地铁列车中藏有“间谍”监控软件。随后又有美国参议员开始向华盛顿都会区运输局(简称WMATA,通常被称为Metro)施压,表达对可能采购“一家中国企业”地铁车厢的“安全关切”,要求他们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安全风险”。. G, X; b! q. f) R7 m) d
: ~: Q% M [* D3 L8 E* s3 l
随后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参议院版本“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法案中一些涉华条款,可能禁止联邦政府资金与中国国有企业合作。
, F7 \' y/ f" |4 Y' e b% S& L8 w& A, ~5 G
然而,由于美国参众两院在采购禁令细节上仍有分歧,相关禁令还未被通过。到了9月,白宫也表达了对有关禁令的支持。3 S6 }+ A; u; a5 q, U# g
- I! I% M0 D0 z7 L: I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曾指出,上述法案一旦成法,将损害中美关系,干扰破坏中美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合作,中方敦促美方把握中美关系大势,不得放任包含有消极涉华内容的法案成法,以免损害中美关系大局。, I6 D" b. k; h2 ~
/ y$ d4 L6 _$ }; `
比亚迪发言人吉拉尔多(Frank Girardot)直言,相关禁令毫无理由,“比亚迪客车里没有间谍软件,中国政府中也没人指示我们要做什么。”% z; t& k4 @' v9 O0 T
# J" k. O& h: r& N0 a6 t8 d0 s% l1 z3 Q. P$ a" {, n) u: o! i+ S! u
' Z' m$ E4 D5 Q0 t; W1 p$ G h9 B9 k/ Y1 ^3 i% L6 O# X
中企在美公共交通存在越来越强& I' h9 q4 e* ?' S& E
* R/ N5 {# h) t, h1 W# o在过去几年内,中企在美国公共交通设施中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强。今年8月14日,中国中车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工厂生产的首批新型地铁车辆开始在波士顿市正式载客运营。) ~- d# B2 ~- _+ E
9 D+ }! A& s( o5 G2016年,中车成功中标846辆芝加哥地铁车辆项目,占到芝加哥全部运营地铁车辆的一半。中车预计最早于今年10月将列车样品提交给芝加哥交通管理局进行测试,最快明年第四季度就将全面投入生产。
& Y; V$ n: x* K7 Q4 c6 b8 {* v( A( f' ~7 c
这些中企不但提供了技术过硬的产品,还为大批美国人带去了工作,比亚迪美国工厂所在地加州兰卡斯特市市长帕瑞斯,就称赞比亚迪的到来是该城市“最伟大的事”。; o8 y7 ]& G; d
9 K0 E9 C6 g2 d尽管美国政府极力阻止中国车辆进入美国公共交通领域,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部分城市却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 f" Q* y8 \7 T' f u3 ]* {% k
2 R' l$ J! ?9 {& ]今年10月,NBA休斯顿火箭队经理莫雷在推特上发表涉港不当言论以后,《人民日报》在推特上布文章,标题直接质问莫雷,“莫雷先生,如果暴徒在休斯敦地铁里放火,你会和他们站在一起吗?”9 c8 K- q1 ]' F& w$ Z7 D: ^
. [) O+ ?' E) H2 d: f& d看到这句质问,美国人感慨了,“兄弟,这里没有公共交通。”
, l& f% ^7 Y/ ^/ k9 y+ L: Y8 t# }* L+ ]3 X# ]9 r- j1 S# H: h
: n+ @( |0 v5 w+ g& l
) M4 k7 X5 D9 X, v
6 r; z' g/ W1 R7 e$ t& x另一位美国网友说:“这话也太狠了,还不仅仅是它说得对。《人民日报》默认所有大城市都会有最基本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但就像多数美国大城市一样,休斯敦没有(基本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休斯敦没有地铁可以烧。”
0 f4 _- W( H! _; Y* M, c% f4 z% T. t' C( ]1 _% h"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