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美国必须避免一场与中国的新冷战”的文章,称美国有充分的理由避免与中国陷入无限制的冲突(open-ended conflict),并提醒美国一定要首先意识到:
. M& ]; L- }3 g6 M0 g: M- k" H( Q4 i1 c" }, z, R' q9 @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不是我们能创造或改造的。”
8 L a2 _7 Y' D, W! b. M
' g) V; _% ~+ ^" f2 l
+ Z( Q/ f4 f' |" c 文章称,澳大利亚前总理、中国问题专家陆克文(Kevin Rudd)否认我们正进入一场“新冷战”。如果将“新冷战”定义成二战后美苏对抗一样的冲突,那他说的确实没错。但是,虽然中美之间的摩擦和此前的美苏冷战存在不同,却可能比冷战更具破坏力。 % Y+ b/ f- ^+ [2 j7 c' }
& P& u' c5 C; F8 K& s4 `
中美冲突对全球共识和全球繁荣造成的损害可能是巨大的,部分原因在于中美两国已紧密交织在一起。
' o5 b& J) x$ [/ J2 ^/ j8 \& r
, r7 u! j3 x( }; I3 ^ 文章称,中美这种新的战略竞争可能由于朝鲜、台湾或南海问题变得“火热”。需要记得的是,冷战由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进入白热化。不管是否变成冷战,这场中美战略冲突似乎都是深刻而持久的。
. g6 f0 b+ P' g2 M# n [
- W, @: `$ |4 ]6 P- N. r1 _ 美国宣称要改变中国,而中国担心美国阻止其崛起。在这一背景下,外交事务领域的“现实主义”学者认为,出现冲突毫不意外。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称,在大国政治的无政府世界中,这种争夺不可避免。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教授称,战争经常随之而来。
/ w2 L8 F, L- D2 v g7 `9 I# c0 y, z
/ f8 I# v. {6 U# L; V" K+ W" {* }( o 但是,美国有充分理由避免一场彭斯所宣称的无限制冲突。原因之一是,与苏联不同,中国实际上并不是意识形态上的对手。另一个原因正如美籍华人学者裴敏欣指出,即使避免了公开战争,摩擦乃至冲突也可能代价高昂。
/ h$ R X% x) ~# T1 L7 O |9 s; b/ Z( r+ [# j/ S$ [% V: |$ K
文章称,特朗普的破坏性贸易政策强化了人们的疑虑,他对美国盟友的攻击也是如此。美国需要认识到,中国拥有巨大的资产:庞大的人口规模、充满活力的经济以及中国作为全球许多国家贸易伙伴的重要性。那种希望中国向苏联一样投降或者消失的愿望是荒谬的。 - k* p3 R9 A2 ]5 a
/ c- f! d+ b: _% K& U* u+ m 中美之间的这种竞争应该如何处理?文章给出了5条建议。 0 G8 m2 g5 T# R s# Z, k8 t
D+ q2 E2 R% e 首先,要认识到,中国不是我们所能创造和改造的。中国属于中国人,不属于其他任何人。 k! }! k2 h8 W1 G" g. M9 n2 C
/ o. {9 u- j2 M7 O* {
第二,要意识到,中国的政治框架永远与西方国家不同。今天,我们甚至看起来更有可能变得像中国,而不是相反。 ( w; L4 I F( ^# ~7 k, g
' }' U' C& l, l4 y6 ?& {- q 第三,美国应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造福他人的行为上,并有原则地坚持下去。不要试图阻止中国发展,这显然是错误的。 " C0 [1 h) y3 O6 P+ ?
8 B: |$ Q/ l' W+ `1 y 第四,承认中国在某些方面是竞争对手,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合作伙伴。如果不与中国合作,维持世界经济稳定和应对气候变化是不可能的。 3 @1 C, G1 }" p$ @. G1 \3 b
2 k# O% V. V: {% @* g) A' r+ n 第五,了解联盟的价值,这关系到信任。如果美国希望鼓动各国抵制中国,就必须将自身塑造成负责任的可靠盟友。可惜的是,在特朗普的领导下,情况并非如此。 ) A# ^3 A1 |& r9 ~/ Z/ {. u
; S1 r9 y; {* [" K9 } 文章最后呼吁,“我们需要创新,而不是故步自封。我们的敌人不是中国,正如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的那样——‘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3 k- Q. u; H4 J+ u) M6 a" w+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