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风-26型中远程导弹首次亮相,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展示的东风-26导弹是采用高超音速滑翔技术的常规打击\反舰型导弹,其多椎体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具体外形也是首次公布。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服役的采用助推-滑翔技术的高超音速中远程导弹,只不过,与凡事喜欢争个名义上“第一”的俄罗斯不同——比如把“先锋”导弹吹上天——中国很低调的,我们的信息,只给懂的人看。
8 [& K2 B, q: q) r9 U- P; _" m
% N, w5 {: P' V% L中国的信息,发给明白人看
! ~% v+ @( `6 m
+ ~ V: ]# j6 Y" _9 k# W; ~周三的《军事报道》中,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了中原某地装备东风-26中远程导弹某部的日常训练和试射导弹的镜头。这表明,除了在我国西部部署,用于对印度实施战略威慑(这个基地以前部署东风-4导弹是为了对莫斯科进行核威慑)的东-26导弹部队外,我国拥有了第二个具备实战能力的东-26导弹部队。. b3 d0 u& R5 S% G% J
1 [) Z- ~# u5 S+ N" u
从电视新闻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东-26导弹的发射车和装填车,表明该部队拥有快速装填,再次打击的要求——这清楚地表明该部队的任务,至少是具备核常兼备的特性,因为如果是发射核导弹的话——大概也就没啥“再装填”的问题了。
$ V5 N& Y( Y( O: S. g* d1 [; ?
. f: B5 J" K6 r; N/ m7 X: l2 S这表明,具备常规精确打击能力的东风-26某型导弹和采用与其基本类似的滑翔弹头,但引导头有所区别的东风-26某型反舰导弹,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 z% v K. B# R
; v1 ?9 C5 k/ ^7 D' | }: Y: X9 e( ?
东风-26滑翔速度可达15马赫,与美国AHW目前只能达到5-8马赫相比……
2 B# B/ F9 D9 h _! |( u
) L/ z) I- f( |8 n% ~3 w9 i r2017年,部署在西部地区的东-26导弹部队进行过战略快速打击的试射,那次模拟的实际上是紧急时刻,在敌方导弹发射升空前,抢先用核弹头将敌方导弹发射场摧毁。
2 [- s5 o! D; L, D0 g4 a) X) l8 M9 c$ }! d& k
当然了,有些人要教育笔者,我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巴拉巴拉——笔者只能说,有能力和有意愿是不一样的事情。我们向对手展示了能力,同时表示我们并没有主动采取这一行动的意愿,因此这也不是什么核讹诈,对不对?
+ J* a9 W1 h! f- _( z) _
9 ]$ L# q: M- ?9 y w7 r4 X据笔者了解,至少在首次参加阅兵式的时候,东-26导弹的常规型和反舰型仍处于试验阶段,因此当时中央电视台所宣布的“具备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能力”的说法,当时严格来说还是“未来式”。当然,在《军事报道》中报道常规\反舰型导弹以实战状态列装部队后,这就只是历史的轶事而已了。/ q% U2 I0 `$ }4 V2 i$ T
/ F! x" _7 ^" T$ ]3 h+ [
2018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格里芬曾接受记者采访,在被问及关于美国的“对手”是否已经拥有高超音速导弹时,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接近于实际服役,我不知道……”那现如今呢,我想这位以技术官僚身份上来的副部长,应该是能看得懂《军事报道》的。( p( z: ^) N4 r
- C6 T$ O r6 K( [3 Y4 }. I
有意思的是,就在几天前,还有美国海军的官员面对采访大言不惭,将“标准6”导弹说成是“世界上第一种列装的舰载反舰弹道导弹”,这叫揣着明白装糊涂,除非这位老兄是个假海军,否则他至少应该学习过,美国海军一直以来都有用“标准”系列导弹在雷达半主动引导下打小船的传统,虽然由于“标准”导弹的战斗部太小,对于大型舰艇基本只能挠痒痒。$ }0 C) J1 B! K5 b6 Y4 T$ s& X9 l
. {4 b. U0 I9 @9 C7 L) _4 ?' Q
当然,非要较真的话,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无非是美国媒体还不知道鹰击-XX的存在——但慢着,美国人至少知道外贸的CM-401导弹的存在啊?嗯,所以这位说“现役”……但依然很牵强。
" q: `4 V. f, K% k; s2 }) e6 m
2 Y4 J7 e8 c, j( u5 |6 T不过之前有位朋友说,他的父亲是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培养的理工专家,在讨论“世界上某某东西是谁发明的”的问题的时候,总认为这是俄国或者苏联发明的……原因很简单,在他父亲学习的时候,我国的科技史主要是跟着苏联来的,而苏联非常热衷于给所有现代科技找个“俄国爹”,雷达、机枪、汽车、飞机……都有“俄国爹”。( Z% V# w: H! }9 O# c0 O
# }% N- I( w5 ?2 ]1 E; @! V5 }3 }
这种做法倒也符合大家对于苏联万事要和西方国家争个高下的心态——当然这种“发明归属权竞赛“,在进入21世纪后,有些疲软,毕竟俄国人就算脸皮再厚,它也没法否认自己到了21世纪才算是造出隐身飞机的事实不是?
