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罗斯永远多一层警惕是必要的,宁可先小人后君子/ U/ @0 l" I) b
, ^, V! @7 |( i6 j; ]; v) L
中新社莫斯科10月3日电 综合俄媒体消息,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索契举行的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全会上发言时说,中国是无法被遏制的。
/ p9 v8 Y: I2 {* O1 ~, `
& n1 L% \7 B( d3 }6 w/ {" T9 z普京说,如果有人试图这么做,那么他在这一尝试时将会给自己带来损失。无论如何,我认为这样做可能发展(的结果)是具有破坏性的,也是有害的。
* e: c) I; V9 Z8 B6 W k" G! i: ~3 S
普京说,当今很明显,没有亚洲国家根本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亚洲国家展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程度,同时它们仍保留了自己的独特性、传统以及根源。这说明国家主权的原则与全球化和开放性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在自主与独立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
* i( {) k, l/ k9 N1 S0 C
1 d4 a' P. v/ h2 S* o普京表示,不同国家应该共同努力,建设友善的合作环境并寻找共同的安全机制。中国正在实行世界一流的政策并准备好对(国际)事件的任何发展做出反应。中国领导人明白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
& G3 N7 P* ], c1 y! l$ } c5 C. r* H7 W& {
普京说,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不针对其他人,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双方的合作是积极的,符合双方利益。俄反对建立类似北约的新集团。亚洲国家不想加入任何针对他人的集团,它们希望能建立一种能在不同方向进行合作的网络状环境。
% Y: q% P# g2 }& y; T2 w7 G: I; k/ {5 D, A ?: o
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由俄罗斯发起成立,每年举办一次年会,是世界各国政治家、学者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0 b0 _! m. o! y8 b+ M
0 d' V% g- d3 ]0 {/ L俄罗斯总统经济顾问:没有比中国更有效的模式 勿将俄罗斯困于能源附庸之囹圄' a6 g6 S: d, D+ C& ?& P
6 q" Q- y: J& H9 d& a8 P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俄罗斯伊兹博尔斯克俱乐部近日文章 题:呼吁拒绝中国经验——就是企图将俄罗斯困于能源附庸之囹圄(作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总统欧亚—体化问题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 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已经存在了70年,经过历史性的变革,在诸多方面已经走到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前沿。谈到对中国体制的态度,一个关键问题是,在向新的技术秩序过渡之际,俄罗斯文明与中国文明应该如何协作。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统一的公认观点,因为向新的技术秩序过渡的进程刚刚开始,其最终结果取决于许多变化的因素。. j C5 q: Z4 f) _0 Y( [3 A4 V
7 K `3 h9 d# g
$ b8 D) m4 R; v% `: Y8 J6 J$ {0 w1 @% j
1 p0 @0 g% f* x- S( T$ M- o8 g( l* g9 \; {- ?# e
4 M7 ]1 \- l9 [5 [1 e V. f- m* v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格拉济耶夫曾在中国对外投资洽谈会上发表过主旨演讲
2 \ i0 B+ H1 n6 j6 F) J" B* y+ ~4 r: F+ }4 s1 o) t
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分析。其中一种观点把中国与苏联的发展相类比,在此基础上预测“中国奇迹”必将甚至即将破灭,并且随之得出结论:向中国模式过渡甚至借鉴中国经验对俄罗斯毫无意义。我想说的是,中国已经奉行了40年的经济治理原则:投资于技术和教育、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这些原则到处都在运行,无论是在欧洲、非洲、亚洲,还是在拉美。同样,这些原则在俄罗斯也可以奏效。但目前在俄罗斯运转的实际上是上世纪90年代形成的买办-寡头经济模式。因此,要想立即作出改变,需要付出巨大的、真正革命性的努力。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9 s8 R. d" N; h. u
" F: D& x1 D7 ]. A8 c# z1 W而中国在保留多种市场机制的同时,其经济在基础设施、价值追求和目标设定上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为谋取最大利润,而旨在为人民谋福祉,实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若非如此,就不可能出现任何“中国奇迹”。如果没有国家的基础设施、国家投资、国家调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性计划和监管,中国经济就不可能连续近30年保持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的增速。而美国明显低估了这一点,它寄望于通过把中国经济纳入全球体系,最终引发中国的危机及其社会政治体制的改变。
4 ?8 a# t! Z# H% o! B) U( e o" ^! f! Z5 S$ d& Z7 [3 u
格拉济耶夫指出,在1990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是发展最蓬勃的国家。我们看到,目前没有比中国模式更为有效的经济模式。中国模式让这个人口接近全球五分之一的世界第一大国走向繁荣昌盛。随着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市场转型,利用能源、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等各领域先进成就的新的社会-技术秩序逐渐形成,未来10年至15年,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增长。
3 t3 z4 r7 x2 O* ?, g& R8 U% Q0 M: i( C' p* T1 h; e6 X
在另一种文化-历史坐标下,中国创造性地吸收和发展了我们在苏联时期的经验,克服了导致苏联解体的那些困难,如今进入了新的发展空间。呼吁拒绝中国经验,就是企图在西方“华盛顿共识”的经济-金融模式下继续将俄罗斯困于能源附庸的囹圄。“华盛顿共识”模式现在走入了死胡同,且未必能渡过全球系统性危机的新一轮浪潮。
! p4 m7 i! O) F0 L: n1 V1 j" N( Q1 @0 \ F) N( D) F7 Q
需要指出,俄罗斯目前几乎没有“转换模块”。这种“转换模块”可以把俄罗斯经济与中国经济、俄罗斯文明与中国文明、俄罗斯梦与中国梦——对接起来。我认为,设计、制造并应用这种模块应该成为我们近期的一大主要任务。
$ x: C) u6 Q2 Q
. _: I- s, g1 A9 C7 L& X* j#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