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讨苦吃就不能怪新加坡趁机捡便宜了7 u& X+ Z! P! Z4 B4 o! c
/ B2 t) S% |6 O) U1 [0 y不管你从何角度来看香港目前的情况:正义的抗争还是肆意的暴乱,世上有个地方却因此而闷声大发财,经济学人说,这个地方就是亚洲另一个以华人人口为主、同样是个金融、商贸以及航运中心的新加坡。$ Y# B# |/ m) y: `( _8 a& f8 m$ S
/ C7 Z" R; {$ v F* U) r
两个地方都有很多相似之处,试举做生意为例,两地都同样有亲商政策,政府条例简明有效,也具有清廉的文官系统。在这方面,根据世界银行对190个国家的评分,新加坡名列第二,而香港第四。两者都以法治和绝无仅有的街头暴力自豪。
9 u8 N' v* f5 k9 x- ?4 b% s1 E" c8 Z3 ~3 H$ @
但经济学人指出,过去四个月发生的一切,已经对香港的声誉留下凹痕,很多商铺因为示威而需要提早关门或甚至因为地铁停开而全日关门。街头的混战、催泪弹以及对店铺的捣乱,有些时候香港看来更像一个无政府状态而不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 p5 R" t7 ?* n# d' j" D* D# h" i9 Y' {& k2 U
报道指,已有迹象证明港人开始把钱转移以及改动他们的行程。高盛8月份的分析发现,港币银行存款已经出现净流出而兑换成新加坡币。分析估计有30至40亿美元的存款,已经从香港流入新加坡。
- w( f5 l2 ?5 H$ ], C4 ~- o
$ Z# |6 a6 O) S: ~8 p4 b* D& o1 a3 G- R1 f; u' ^% @+ d6 m
9 ~7 D! g9 ^; ~ l8 b j8 S7 z. k
香港的富豪,跟大陆的一样,新加坡对他们都有吸引力。报道指出,他们喜欢在新加坡投资地产,这些投资有时可被视为一个通风孔。从2017年开始,大陆的买家已经在新加坡购置了1000个私人住宅,尽管该国向外国的地产投资附加20%的厘印税(stamp tax)。
0 m& N6 f$ Y- J7 V2 g4 A- O- y# Q9 N( N( Q' h( |
但报道指出,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从一个中心转移到另一个中心的长期性金融结构活动的搬家。香港的金融业,已经受到大陆城市如上海和深圳以及其他国家如新加坡、悉尼以及东京的腹背受敌。) I4 V g: y& O7 c2 B# g
: h, Q X j1 Q0 R8 F! ` 新加坡在资产管理服务方面早已领先香港,2018年年底计算,新加坡的资产管理有3.4万亿美元,而香港则有3.1万亿美元。报道指出,就算(或者尤其是)对中国的超级富豪而言,香港跟大陆的距离,有点过于接近而显得不太放心。9 G5 u4 Y/ F+ ?, w3 C
: o6 r: f5 S# G1 F- J: s+ G4 p
令人对香港担忧的,就是它会在其他金融活动方面失去优势,包括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买卖。港交所决定放弃收购伦交所,反映了香港失去巩固本身地位的契机。如果目前的问题持续下去,中港关系将注入永久性的*药,香港面对的危机,将远远大过新加坡从中的渔人得利。
- H6 U+ x) }& M) w4 k$ }6 i) V% _3 k
经济学人又指出,新加坡和香港长期以来各有一个相互匹敌的政治模式,简单而言,新加坡是一个不自由的民主国家,香港的是一个自由的专制制度。前者政府由一个自由的选举产生,但严苛的法律却限制人民的自由,包括上街示威;后者的行政长官却由一千几百个人“选出”,立法会只是由部分选举产生因此而弱不禁风,但人民却拥有言论和集会的传统。; x6 D5 i1 |% r3 r# W$ G
6 S4 E3 [ u( H& a1 a* W/ `! T0 w 早前香港举行世界反极权游行,有多个国家响应,经济学人指出,新加坡的海峡时报好像一点也没有感到不好意思的报道这个消息,它的标题是《世界反极权日:新加坡不准人民游行》。此外,一名应该是新加坡的青年,在香港示威群中举起一面纸牌,上面写着“不能让香港变成另一个人人生活在恐惧中的新加坡”。! U ~. s1 c9 L1 I$ u
& q" `3 p+ h6 D 亲新加坡政府的评论很快就谴责这名青年,但今年7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75%的新加坡人同情香港的示威者。- W$ |9 d8 j# ~7 T) u! ~$ Z
0 t& x$ d" g: e6 D% o8 p" \) V, A: g 一名海峡时报前编辑在香港的南华早报撰文指出,很多新加坡人都认为香港的领导人未能有效的制止这场抗争浪潮,有些则认为经济问题才是根本的因素,例如高昂的楼价。经济学人指出,这些的确是港人不满的原因,但港人同样不满被困在一个多年来都是只能准许一把声音的政治制度,而这正正也是有些新加坡人的同样感受,尽管他们活在一个不一样的政治制度之下。
