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朝鲜日报》12月26日报道,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韩国品牌正被来势凶猛的华为、小米、OPPO等三大中国品牌超越。中国三大品牌今年第三季度手机销售量为1.16亿台,这远远超过了三星电子(7230万台)。三星销售量同比下降13%,而中国品牌却同比上涨18%。1 W- K3 K {$ P9 x0 D2 X$ T8 @; v
" _: s/ H3 ^, x* U- V1 J% a/ {据报道,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上,进入创业第七年的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BYD)已占据第二、第三名,正对第一名日本松下穷追猛赶。
& L0 D3 R/ }4 w7 q* K
: k3 g2 n5 t ]CATL今年1-10月销售量同比增长130%,韩国LG化学和三星SDI被其挤落到第三、第六。未来7-8年后电动汽车电池市场规模将扩大至840亿美元,而以目前发展速度来看,韩国企业将沦落为二流品牌的可能性非常大。' b* Z) E% g. \: r* J2 Q# M
; A4 `8 A5 U! J' d! |1 d4 ~
报道称,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SK hynix)主导的半导体市场也无法令人放心。中国半导体企业从两年前开始投资500亿美元建立DRAM工厂。中国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YMTC)今年第三季度在武汉建立工厂,开始生产Nand-flash,福建晋华集成电路(JHICC)和INNOTRON等企业明年开始生产DRAM。三星显示器掌握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市场上,中国最大显示器制造商京东方(BOE)近期投资20兆韩元(约人民币120亿)以上规模。
9 G6 r+ z- ^) B9 f" _, U& X" n. |6 N
$ x! n' R+ l' Q8 R G% L
2 W" Q1 C9 {2 H, u0 \' o其实,韩国支柱企业丧失竞争力已不再是理论设想,而是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受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韩国产业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将逐步增大,出口产品的优势也将随之削弱。据韩国《经济日报》11月25日报道,韩国经济研究院以2017年韩国出口情况为准,对韩国八类主要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及未来潜力进行调查。
$ B* R: s0 ^0 b( i
4 s7 a; ^, l2 `: w7 E调查指出,3年后韩国的主要竞争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日本,中国在出口船舶、石油产品、钢铁、面板、无线电通讯设备共五类产品方面将成韩国最大竞争对手。具体来说,中国会在无线电通讯设备、面板出口方面超越韩国,钢铁和石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和韩国不相上下,届时韩国将只剩船舶为优势出口产品。
# U+ ]# C; f( N' J* V, p5 S3 Z; m( e* W
此外,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在今年4月也发布了题为《韩国支柱产业的危机与出路》报告,报告显示,以2015年为准,全球主要国家的工业竞争指数(CIP)中,韩国位居第五位,而中国赶超前者位居第三位。
0 K0 W4 @: _3 H% z
3 s7 d3 ]5 f" V" {0 u a报告分析称,钢铁、石油化工、机械、汽车、造船、半导体、显示器、智能手机八个韩国支柱产业正走向危机。经济产业结构落后、全球需求趋缓成韩国支柱产业不振的主因。
2 _- f' l0 P C9 j6 \. r: q$ X, _3 A6 I
值得注意的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韩国层出不穷的各种关于产业和企业的差距对比报告也说明了韩国企业和社会对未来发展的紧迫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就表示,韩国每年都会发表各个领域与中日的技术差距报告,这正体现了韩国企业危机强烈的危机意识。
, s6 k. G# C1 i2 B4 k% q. Q* o. T) b8 D
比如韩国财阀中排名第一的三星集团,其董事长李健熙很早就强调三星一定要有危机感。他曾明确要求员工“除了老婆和孩子不能变外,其他一切都要变”。因此,目前的这种支柱产业优势被超越的情况对韩国企业而言也是一种鞭策。
" q( _% Z2 b- n, e" m' z8 s; T/ u2 r' j' Q$ M# Q0 u# j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的报告就认为,象征效率和技术力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减少是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因。因此,报告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重新制定经济政策,加快培养新产业的同时巩固支柱产业,增强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力。不得不说,韩国曾利用财阀企业创下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短时间跻身发达经济体的目标,但也给自己的经济埋下了隐患。如果韩国还不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生产效率,那么韩国产业将被超越的预言恐怕就要成真。
, i1 J9 Y: w/ U v" Z/ J6 f2 ~$ K5 M) v; p2 s!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