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牛点评: 最大的根源在于只想捞最大好处,成本全让内地承当+ v* H- j* L( f0 T2 Q
! Z1 a, @& ^" i$ G- J d
美国《纽约时报》週三(24日)刊出文章分析指,香港人的愤怒既是对政治的不满,背后也隐藏对经济的焦虑。文章形容香港「可能是全球最不平等的居住地」,意指香港楼价极高、贫富悬殊严重等。0 R% C. z1 k2 \" _( Z u
! \8 e5 R. V, `, m) n2 e
该篇由《纽约时报》记者Alexandra Stevenson与Jin Wu撰写的文章《高房价、低收入、「棺材房」:香港抗议的经济根源》,访问多名港人及学者,分析香港人示威背后的政治及经济原因。2 O( V4 W3 m8 X. F- [( G
8 N' |& P. ?2 F2 g; |7 L& g文章讲述部分香港示威者的情况,他们一方面对香港政局不满,渴望由民众来选择领导人,另一方面也对自身经济深感焦虑,并担心之后会更差。例如有任职保安的受访者居住在仅有100平方呎、称为「笼子」或「棺材房」的房间,他每天工时长达12小时,但薪金也难以应付生活费用与房租。
& q( F5 u6 n1 E1 f
; _' _/ _2 S. h' L1 k1 }/ j该文指出,与香港示威类似的法国的「黄背心」活动,也有同样的焦虑现象,就是在蓬勃发展的经济背后有太多人遭遗下了。而香港更是贫富悬殊最明显的地方之一,有全球最长工时和最贵房租,租金比纽约、伦敦及三藩市都要高,但却只能有一半面积的房子。房屋问题成为许多人烦恼的根源。2 u) h% r7 _1 F) q+ F( x
) J( [2 X, p$ k$ l( F示威者盼透过选举争取发言权) a; E/ s- }, m5 q: u: k; Y% q" q
6 j3 U+ {* b L A《纽约时报》指出香港多个问题,例如很多人仍在轮候公屋、工资上升速度及不上物价飞升等,示威者认为政府政策偏袒地产商,倾向建豪宅,又任由富有的中国买家推高楼价等。很多人希望透过直接选举,在关键经济事务上争取更大的发言权。
6 X% `2 U8 I. A2 y2 _( l0 ?# `' F0 h7 u" E, v3 Q
政府公佈截至2018年底,全港有26.76万宗公屋轮候申请,一般申请者轮候时间为5.5年(Images)
' D8 K' C$ U+ h7 I% ]( M8 p F9 U
, W9 L) U& G: j文章表示,亲北京官员认为长期的解决方案,是与中国大陆实现更大的融合,立法会议员、自由党党魁锺国斌表示,年轻人可以利用政府的创业援助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做生意,他觉得香港人「被宠坏了」,但有香港的年轻示威者则反击指,这些反应正表明香港领导人与民众脱节。
6 q! w* d& L4 z3 o4 T- [! K& W8 ~" C! a# L' f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孔诰烽认为,「很多年轻人认为在经济和政治上几乎没有出路,而这是他们对现状产生绝望与愤怒的背景。」5 o& O7 T2 T+ X9 M1 j
0 j5 p( v/ Y/ [0 ]8 P) f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