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牛点评:中美关系确实处于历史拐点,何去何从影响巨大! m# i$ [, T' O u$ x3 P
4 f9 Z' Q' D# u5 y/ C; ?, k c
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这半年没有新的调查数据,只有去年8月底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可供参考。该报告显示,贸易战开启后,美国民众对中国持好感的比例较前年略有下降,从44%减少为38%。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持好感的比例相对较高,年纪越大的美国人,对中国持好感的比例越低。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为47%,与前年相同。
4 w# B4 O& T$ ` N" y! w v* }
; _, s! A* r3 e/ e. R分项来说,6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27%的人认为比较严峻;58%的美国人认为来自中国的网络袭击问题非常严峻,29%认为比较严峻;大约50%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美国工作岗位流向中国、美中贸易逆差以及中国人权问题非常严峻,34%-30%的人认为比较严峻。( i7 l7 i; w1 q& Q5 ]. e
) D4 ^8 O; g( H4 S3 N5 y1 c
将以上数据与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对照,可知两者高度重合。除了较少关注中国人权外,特朗普政府几乎呼应了上述美国人担心的所有问题。这意味着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并非无源之水,而是拥有深厚的民众根基。
) V( N/ r Y# B: x1 g1 a) E% c1 f1 N5 A: B g
长时段来看,美国民众对中国持好感的比例,从2012年起开始减少,下降至40%以下,只有2017年是个例外。也是从2012年,美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一跃升至40%以上,2014年和2016年都达到了55%,开创最近13年来最高纪录。) h' n6 Q! ^% R" h
0 S; L0 y& y8 u2 q; E. q0 ]
将2018年数据放在2012-2018年期间中衡量,可知38%的好感比例位居第三,仅比2012年和2017年稍低;47%的负面看法比例位居倒数第二,仅比2012年稍高。. Z( B- A, E. @/ H5 |. [4 J
8 p; C$ n; \7 L9 z2 c+ y6 u
据此可以推论,美国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的人数,在最近六年中算是偏高的,而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人数,在最近六年中算是偏低的。也就是说,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并没有随着贸易战而出现恶化。" O$ ^- B" s5 @
P6 u( H1 A! e6 [8 L0 r- S2 x3 _; ~; A6 i0 V
/ L0 s% M4 @* k% l- s O% r/ ?1 K Z
2018年皮尤美国民众对华态度调查报告,来源:PRC
* P9 T- M7 Q! U, t) S
& I( I9 E! z" j: s! o; x( N大小企业8 R; G, ^4 h; L) i5 y4 G
7 N' @, y6 v+ ?3 U8 y/ c$ g企业是由民众组成的,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都能在美国企业身上看到影子。他们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同样深有感触,也希望美国能够抑制中国,继续保持自身强大。但是,各企业与中国市场的利益关联程度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特朗普贸易战的支持力度,也就千差万别。. Z! `$ [2 p" o
+ w& B8 r; _6 i' u a, o/ B2 j
美国传统行业如钢铁、铝、煤炭、洗衣机、太阳能面板等,过去几十年来深受中国制造业冲击,或面临着中国产品激烈竞争,因而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积极支持。汽车产业的情况稍微复杂,工人觉得进口越少越好,是特朗普关税大棒的忠实拥趸;制造商则不愿看到成本上升,大多反对加征关税。
6 g' a! X1 ~: \* }/ l2 \- \: Y1 d) H0 n
美国农业和高科技产业是两个时代的产物,一个代表了过去,一个代表了将来,但是两者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相近。2018年前,中国是美国农产品(000061)第一出口大国,半导体则是从中国市场获利最多的行业。在“中国营收占公司年收入比重”排行榜上,除了百盛和永利,前十名美国企业都集中在半导体领域。这种利益关联决定了农场主和半导体企业,在贸易战中不可避免地沦为“炮灰”,因而怨气满腹。
- g4 m: `7 H) e' u) @! ]1 m
Q' ~ q3 Z, n) F$ K以沃尔玛、百思买(Best Buy)、柯尔百货、杰西潘尼、家得宝(Homes Depot)为代表的美国零售巨头,需要从中国集中采集货物,同样要承受贸易战造成的成本增加。6月中旬,多家美国零售商联名致信特朗普,要求停止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 a. l8 \/ \; V* n- C, o
% P- r7 e1 u7 q# T; R0 o5 V
总之,连接中国市场的美国农场和各个产业巨头,都不希望通过贸易战解决问题,中小企业、工人、农民以及普通民众,则多支持特朗普的强硬政策。6月21日向白宫递交公开信,盛赞特朗普努力解决美中贸易失衡的“繁荣美国联盟”(CPA),就是后者的一个典型代表。该组织声称自己代表着410万个美国家庭的利益。