3 w2 \+ D5 V, [$ V$ b7 F
- q& ]7 G6 T; d! r3 x' [* d/ m但是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军事实力在恢复性增长的情况下,他们又开始玩这一套。
* o/ B' S0 S; ]% e% ]/ I+ Z: G" e$ T5 e$ }9 p- [% c9 w! `
4 d' E2 C" a8 C3 ^7 ?2 \+ [* F苏联时代一直坚称世界上最早发明飞机的是俄罗斯人莫扎伊斯基,其发明的蒸汽动力飞机在1881年就出现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中央流体动力所进行的复原研究表明,虽然或许当年莫扎伊斯基造出过原型机,但这架飞机的动力太弱,飞机太重,无法产生足够的升力进行飞行……单这不影响苏联的百科全书上仍把发明飞机的荣誉留给俄罗斯人……% a8 j5 o* z! \" T, Q9 q
d/ {, J: B( `5 G
普京2018年国情咨文中,高调宣布“高超音速导弹”项目,一种是相当于“空射型伊斯坎德尔”的“匕首”导弹,另一种则是用UR-100N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发射的“先锋”高超音速弹头。; k% [. m2 g& b, P& {/ k& h9 b( u
7 { X+ K% a2 C5 A6 d7 u
然后这两种武器,都赶在2018年内宣布入役——就好像是为了未来能在教科书里自豪的写上,世界上第一种高超音速导弹,是俄罗斯发明的……
* k' E1 U9 h4 _# \# U) |5 K' G3 ^/ M: ` C. t
中国对于这种口舌之争似乎没有兴趣——至少似乎官方态度似乎如此……嗯,也不完全这样,不然航天科技集团就不会在《中国航天报》对这一年工作成果总结当中,出现“实现产品从传统弹道式向机动滑翔式的跨越”这句话了是不是。
( U1 M) @# e3 u) I% o: m
& V+ Z7 W2 M8 Q+ |4 `其实也不光是这些语焉不详的内容。2018年的光华科技奖报奖文件中,已经描述了东-26导弹的机动滑翔弹头的试验过程。当时是使用东风-4导弹改造了一枚东风-4T导弹,将其弹头更换为用于验证东-26滑翔弹头的测试飞行器,进行了成功的试验。此后,又使用东-26滑翔弹头进行了模拟攻击地面目标的试验。0 Z0 a- j! ^8 m# j; J
8 t3 ?0 ]/ ]8 S( z+ P
文中还专门提到由于要模拟的目标面积很大,难以在靶场上建造1:1的模拟设施,所以利用靶场的地形特征,让弹头在空中转弯,从不同角度观测目标区地形,来实现模拟攻击。这也表明了东-26的弹头具备了较强的横向机动能力,而其中提到的模拟靶标,很可能是指关岛的美军基地。
4 n8 I; x; w4 l% I1 s* S
/ L( d6 q5 Z9 G+ {其中还提到东-26导弹的滑翔速度,为15马赫,远超过了目前为止其他型号高超声速滑翔导弹。- L1 U) G+ t2 d \4 e3 e6 T
. D9 {& I' }1 p9 s9 V8 _
. @& ^$ y: {5 g% T$ \: ~
普京亲自出席“先锋”导弹试射,看得出俄国对于夺取“世界上第一种服役的高超音速导弹”这个“荣誉”还是很重视的/ j- l# S2 P* Q& U
- A8 t) e0 N" h# N& g基本上来说,东-26作为人类第一种采用助推-滑翔技术的固体燃料中远程导弹,其地位是很稳固的——因为俄罗斯与其对应的型号Rs.26导弹在2017年就宣布停止开发了,事实上如今的“先锋”,基本上就相当于把我国此前用于进行飞行试验的东风-5导弹发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试验弹,拿来直接服役……
\$ d- n9 C. C3 f$ t, x% |/ i u1 X0 E6 O2 q. b
而我国的固体燃料洲际滑翔导弹,东风-XXB,在2018年已经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有消息源称,这次试验还专门为了方便首都人民从地面上直接观察,调整到了晚七点进行,然后就有了北京上空的不明飞行物的消息。" A5 V: F7 c( ^0 U& X# y$ n$ y
4 B, `- N) g) c o- O( C当然了,还有美国“认证”的,更早些时候,沙场阅兵后,东风-17导弹发射10倍声速的高超弹头,精确击中目标。
; z2 D% b3 i. [& t/ j/ ~+ k* ]
E1 `; P8 y: r) p总之,我国除了让主流媒体公开出来声明,我国高超声速弹道导弹已经服役,而且技术上比美俄领先……其实做给“有心人”看的动作并不少,只是我们不追求媒体的轰动效果,更像是一种“你懂的”的方式。2 X7 l7 w) L. }! w
+ i+ h5 t0 V! p) @, j
: ~# r8 P# T& j, y至今还有人认为,2010年反舰弹道导弹打靶“过于戏剧化”,因此不相信……只能说,这事啊,美国人信,就行了呗,你看阿波罗登月还有那么多“阴谋论者”不相信呢不是吗?: ?9 m2 |) W- \3 y D6 ?
% j" a$ E" r. K" n- w. c V
这背后,笔者不知道是不是有着避免刺激国际舆论的原因,但相信有红外反导预警卫星的国家,不难确认这些试验的真实性和这些导弹武器的技术水平,也就是说,美国军方和科研界,其实是绝对能get到我们的意思的,这些人是不需要看大众媒体来了解中美俄实际导弹技术对比情况的。
+ o% g: V! w. @$ J" [
# f8 P. H. m0 u! @- B) R所以,虽然有些国内媒体在跟风报道《军事报道》中惊鸿一现的东-26导弹的时候用了“弹体巨大”这样不知所谓的词汇来试图形容这种导弹“厉害”(毕竟要说“巨大”的话,东-26还比不上三哥的烈火5呢……和同等射程液体燃料导弹一样大的固体导弹,也就印度有……),但这段新闻内容本身对于潜在的敌人,应该说,已经足够了1 l* Q0 b/ @6 D. u" N/ A
: T S3 Z& C7 L# Y2 k7 a"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