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牛点评:香港正褪去一切神圣光环,回到其平淡无奇的旧历史中
6 X/ l' ?% q# [
& p% E% v2 S" O香港反修订《逃犯条例》风暴越演越烈,并形成暴力循环危机。港独派示威者冲击中联办,并用黑漆涂污国徽、在外牆涂上侮辱性字眼,警方也在港独派仓库搜获烈性炸药。元朗则有一百多名反对示威者的「白衣人」闯进西铁站,袭击参与示威后回家的「黑衣人」,更演变成「无差别攻击」。黄蓝两大阵营双方,估计约百余名的极端份子,以极端手法绑架了主流政治。他们背后都有一股姑息暴力、暗中叫好的思想作崇。
/ F1 O' k4 l0 z# W/ s+ J0 f
, Y7 B$ U2 S% ^+ E5 M+ ?; k9 l1 Z 挺政府人士有什么行动吗?
0 R- s- v3 ~7 o' A& Q( l
: v- e; I1 w* [, _' q 七月二十日下午,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和资深大律师清洪牵头的「守护香港大联盟」在金钟添马公园举办「守护香港大集会」,支持警察执法。当天人龙塞满添马公园,大会统计有三十一万六千人参加,警方则指有十万三千人参加,据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系教授李立峯的观察,现场十万人是可能的。集会主要是围绕支持警察,更有製作动画、邀请前警务处处长邓竟成以及其他退休警官讲话,当中又以时任《经济日报》副社长石镜泉提倡的「用藤条、胶水管教孩子」,宣扬以暴力「教育」反修例人士的言论最富争议性。" k. f) N9 C5 {; Y2 F
3 K! _" ^* n5 j4 z* |+ [
北京方面如何应对香港的情况?- s! t+ N3 D4 p% o- r0 C4 o
" k) {$ I# B# b) ?+ m
亚洲周刊从北京获悉,中央目前的要务是「稳住局面」,中南海有足够的战略耐心、战略定力和战略信心,去应对当前的香港乱局。中央认为在处理乱局问题上不能操之过急,要坚守「一国两制」的原则,以「战略定力」应对香港危机。即使面对反政府力量远远超越政府及建制力量,都要顶住压力,令香港逐步回到法治轨道。对香港实施「一国两制」,要做到中央提出的「四不」:不会变,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
1 M3 _2 b: _0 ?$ X) F g
! p7 V% l4 B, m i# { d
) e: K2 r+ g, b3 A+ D2 P4 o4 y
' O" S4 s9 k& ^6 o+ f" C7 { 专家如何看待香港的管治问题?2 U/ l) V! A- P4 n( O
1 W8 P p2 k# i* f& _) ?7 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田飞龙表示,首先必须确认,国家是「一国两制」与香港法治秩序的唯一立法者和最终责任人,优先尊重香港特区政府的高度自治权及香港社会的自我治理权利,但决不放弃在宪法与基本法秩序内承担的「最终责任人」的宪制角色,必然会根据香港社会情势发展与特区自治能力极限运用情况而採取合法应对措施。* J6 h" _% x) p) Q( g" l& |( C2 T- h- Z
% k! c6 o: H& X4 L- O9 L( L 除了封面专题外,本期亚洲周刊还有哪些其他重要内容吗?
