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不打不相识;彼此习惯了就好 I; Z7 _) @/ `/ l+ N- I; N3 k+ o4 w
: p, X- l- Z1 t- x
美国跟中国几次交锋之后,变得更加有急迫感,尽量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正式展开之前结束与中国的贸易谈判的目标已经很明显,特朗普要有一些看的见摸的着的、可以向美国选民交代的成果,所以他急于达成协议。
2 q0 F/ Z2 ~" O- \: q& ]/ s+ f- A4 v# v1 M1 J" I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美国采取了凌厉的攻势。虽然两方都在承诺在谈判,但是我觉得美方依然在使用极限施压的那一套,目标比较明确,就是要尽快把协议达成。这既有美国大选的压力,也有跟印度、欧盟等谈判的需要,虽然美日贸易协议已经达成,但如果啃不下中国这块“骨头”的话,后面的谈判也是比较麻烦的,所以美国急于达成一个对美国比较有利的谈判结果。
m5 H8 r0 m" n! k: J8 x: a: i6 }7 Y
从中国来看,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与美国多次“交手”,中国已经基本上对美国的思路与套路有所了解。中国在这一年半中间他没有闲着,做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在国内加快了改革,包括《外商投资法》、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全方位的自贸区实现连片、最近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等,很多改革事项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在中国国内加快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实际上是应对中美贸易战最有利、最有效的工具,是治本之策。) b' Z% o6 x9 E ^& O( D4 a
?7 }* S) ^7 o- Q2 Y
从外部来看,中国从去年开始大幅度调整对外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结构,前不久发布的国际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对欧洲、对东盟以及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了47%。也就是说,中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还算比较成功的开辟了美国以外的贸易市场,这对于满足国内的能源、石油、大众农产品的需求非常重要,不会因为美国加关税使得中国在这些大众商品方面断供或者造成一些麻烦。' T3 U* L8 F! z( T
- p' ]5 Z" R. j
从战略上讲,开辟更广泛的贸易市场、保证进出口贸易水平,让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变得更小,更有利于在谈判桌上跟美国进行讨价还价或者较量。中国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际区域积极开拓贸易市场,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抵消美国打贸易战带来的损害,进出口贸易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但是总体上中国在这方面做的还算是相当成功。
* h7 T' m3 |) Y$ V# V8 Q9 c ?( m* b* o2 T1 a) j2 ^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推行的改革已经开始展现出一些效果,比如说私人企业投资的问题,PMI指数虽然还是比较低,但是至少降幅得到了控制,这给中国在中美经贸谈判方面带来了更加有利的战略地位。我想这就解释了中国为什么可以在最近几次(对美国)进行有力的还击,因为中国不怕了,中国有了这些底气,看清了美国的底牌,通过改革让国内的压力有所缓解,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最近几次的还击是精准的、有针对性的。( I; z! W6 O( _5 u! @
' n6 V; a2 J% \) H
多维:说到“精准”,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主流媒体普遍发出的声音是,在目前中美贸易战你来我往的较量中,中国的动作很有针对性,而特朗普政府则“打”得混乱,没有章法。
+ T1 _) O# ]' I/ R
/ S0 |5 t& m1 O0 D+ L; w顾清扬:美国采取大规模、全方位的“狂轰滥炸”,中国采取一种精准式的打法,它达到的战略意义实际上也更准一点、效果更好一点,我完全同意你的评述。& o$ o$ P$ F7 s* X( ~
! S. a. Y' I; Z5 V需要注意的另一点是,纵观美国过去处理重大国际纠纷的过程,包括比如说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内部就开始分化。这次美国对中国开展贸易战,在去年一开始的时候,共和民主两党可以说是同仇敌忾对付中国,美国的蓝领工人、农民们都一致拥护特朗普。4 P5 [$ l' V+ w7 |; P* e; O
6 V' {; _9 Z6 N5 U
但是一年多时间过去后,美国社会实际上在分化,这就是美国社会的特征。由于贸易战的结果苦乐不均,受到打击的企业,比如美国的汽车工业,特别是种植大豆的农民,他们的怨言就开始普遍的表露出来了。美国这样的社会,经不起内部分化带来的消耗,所以我想现在对美国来讲,贸易战的前景更不乐观。5 S1 p! T) w# ]4 k) G
" Y; f7 X2 w1 M R6 e顾清扬: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的影响,我认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加深远,即贸易战对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还有产业链供给造成的混乱,比预想的要更加严峻。现在我们看到全球的贸易活动、投资活动包括供应链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这对全球经济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警告。
