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5月1日报道指出,美国国防部正在以“国家利益”为名,封杀美国大学孔子学院。与此同时,政见立场保守的华盛顿观察周刊(Washington Examiner)报道,在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指示下,一个工作小组目前正拟订一个中国战略,其中心概念是“对付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文化”。中美之间的这场文化争夺战甫一展开,作为中国文化输出平台的孔子学院便首当其冲遭遇美国政府的打压与封杀。
/ u9 W2 W7 D) w3 W+ A2 H, {; x q, _ Z% s4 F |
, f1 a6 s# ]1 {# {虽然遭遇美国政府的多次打压,孔子学院在全球的整体数量依然是在增加而非下降8 D) v+ n, O: Z7 H# p. o% f, ^
, J/ z# E& d4 S) W) d. f
孔子学院首当其冲
( b% a/ r/ q( o9 U& \7 [1 [" W: q9 D, `6 L& I1 K* m
中国官方支持的孔子学院曾被美国国务院形容为“中国最有力量的软实力平台”。由于近来美国对中国海外影响力扩张的加强关注,由中国官方支持的孔子学院在美国也遭遇空前困境。美国国会在2018年曾通过一项法律,停止美国国防部对已经设有孔子学院的大学中中文教学旗舰项目的经济支持。虽然相关规定表示美国国防部准许豁免大学例外,但是最新消息显示,目前申请豁免的13所设有孔子学院的大学无一获得或将获得特批。4 H) W2 i+ S! J4 o8 U8 k
- V, r( q6 ?+ f& `& C( l# u1 a美国国防部发言人马克斯维尔(Jessica Maxwell )称美国国防部“已确定依照国家利益放弃对该条款的豁免使用权。”在过去几个月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以及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纷纷宣布中断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关系,并承认受到美国国防部新规定冲击。, C$ t; [4 Q) U' R9 F
! G3 z: U. }0 b3 O0 F此外,旧金山州立大学(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和西肯塔基大学(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在过去半个月内也宣布将关闭校内孔子学院。而在过去的15个月中已有15所美国大学宣布关闭了这一中方机构。) ~& f+ W8 |" r$ _6 b
; o9 U% d1 f/ F- W4 I俄勒冈大学的相关声明指出,该校之所以关闭孔子学院是因为自2016至2017学年以来,他们从国防部中文教育旗舰项目中获得了近380万美元的资助经费。而在俄勒冈大学管理层作出这一决定前,美国国防部则停止向校方发放一笔34.3万美元,意在帮助校内学生前往中国交换学习或实习的赞助资金。+ B8 S( f/ d Z4 n, A" q# x
v7 B7 n9 ?5 E1 z- q
不可避免的冲突与较量" h3 E6 `( x) X3 k- Z
! q2 k, \/ s" q
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中西方文化角力正式开始之前。意识形态的对抗早已开始。就如从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外界给出的多是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进行的分析,然而不应该忽略的逆向思维是需要反问:当下的中美贸易冲突真的仅仅是政治与经济两种“气候”催生的吗?这些因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默默为其推波助澜?$ K# D* A2 ~) q) S: k1 Y# w
# d) I; J# V7 |( \
2019年年初美国情报机构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或已给出了答案——该报告将中美关系描述成全球性意识形态对决。报告认为,即使美中达成贸易协议,也无法平息这种意识形态的对决。 ( r4 }& m7 l8 t- x, L7 \. M; k
# n1 F6 ^* g- c+ s M
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看,美国文化极为强调个体主义和独立的自我构念,它与强调集体主义和互依自我构念的中国文化截然不同。长期浸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人习惯于把个体感受当做决定态度和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而代代相传,个体主义作为一种处世哲学被全社会奉为圭臬。
@' Q5 K, m; \: ]$ _. \7 ]: _: u: C) ^2 x! l0 Z
反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传统文化,人们习惯于将自我定义在与群体和他者的关系中。自我的意志与感受往往并不是决定动机与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有时甚至还需要被置之不理;任何行为可能给他者带来的影响和后果都是必须深思熟虑的要义。所以,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思维模式融入文化DNA的时候,中美之间的文化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4 S4 i8 C8 p0 O9 }1 _' i, N' L& k- ], K6 O&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