1 N* I* Y( R5 a
) Q8 g8 o) z: J6 K1 P$ G 本期亚洲周刊还报道:约翰逊当选新任英国首相。约翰逊父亲认为他可成为优秀的首相,长期在香港生活的弟弟可作为约翰逊与中国的桥梁。但与欧盟重启谈判无期,加上分裂的保守党,首相之路绝不易走。
% ^1 _, C: `) m) u" ^2 X7 |& h3 R ?; b/ R& n" [. q9 k+ ?+ t
相关报道:香港持续动荡 国际舆论探究背后根源
: }& s k7 J1 u7 Q) H1 w* O( \5 i+ b6 A$ e8 ^- Z# ^8 ^1 }
自6月中旬以来,香港部分抗议者以反对修改《逃犯条例》为名,发起一连串游行事件,期间发生的警民冲突行为严重影响香港社会秩序,以7月1日冲击立法会为节点,近期接连不断的游行抗议活动逐渐扩展到香港社会其它领域。9 f+ E' z, }7 y, \
- i* w: s0 ` H- r/ }/ D6 T
$ I* A/ |8 }7 T6 N" f% a1 ]" Z
) p' N9 c* }6 c S$ b 7月21日,元朗爆发无差别袭击事件,暴力升级。有超过百名涉嫌黑社会背景的白衣人,以棍棒、铁棒等凶器追打无辜市民和记者,导致几十人受伤。
# Q/ l6 b$ G" d$ y7 m# c
; m2 r A) Q7 h/ D9 C) i, o4 j+ y 而就在昨日下午,元朗再次爆发“光复元朗”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大量身穿黑衣的抗议者不顾警方反对,沿元朗大馬路前往发生暴力事件的元朗西铁站,由于人数众多且路线仅有约1公里,形成了极其壮观的场面。中央社称此次游行为“新界史上最壮观游行”。
1 `! c: s; s; J9 c5 u3 D. W6 \, v; D3 ^- _
7 S: N% m# K8 p. e4 j
此次事件抗议人群全副武装,与警方展开了数小时的对峙。其间,警方多次举起黑旗并施放催泪瓦斯,清场至深夜。当日晚间12时,西铁线列车全线恢复正常。
7 p Z4 O# c/ B
& x( N. a) _9 U! d1 L# s0 Y% k 对于近期爆发的一系列暴力及抗议事件,引发国际热议。( O8 a; a5 i: F& R; ]
U8 Y' I* {/ \; T) Z$ j1 I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社论指出,示威事件演变成街头暴力以及警民对峙,甚至出现反示威者以暴制暴的行径,破坏了香港引以为豪的法治精神。香港的未来充满变数。7 v1 f$ t0 c) e
& k! W' o& k, a' ^# i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报道指出,元朗袭击事件加剧香港紧张局势。元朗的袭击事件的发生让抗议活动进入了一个许多香港活动人士根据过去的经验所担心的状态:用暴徒来恐吓示威者。5 h. S+ g5 r. r6 \, b9 J* E
( B; F+ f" ?7 m' n 国际舆论探究香港冲突背后根源
M2 Z |1 F, R4 U2 ?
# v7 E8 @; o+ F0 \! ~- h+ Z (一)、高房价、低收入、“棺材房”是香港抗议的经济根源
3 {) d5 Z( Y7 A+ D: Y1 U/ R4 K; O* e- E& w6 Y _
《纽约时报》日前指出,高房价、低收入、“棺材房”是香港抗议的经济根源。报道指出,香港人的工作时间全球最长,负担着全球最高的房租,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在这种政治愤怒的背后,除了对中央的不满,还有香港人对自身经济命运的深刻焦虑。0 V5 a3 e5 y# b0 S( ~4 ]
/ ]* o" ?' x- R5 {& q+ r5 q" l2 b
多数抗议者表示,直接选举将是香港人在一些关键经济事务上给予更大的发言权。另有抗议者表示“我们想要比较和平的抗议方式,但也不反对比较激进的方式,因为香港政府完全没有反应。”
$ A3 F+ N. e1 C+ W5 J6 g) {4 {/ J$ p0 l( J
(二)、香港问题的三大病因:陆港矛盾、内部矛盾和结构性矛盾- e$ t; v8 N* M9 i: P! q Q' d
2 @ e7 h4 W; Z+ n 援引美国多维新闻网的评论,当前香港问题的三大病因:陆港矛盾、内部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其中,陆港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是“替罪羊”,是由于北京在香港问题上没有找到焦点,还是浮游在一些不接地气的表象人之上。4 w) y: K7 ?1 f
/ v% p; A/ t2 z- ~0 o
(三)、“逃犯潮”对中共缺乏信任) M9 N8 i" V$ U& |' u% P
+ ~1 f4 _4 k( R$ t/ k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的评论指出,大陆和香港两地长期分隔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不同世界。国共内战和中共历次政治运动所引发的难民潮和“逃港潮”,组成了二战以后香港人的主体,也构成了港人对中央缺乏信任的社会心理根源
/ I7 g2 r8 }. d$ g5 b4 ~- F3 P- r* B- U% x9 w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