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8年,人口竞争白热化,鼓励生育也成为新的风向,这是一个人口被前所未有地重视的时代。4 n2 q( V4 L, x. D
. }, T, l1 }) @5 \# D9 U8 Z
分省区市来看,2018年各地的人口增长表现如何?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广东、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广西等地;但统计数据显示,全面二胎政策在多地未能挽救生育率下降的局面。# a+ \) i {- R) f- h" o
0 q0 k* A! u2 c* `. d: M
广东依然保持了其人口第一大省的地位,过去一年的人口增长表现可圈可点,增量位列已公布数据的25个省区市第一,并且连续第4年人口增量达到百万级。: W1 Z0 o+ |& u' |( v
# l# U6 J8 U e% E% w衡量一个地方对人口是否有吸引力,“宜业”仍然是最核心的标准,生育则是影响地区人口数量的另一因素。叠加这双重影响,人口变化是否将改写未来区域经济竞争格局?这是有待长期观察的命题。
3 p! P# r& y( f6 \3 J2 k
' y' i( j' j# n# }/ e7 y& ^) U6 _3 B人口正被各地视若珍宝,谁得谁失?
, g6 K2 s( s3 P' z6 r+ T: \7 a8 f+ P
( w! Q! h# w% T* g* i# `1 P7 v3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从广东省统计局及《2019广东统计概要》获得的数据发现,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
+ K- A7 d8 d8 T$ r% v; P
, k$ d0 r0 R- c' l- u3 i, }, k其中,受出生率降低的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贡献在减弱,2018年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由上一年的101.53万人减至92.76万人,这也表明人口机械增长(人口流入)做出了更大贡献。" ^& b4 z8 w6 T$ w8 m D
# F6 e f( J W9 t3 K2 `2 [3 A4 f
另一方面,虽然广东斩获颇丰,但也面临着区域分化加剧的问题。2018年177万人口增量中超过150万人集中在珠三角,占比达84.74%,这一比重近年基本都在80%以上。
$ L& s6 J9 ^* F5 f
: n8 v. h) ^0 B% a3 t' K9 v不仅如此,珠三角内部9市也在分化,第一梯队广州、深圳分别增加40.6万、49.83万,佛山和珠海分别增加24.9万和12.57万,但其余5市均只有数万人口增量。; }2 \: e# k8 d* F
0 p& D. s0 P% N+ k
广东人口增量再超苏鲁浙总和, Y7 Z( {9 H, C, p% I$ N
+ |1 q: X% t7 J, V& S
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77万人,比2017年的增量多7万人,延续了近年来人口增速逐渐有所提高的态势,并已连续4年人口增长超过100万人。6 n) k( E- N4 g% L0 ^% x
5 L9 a+ N g& D3 z
可供参照的是,粤苏鲁浙四个经济大省中,2018年江苏常住人口增长21.4万人,浙江增长80万人,山东增长41.4万人,广东的人口增量超过其他三省之和。8 R* H' t6 s0 q- T+ Z. J
$ P. T z/ \% a& i3 ]4 F8 k. h/ a2 k支撑广东人口加快增长的动力是什么?4 D. G7 m8 x' q/ s; \' z8 n
2 X# B* c n* r4 {7 O3 P7 Y$ z* w$ B8 M$ o
/ X0 ^/ e) i* \7 e2018年广东人口增量中,自然增长92.76万人、机械增长84.24万人。对比2017年的101.53万人和68.47万人,出现“一降一升”。更为直接的是,2018年广东出生人口迎来拐点,出生143.98万人,较2017年的151.63万人减少7.65万人,结束增势。换言之,尽管人口自然增长仍是主力,但贡献却在下降,其人口增量之所以能扩大,主要得益于机械增长加速的支撑。2 ]3 ?5 L2 @3 M) ?