4 O8 q+ r" o$ x+ \" s4 R" i
m: U) R5 o) e" H* C相关报道:中共地下组织与香港资本家矛盾面临爆发
9 s3 n" K! [. s/ I7 e5 W1 x+ V; w- ~; S. K U: e0 W, a
- \/ p: s! f7 {$ d; P 反送中运动,在香港引发另外一系列隐藏的矛盾,其中包括信奉共产主义的中共香港势力,与本地资本家财团的矛盾。有评论认为,经过了20年的隐忍,香港左派或将采取更激进的策略。2 o2 U- A6 W1 E) n: I; V6 h
( _- i& Q6 P% D; ?- j 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主要外围组织,香港工联会理事长吴秋北,上月中在他个人脸书上发文,猛烈批判香港富商李嘉诚。指他在香港获得大量财富,但却呼吁对反送中的年青人网开一面,是要继续垄断香港财富。在他的脸书上还张贴一张漫画,李嘉诚的头上被贴上了“蟑螂王”的字样。 z/ L! \0 J3 r: h$ I7 D7 U6 ~6 t
& Q4 X" F+ X8 R
蟑螂,是香港左派人士和部分香港警察谩骂抗议者的代名词。
1 p4 H' ]: }2 C/ T0 A9 E5 d
" n; Y4 O7 a1 g c9 b5 Y6 u5 P+ b 香港工联会,实际上是中共在香港直接控制的外围组织,也是中共在香港的“传统依靠对象”。8 J" A1 a9 s+ B+ p' g8 y
, c* N9 X+ e# V R% g6 @; q
: ~+ _1 b9 A& k* O |( s2 a' S. G 香港时事评论人士刘锐绍说,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之后,中共倚重本地大资本家,造成左派的极度不满。
. U" ^- ?# z9 r( V* H! |( w7 U! L) E* c! C& q
“香港左派非常生气,因为中央要求,不得在华资企业中搞工人运动,甚至他们投票取消了工人集体谈判权。后来几年,右派的工会职工盟会员大量增加,而左派的工联会势力减弱,这让他们非常不满。”3 L/ i- t* L7 }3 N9 }
. @/ f5 Z) `1 r' @ 中共成立之初,就在香港进行工人运动,早期省港大罢工和香港海员大罢工,都有中共的动员和组织。1967年香港左派大暴动,香港工联会是主要的行动组织,并有大批骨干成员被捕入狱。
0 Z6 l. h$ v, i2 w
# q" ~* `" C+ w7 b$ S 然而中共接掌香港之后,却主要依靠大资本家治理香港,但与左派工会之间的矛盾一直潜伏。
# q3 o- n- n) j+ B! U$ X! d
) r- y$ {0 o) O. x, H$ k" L/ X" I “1997年,中共有一个‘四资政策’,即拉住英资、吸引外资、稳住华资、发展中资。这是许家屯(前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书记、香港新华社社长)在回忆录中说的。许家屯在九七之前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统战所有的华人资本家。”
5 A7 F `+ G" O! U/ Y+ C" w) Y7 ?- \ \% `8 L: L3 x2 T' D ~2 i
九七之后,香港大量资本投入中国大陆,和中国经济增长关系极大。有数据显示,目前香港主要的大型房地产集团,其在中国的投资和资产都占四成以上。2 x* J( ^8 Z* s( y
8 J: O6 g4 M' L# Z2 K9 R
! M+ d+ @! X- J/ d- v
香港资深媒体人士程翔认为,香港左派的激烈声音,和中共本身经济政策向左转也有很大关系。中共认为应该对香港社会进行改造,以更加符合中共的意识形态。
4 ^ L: t: ^+ v2 a; y
- s7 R5 n7 m# X- B' r- N& m
* g, H- r5 q, `$ y" k1 C
$ e; x% [+ g: Y0 q( o I) K) | “中共要着手改造香港社会,他们认为香港问题出在‘极端资本主义’,老百姓买不起房子,所以就把怨气发泄在政府身上。”. ^& p- e- m( H# ^ g
Z4 @' P( I& W$ n" L4 a 上个月,中共政法委微信公众号直接发文批判李嘉诚,认为香港“地产霸权”导致了香港社会的不稳定,而李应该对此负责任。
* U5 }5 |* d2 Z# c; S3 k6 {: T5 V: E
香港工联会理事长吴秋北,本身就是一个毛派,他认为毛泽东有“开天创地之功”,他的生日应该是中国人的“圣诞节”。程翔认为,北京政策左转,势必激发香港左派与资本家的矛盾,并增加未来香港社会的不稳定。
: Y2 u6 Z2 p4 \4 L$ d4 ?' R; k% g: R! E0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