, ^" g" f& f# `) n1 K' l5 r. M- Y, C8 D. o* Q1 Y6 K
专家学者
! \6 A1 j6 c5 V' R M
2 ]; `0 |& ^6 f- y7 [7月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史文、前美国务院代理助卿董云裳和前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联合起草了一份致总统和议员的公开信,征得百人署名后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 R) K" Y. Y$ ]$ Z; @& b, M; V% L6 Y
! i" h1 j9 e, }8 l
这份由学界和外交界人士发表的公开信,阐释了一种不同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观念。该公开信认为,中国近年的内政和外交变化,确实对美国构成了严峻挑战,美国必须进行坚决和有效的应对。但是,中国没有对美国的生死存亡构成威胁,不是一个经济敌人,而且中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很多官员和精英愿意采取克制、务实和真诚合作的态度。+ N: K. R0 I& \% K$ U9 G
8 f! B! m# T& \* g; u% G, |在此基础上,傅泰林等人强调打击和孤立中国,并且向盟国施压,既不能有效阻止中国继续崛起,又会破坏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并损坏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最明智的选择是与加强盟国合作,创造一个支持其经济和安全目标的持久联盟,开拓一个更加开放与繁荣的世界,并允许、鼓励中国参与新的或修正后的全球机制。" T9 {( T2 d* k, h/ r! c9 Z
7 p9 d- ^2 O9 B9 D4 p" i" d显然,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相比,美国学界和外交界对中国的认识相对乐观,并不认为双方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他们依然希望美国延续奥巴马时期的战略,通过团结同盟、和平竞争,而非贸易战和行业打压,维护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 p* X7 Y' ` {: W; \. k% ]2 `& `
+ x- W6 }2 b; ]& x1 }3 X民主党人
, _- a2 y+ t1 q4 O" ~6 V$ E* X9 h2 G
9 n; T% f1 Q6 { k2 I6 V& @随着2020年大选党内初选拉开帷幕,美国民主党人的最新对华立场初露端倪。纵观这些党内参选人的演讲,可知其既有不能接受美中贸易现状的共识,又有各自不同的对华立场。
$ V9 V1 ?6 R; Z* `' R/ }8 ]. @2 o' ?- e9 S2 o3 e
以桑德斯、沃伦为代表的强硬派,在国内议题上完全不同于特朗普,但是在对华贸易战上高度一致。两者都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加征关税、更新贸易协定等手段,维护美国工人利益。可以想见,如果桑德斯或沃伦竞选成功,美国内政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是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不会明显减少。9 L& C) K% l P- a2 @
" u; R0 [1 D! l
前副总统拜登、来自农业州的克洛布彻、来自高科技州的哈里斯等,则秉承民主党传统理念,反对动用关税解决问题,而是主张与盟国进行合作,迫使中国改变“不公平贸易”。他们的主张,似乎比较接近奥巴马政府酝酿TPP协定时的思路。- f& A# _7 k+ T* y/ |# r% [! y
3 f& \; g$ q, O
: F4 g+ U5 G" r+ z* S唯一的华裔参选人杨安泽、年轻的布蒂吉格等,还没有明确其对华政策。前者只是强调美国不要疏离盟国,不要过度参与海外争端;如果他当上总统,拥有与中国打交道的先天优势。后者不赞同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也强调必须改变“不公平贸易”,但是反对毫无计划的关税战。至于具体怎么做,杨安泽和布蒂吉格都语焉不详。
" t4 c% c# o! Y/ P9 E* {2 G. M7 f w3 @- Q+ M( {
从以上分析来看,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负面看法确实在上升,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伤害。受这种负面看法的推动,各个总统参选人制定的竞选纲领,都不得不抛出“中国威胁论”,显示自己在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岗位流失等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何应对,即像特朗普那样直来直去,还是像奥巴马那样迂回限制。
7 G* F: V$ l5 j" Q( ^1 M( h2 n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社会并没有完全对中国失去信心。毕竟还有接近40%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还有很多专家学者认识到中国拥有克制、务实、合作的一面,不少总统候选人也主张以和平竞争方式,而不是以直接压制的方式进行对抗。2 V. X1 V( J/ [, R
4 U0 n5 v$ a; y: B# U4 s: e
目前阶段,美国对华外交完全取决于特朗普,而特朗普相信的,又是以莱特希泽、库德洛、博尔顿、纳瓦罗等人为代表的鹰派智囊,上述温和派声音很难进入决策圈。只要特朗普在台上,中美之间的碰撞就少不了。但是,长远地看,美国选举政治决定了,温和派仍有发挥效用的余地,毕竟特朗普连选连任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 d8 N% D0 I ?. d2 w
. \% T$ v2 l+ E6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