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报道,由芝加哥大学经济学者谢长泰和香港中文大学三名学者联名发表的一份论文指出,中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包括工业出口以及投资金额长期惯性掺水,因此,他们推测中国从2008年至2016年,每年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数字,平均夸大两个百分点。累积计算:2016年官方所公布的数据夸大了16%,相等于超过1.5万亿美元。. H. w1 g9 g. I5 l5 i9 B& U/ r
# b; ]7 d8 v* N( Z; N! [
报道指出,谢长泰等人肯定不是首批怀疑中国数据的经济学家,但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7日发表由他们撰写的论文,值得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比其他大多数人取得更多的统计数据。尽管他们的研究只是根据公开的数据,但他们知道那里寻幽搜秘。他们取得制造业增值税的数据,然后用来与官方公布的工业生产增长相互比较,直至2007年为止,两个数据都互相吻合,但2008年之后,两个数字的差距开始逐年增加,到了近年,又开始收窄。谢长泰等四名学者又制作了一个利用指标数字、而又难以造假的经济增长量度模式,其中包括卫星拍摄的夜景、铁路运输以及进口的影像,其结果与他们的上述研究方法结论相同。7 W' i: {- o4 _4 K1 F3 [
5 U' b0 R7 u8 @4 b经济学人指出,外界一直都知道,地方各省市交出的经济增长数据,加起来超过国家的GDP,因此中央的统计局才采取措施,使用其他渠道来收集地方的数据。
: m, `4 i, K! a& h) `% o5 S+ s* W( P/ h
但论文指出,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无论如何的调较,都难以配合经过严重扭曲的数据,有些省领导为了政绩争取升迁,大肆夸大经济表现,而由于他们的官阶高过统计局的官员,只有不识时务的统计员才敢拂逆地方大员的执意。而事实上,只有当反腐行动倒翻了辽宁和内蒙之后,这些地方官员才承认数据做假。而如果学者的论文正确,上述的例子只反映了问题的一小片。
$ v- ]& r3 s. H3 I3 y1 T; y3 p7 f) Y: s7 R5 g' c6 }& H
# H; {' w1 ~, a! u8 U x* ?5 ^, K7 h4 }- _4 K/ s6 h+ l
但经济学人指出,问题仍然存在一线曙光。地方和中央的消费指数,已非常接近,或许这只是工业产量和投资的数据被夸大而已。一旦经过下调之后,中国真正的经济表现可能就不大一样了。6 i1 I' A0 Q0 ]' q3 h# Q
0 e0 d, r0 ^) w- Z学者们发现,2016年投资的数字经过调整之后,只有GDP的36%,而非官方公布的43%。债务对GDP的实际比例,较官方的公布为大。
. ?6 f2 a+ R9 ]# F t6 R" Y6 o% K& Z3 ~/ s7 S0 }2 H# U H
1 A; s) g% k* @4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