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牛评:要独立就要付出代价,哪有从天上掉下的免费馅饼4 h5 C# Z7 E) \
) R6 h( W" I2 y华尔街日报23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香港示威活动得以持续三个多月而且未有平息的迹象,背后原来有一群中年阶层的支持者默默地为他们提供需要物资,包括撤退时需要的运输车辆、事物、面罩、金钱甚至法庭的诉讼费用。这些支持者其中包括一个医生团队,他们为害怕到公共医院求诊被警员逮捕的示威伤者提供医疗服务,也有一批愿意细心聆听不能与父母沟通的示威者的心事。
+ N7 n* n' D& e8 A8 T$ D
& ]6 m- ^6 f. m+ X9 T 报道指,这批中年阶层的示威者外界有人称之为“校巴”,他们有时组织车队接送示威者的行动,则被称之为“接送放学”。“接送放学”这个群组目前一共有2.1万个会员,而其他名义的群组也有数以万计的会员。8 X( S- K. h, Z- V
2 o, Q+ Q f( A C6 a1 r3 T: ?' F 他们在一些网络平台刊登告示向示威者表示,“你们抗争并非孤独”。7 |. G. W$ G' H Q( |* ^' |# o! q
9 E1 f" V; D# X& z, G' u: t, _" l8 W 根据其中一名负责人吴霭仪表示,自从六月以来,他们已经从小额筹款中筹得1000万港元,为被捕者和受伤者支付律师费和医疗费用。这个“612人道支援基金”名字的来由是6月12日当天警察暴力执法导致多人受伤以及多人被捕和被控足可入狱10年的暴动罪。
* |$ }) N) ?- K5 Y, w8 ]
7 {6 g2 P+ I" y4 O* o0 O
: a8 q' F3 a% r) b+ N9 m: _" | 曾经是香港立法会议员现年71岁的大律师吴霭仪说:“值得关注的是,有这么多香港人不能参与示威但又想为这个运动提供某种形式的帮助。”
# G6 X# m3 m' ?7 S
& I& b& _) K+ Y( |3 X! S- m1 _ 一名提供车辆接载示威者的陈先生说:“我们只不过是好邻居相互帮忙。”他接受电话访问时,不忘在每晚10时大声高叫“与香港同行”的口号,电话旁还传来隔邻大厦居民同样的口号声音。他说,他只想保护香港未来以及他自己的儿子,“我们就像相互交叠的社交圈子,一直交叠下去直至我们达到目的为止,就好像组人链一样”。4 o# g* g( @2 w" C7 n( }4 E, X
( \2 ^( T9 H0 W; A0 R( {+ `
% n, K! i# C8 q' s( t+ X, E 至于陈先生所说的人链有多长,华尔街日报说,这个月初香港的机场事件可见一斑。9月1日香港市民发起“和你飞2.0”行动瘫痪香港机场,傍晚遭防暴警察成功推进,示威者四散逃窜,由于当时机场对外公共运输已全数遭关闭,要离开机场只能靠步行返回20公里外的市区。报道指当晚就有很多市民自发驾车载运示威者,由于车辆数目比示威者还要多,不少车辆更是空车回程。香港有传媒报道,当晚大约有5000辆汽车出动“接送放学”。/ o( w( j+ X! c) [ }# j9 W$ @
0 z. E' W' A, |9 O! Q 类似的支援行动足可解释这个运动的持续性和韧性,同时也可以驳斥北京推诿香港骚乱的责任是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外部势力所煽动。 c9 K: S9 O9 D Y
! N( N6 a$ O7 |* z 这些支持者的行动是隐蔽的,因为他们害怕会触犯支援非法集会或其他罪名,他们同时也恐惧北京会对他们采取报复。例如北京已成功向国泰航空施压,解雇了多个支持示威活动的雇员。
) B4 @, h+ y# E9 V; S' E6 P) n3 Z4 p& f$ N% r
报道指出,这些幕后支持者不少是养尊处优之辈,例如一名自称D女士的支持者,家住九龙塘豪宅,她告诉华尔街日报:“你们的报道可以登出我住在九龙塘,我希望大家知道像我这样的人,也支持这次的运动。”' a$ l- k S6 K8 H+ W
4 q0 `4 H" z# Q+ ?# j* e) T2 y
D女士从电视看到警民冲突的询问后,决定与丈夫一起加入“校巴”行动,开动他们两拥有的一辆豪华房车。她首先从Telegram经过加密的讯息获悉“校巴”行动的细节。网上的管理者则负责驳接车主与需要服务的示威者。9月7日旺角冲突之后,这个网上的管理员询问“小朋友统统返屋企未?如果有人需要我们今天接送你们放学,如果有人需要坐车回家,联络管理员”。
( f: }+ g. i* Q; |* y. y$ }# j, U2 f/ e% b M
报道引述两名了解内情的示威者指出,有部分金钱资助有些决定逃往外地的被捕者,他们为了避免长期的监禁,一般都选择逃往台湾。
+ m4 V9 A+ v' ?9 L$ X- |7 s0 C; N! M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