' A5 b4 M: g& r3 K
浙江亦如此,近3年人口增量持续提高,但自然增长人口占全部新增人口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过去3年依次为62.15%、53.28%和38.75%。
4 h4 A2 a$ `, ~2 A3 s2 ~
$ t) G7 h0 ]0 f* O+ c) f+ \山东2018年自然增长60.96万人,但人口总数只增加41.41万人,意味着19.55万人流出,2017年情况也类似。作为政策放宽后生育意愿较强的省份,近年山东人口增长依靠自然增长支撑,但人口流出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一优势,同时,人口自然增长势头的减弱正构成新的挑战。
$ U) F4 d. ^, } ~/ z# _2 a" Y3 B7 R% y# h' |5 K
事实上,2018年4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明显下降,广东从2017年的9.16‰降为8.24‰、浙江从6.36‰降为5.44‰、江苏从2.68‰降为2.29‰、山东从10.14‰降为6.08‰。这其中,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相对较高;江苏低于全国3.81%的平均水平;山东则下降最快。4 N0 F a9 T& n/ H% u/ p8 J
" s4 e/ g/ o+ h( ^ n
由此也不难看出,广东人口增量之所以能再创新高,并连续两年超过苏鲁浙之和,关键在于广东仍有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时人口流入加速,部分抵消了前者的疲软。2 s" E s* m; s4 [9 p! A
! Y% ]3 D# F9 j4 J! @( {5 T3月18日,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就吸引人口而言,广东具备多重优势,包括气候宜居;近年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经济创造了大量优质岗位,并且市场经济历来相对发达,中小民营企业众多,更能灵活和多元地吸纳人口,“经济决定就业,就业决定人口”。7 E/ G/ Q# ^+ }9 H1 S# E' O
8 J) }& T" i% P/ p, f# p) U胡刚还表示,广东许多城市率先推出并持续强化的人口政策也产生了明显效果,最突出的是大幅降低户籍门槛,包括广州和深圳在内的城市落户政策都已经非常宽松了。一个人的落户往往会带来家人的迁入,并且稳定性相对较高。
v2 }4 t9 ?# b& \+ G( o/ {1 y" L/ L& `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分析,未来广东人口流入将有可能承压,因为全国人口增长在放缓。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将构成广东人口增长的新动力,但不能夸大它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对人口的需求将更注重素质而非数量。( Q% `7 r; O* E+ l! {& j9 X" ~/ [
& T6 _& k4 E. Z$ l, r3 g3 c
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 @' o/ D' R- X+ z- [' k9 l; T6 @4 \# [2 d3 K1 F' [- s
生育和人口流入的双重优势,并不意味着广东就此可以“躺赢”。& K0 S, u' X; J. I+ N' c
& R, z1 R. K( }1 T R广东同时是经济和人口第一大省,但与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致,人口分布也不均衡。2018年全省1.1346亿人口中,粤东、粤西和粤北12个地市占45%,这些地区的面积约占全省七成。4 \9 ^3 A5 p# x1 v
2 R p! ^& h: ?. [# J5 Z
分化还在加剧。2018年,尽管广东21个城市全部实现人口增长,但有150万的增量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而粤东、粤西和粤北分别仅增长5.55万人、14.88万人和6.12万人,部分城市人口增量只有数千,如河源增约2800人、揭阳约3400人。! z: H7 z2 L6 [1 y4 _( R4 B
% V, ?% o. F8 H* Y' H) [# v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过去5年间,珠三角新增人口占全省比重分别为60.23%、88.71%、82.81%、89.44%和84.74%,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年份出现了个别非珠地区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如2017年粤东减少了3.32万人。5 a+ K; t3 }% w3 d+ y
0 Q, b i6 @: L$ J7 b
“人口均衡并非人口平均。”胡刚说,未来随着珠三角扩散效应的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后者人口有望增加,进而实现广东全省人口分布动态再平衡。& V8 X% }: T3 ~1 Y6 e
* E' X2 \2 i0 f, d- A, [
另一方面,看似“大赢家”的珠三角,也存在人口失衡问题。3 Z! p) r; t- c; [
z6 p4 v6 l" `" s
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和深圳处于第一梯队。2018年,两市常住人口分别增加40.6万和49.83万,尽管较2017年的45.49万和61.99万均有所下降,但仍十分可观,二者相加不仅占据了珠三角地区高达71.43%的份额,放眼全国来看也都排名前列,远超杭州、成都、南京等“新一线城市”。5 ]7 j9 V3 D4 [0 ~6 m
- H0 n4 q8 s7 r' Y- B佛山和珠海同样表现不俗,2018年分别增加24.9万人和12.57万人。其中,佛山在2017年就已出现人口增长爆发,当年增加19.4万人,远超2016年的3.21万人。。$ c8 H3 }' B: V$ N
7 N: b6 h; `4 a$ B6 S珠海则是在2018年才有突出的人口增长,此前珠海每年的人口增量不足10万人,一些年份甚至才只有一两万的人口增长。对珠海而言,近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其区位优势增强。
# o2 e- ?1 N4 c0 c
0 f% j# B5 [$ e; D& X; V+ N( C6 W. W# a2 q) i
7 }1 }* ?" W9 b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形成了另一个阵营,2018年人口增长都并不突出,分别增加了5.3万人、4.97万人、5万人、3.65万人和3.63万人。
1 L& T6 D9 q a7 P v, b0 i# z1 K! N: B" a: ?; u4 ^" y0 C+ Z
胡刚表示,作为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就业岗位丰富、工资水平较高,对区域内乃至全国人口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g8 i! ^5 W: Z0 O: V
8 p7 p* N+ ?$ k$ i, E董玉整则分析,大城市的人口总量增加并非无止境,这背后的原因包括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人口人才需求变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措施调整,控制大城市人口总量增长成为许多城市的共同策略等。
+ S* s4 E: J2 \5 a: Y& {1 C. ` p1 C: T3 Q7 m( l" x
此外,胡刚认为,上述趋势有可能导致“大城市病”,一个重要的破解方法是依靠都市圈的形成来更合理地引导人口分布。通过构建“中心城市+周边若干城市”的都市圈,打破城市间壁垒,一方面满足人口向中心聚集的需求,同时强化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联动,让部分人口合理分布在外围区域,避免中心密度过高。
1 v" s5 M! B; f! W/ @
/ K) d0 j5 }( ^. \- ]“都市圈将成为影响未来城市人口发展的重要力量。”胡刚说,近年轨道交通的发展为都市圈的加速构建提供了现实支持,但未来还需在配套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 n- b1 `9 I C! g4 }( ?
0 }* s, s9 @% k# P( L$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