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澎湃新闻
6 s1 u: t9 i' g9 }6 @, H- ~* i) Z* ~! {: b' l
3月底之前,香港将迎来有可能颠覆行业的新成员——虚拟银行(virtual bank)。9 d) h' w& X) O' i& r
% Y8 M1 \- i+ Q' l, C/ H
虚拟银行,泛指不设实体网点只依靠网络或手机提供服务的银行,类似于内地网上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1月1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第12届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香港将引入虚拟银行交易机制,第一批虚拟银行牌照即将在第一季度落地实施。2 T2 E2 N' [7 C) f" L; K. m- K( r8 x3 D
6 J0 o" [' @; w" S4 M自2017年9月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香港金管局”)公布引入虚拟银行的消息以来,《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已在2018年2月及5月被两度修订。
9 O1 Y' S+ S& o3 M3 _, n+ @0 Y- f+ L0 {. h& F; r# z
据香港媒体报道,在2018年8月31日虚拟银行牌照截止申请后,香港金管局已向8家公司发出了通知信,告知其虚拟银行牌照申请已经进入下一轮甄选。在已经确定的“晋级”名单中,除了香港独角兽WeLab(我来贷)之外,内地互联网巨头腾讯与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亦携手入围。' t9 A5 g7 Y: x4 |* r
& I5 ^- Y2 ]+ |8 i
香港有金融科技“拖延症”
+ ]' B% ~$ W `
$ H+ g- ^* B: a& `: U4 Y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在金融科技时代似乎有些暗淡。作为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明显迟滞。% n+ h- L/ q! N, n, [; V
; T! Q! p1 Y: ^- D8 l+ i: J以移动支付为例,目前香港市民最常使用的无现金支付工具依旧是八达通和信用卡。其中,可充值的八达通卡片是香港最重要的电子收费系统,1997年9月投入使用时只应用在巴士、铁路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后来陆续扩展至包括商店、酒店、停车场等更多应用场景。9 \. n7 \" ^" \( w3 o% T
1 U) X, I, Y- N* T8 e; A
为抓住香港从“无现金支付”到“无卡支付”的历史性机遇,支付宝和微信在2014年先后宣布进军香港市场,试图颠覆八达通在香港电子支付行业的垄断地位。但如今,四年过去,八达通一家独大的状况仍在继续,香港市场并没有给在内地风头无两的移动支付企业留出“机遇”。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2018年发布的调查,常用手机支付的市民占比仅为约20%,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2 D* n5 E0 y9 g7 w( u' R+ u8 B. M1 k) C4 c7 N( {3 T& f
对比移动支付,虚拟银行登陆香港的情况也有相似之处。为追上金融科技发展的脚步,香港金管局与2017年9月拿出7项促进举措,推动香港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引入虚拟银行。实际上,虚拟银行并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在国外,虚拟银行已经有超过20年的运营经验,在国内,虚拟银行的“孪生兄弟”互联网银行也发展得如火如荼。香港金管局早在2000年就发出了《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但真正落地却延后了将近20年。4 e7 n7 i5 ~& M U
; P) l/ z% i% y x) _虚拟银行只能是巨头的盛宴
3 U# d- R. {& {) Q( d0 O# t3 [! q# d4 G/ g. C# R; K
由于虚拟银行对监管和运营有更加严格的门槛,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很难参与其中。
. ?% M& n5 K3 E
$ f& X3 z! I+ N' Y4 N, r在监管层面,虚拟银行需要应付比传统银行严格的要求。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指引,虚拟银行除了要遵守包括“3亿港元最低缴足款股本规定”等在内的,适用于传统银行的一套监管规章外,申请企业还要在申请虚拟银行牌照时另外一并递交退场计划,具体写明如果虚拟银行不幸结业的客户资金退还方案。另外,多家金融科技企业拟设立最低户口结余要求或征收低户口结余(账户内余额较小的账户)收费的请求也被香港监管局否决。; v3 L0 {& o% [; l Z
& p, `) T; v$ e7 ?( r! f在企业运营层面,也只有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雄厚的企业才“玩得起”。对比国内银行业的发展状况,传统银行前、中、后台人员职责清晰,比例分布均匀,分工明确,基于严谨的流程进行交互合作;虚拟银行则更加注重中后台人员配比,特别是风控、科技等条线的人员比重较高,组织结构更加扁平,沟通成本较低,注重小团队作战能力快速顺应市场需求。从人才储备上来看,具备银行业监管知识的管理人员本来就为数不多,能够一边能够应付更严格更复杂的监管要求,一边懂得虚拟银行技术布局的管理者更是寥寥无几。若虚拟银行打法单一,没做好金融与科技两方面的平衡,结果很可能是部分创新能力不高的虚拟银行能提供的服务跟传统银行相差无几,只能透过牺牲收益发动价格战去争夺市场份额。
' p! p# N$ s5 ]4 T
1 Z' O( j% K0 `/ {$ X7 j运营成本低是优势也是劣势: C5 L( U7 s3 S$ n, o: t2 ~
$ r/ ?. a, t7 U. e在虚拟银行的运营中,一方面,由于没有实体网点,能大幅度缩减成本,另一方面,依托如机器人客服等科技手段,虚拟银行也能够减省大量重复的工作。“虽然大部分的香港传统银行在过去数年都已经把系统全面升级,建立了全面的在线金融服务平台,但是薪酬,租金及设备等分行网络运营成本依然占总成本的三分二”,平安证券分析师李永琛认为,虚拟银行如果专注标准化借贷和支付领域,能够提供比传统银行更快捷的零售银行服务,也能收取比传统低的服务费。
# k4 N* A" \; g, y) U
" o0 { X( ~# Z9 i7 T然而,从外国经验来看,几乎没有线下渠道的虚拟银行为了获取客户,往往要付出比传统银行更高的存款利率。虚拟银行在固定成本方面有着结构性的优势,但严格的监管要求会对虚拟银行的商业模式构成限制。“最坏的情况是部分虚拟银行以单纯依靠较高的存款利率或较低的收费作为唯一竞争手段,触发恶性的价格战”,李永琛指出。
6 a/ H9 m7 [; g' c& M0 u% {) ~5 E( ~0 I3 p1 O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