# z( a0 m0 u, N' ~1 X: Y$ @1 H4 v
0 N8 f; g/ l% y- W8 p$ Z* ?0 {- ~为什么这样讲?从历史数据来看,全球基本上是每十年经历一个周期。但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已经经过了11年,按照每十年一个经济周期的假说,那么现在本来应该到了经济衰退的时候了。这时如果各国加强政策协调,特别是各个央行的加强货币政策协调的话,是会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巩固的,至少是尽量保持现状,不要跌入衰退。
+ u' d, W6 V2 H! D3 i. h4 M8 c+ U# I7 b0 P5 n' w
但是由于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搅乱了全球经济的步伐,会造成大规模的贸易、投资、供应链紊乱,这种紊乱可能会使得全球经济进入衰退。这是我最大的担心。
1 e+ R1 _4 o/ L* H( d* n
# H# D, ?. Y S" G2 w# g5 C; \) _, |多维: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似乎已经有了经济衰退的先兆。0 e. d/ d0 j/ h2 A+ ?" V9 j" W' u
, a" p4 l: T) ~
顾清扬:很多国家的央行不约而同进行降息操作,这时什么意思?就是大家都觉得上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减退了。如果只有一两个国家的央行这样做,反映的可能是个别国家的特殊性,但如果很多国家的央行都这么做的话,反应的可能就是大家对衰退的共识了。5 B. d7 |! t, y' ?" M& @ x6 Y" k
8 T* T) V% z. L
多维:德国央行都已经推出了30年期的负利率国债。 T( _. T& U3 [9 E/ o. K$ a$ j; K R
4 U; C0 D$ W3 N! J
顾清扬:是的,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就是,世界应该走向何方?怎么看当下全球治理的乱象?我认为,大国间的角逐或者国际地缘政治的争夺,不应以牺牲全球的发展为代价。全球现在面对前一些所未有的挑战,包括今年突然显现出来的全球变暖加速的问题,以及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全世界携起手来,尤其是各国政治家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而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与中国打贸易战导致了一些负面效果显现,这是非常令人沮丧的。
& O: I2 ^1 B5 M& l6 R) x9 i3 e& K3 s$ H* \4 s! M8 T A
多维:作为长期工作与生活在新加坡的学者,你所表达的态度,可以代表新加坡这样中美之外第三方国家的普遍状态吗?
8 [6 {5 C1 s- h/ P7 P, U
, S( ?# b. s: W; D顾清扬:我不能代表新加坡,从我所处的环境来观察,大家普遍的心态是希望全球能持续发展,希望国际上的多边合作框架能继续维持并不断改进。如果说二战以来的70多年,一些多边合作框架出现了问题,比如WTO(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或者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社会应该一起携手对这些多边框架进行改革,甚至是大规模的修正,但前提是应该全球共同努力,应该是多边主义的而不是单边主义的做法。
5 f! t; M* `' H8 J; D+ m
( `' C; ~3 {+ O
R' b6 V# C V/ T# d8 V5 T2 I5 a任何国家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感到委屈了,也应该是以协商的方式来讨论,力求获得一种双赢的结果。说白了,如果美国认为它有委屈,比如它认为它的本土的制造业处于某种不公平的环境中——如果有的话,你可以拿出来讨论和协商,而不是采取咄咄逼人的、粗暴式的打压的做法,那不是国际关系准则中一个国家应该有的风范。即使美国的抱怨有一些道理,但仍不足以成为对其他国家采取极限施压的理由,大家应该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可以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通过协商等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案。
) ^7 z' i' e, s8 `2 A$ Z6 p2 N$ O1 a6 R$ ?- u: b
谈判是解决问题的更好方式,而不是逼着某个国家“投降”。这涉及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问题,关系到我们要为以后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榜样的问题。
4 n! J/ ~* u/ B- N
6 g( \$ I% Z5 K. H8 G+ M3 @多维:更何况美国的实体产业空心化从根本上是由其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并不是中国或者某个与美国之间存在贸易顺差的国家造成的。
, S% \7 Z! ~& Y$ G( T! ?; W: t2 Q9 y6 T* N* U
顾清扬:是的。市场经济下的全球贸易活动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有些国家会有不公平的感觉,但是这些都可以在多边框架下拿出来讨论,也可以跟对方进行友好的协商,我认为这应该成为一个全球共同的行为规范,不能因为一个国家要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以牺牲全球的发展为代价,这是完全不对的。; d7 p+ _7 O9 G6 n$ c! D
/ c8 a8 q7 L; @6 I; n7 f2 W
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仅仅以自己的利益为优先,而是应该以全球发展为优先,全球共发展才符合更大的自身利益。
4 h7 m8 o0 q) u, G$ ~8 F" R+ e/ r* | d' H T% o( L) r2 C) b# P/ `4 b
6 q; p- C) C$ m- X( h/ Y: ^5 Q
, ?5 a' s Z8 o+ }0 ~8 {, N/ i) c# h* E&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