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伤事故6 G; s8 o2 p" u, y- A8 ?3 Z
4 P$ f: M; Y: A- J) \% ?, b _
港珠澳大桥建造期间发生多宗工业意外,至今造成至少18人死亡,其中9人死于香港段或口岸相关工程,受伤人数数以百计。香港媒体形容这条桥是“奈何桥”。
) K* ]! [. x) U
8 M4 `. e. S% k# u* n香港工业伤亡权益会协助10名工人(9人在香港相关工程出事)家属争取赔偿,权益会总干事陈锦康对BBC中文表示,大部分工人已获得劳工保险下的法定补偿,但部分工人正从民事诉讼,控告雇主疏忽。
2 }1 ~, i( @ Z3 X' F8 Z
, Z7 K0 a/ R3 L
+ ?0 l0 K% M7 ]6 q4 X! a8 J. B澳门人最不清楚情况?( J7 [9 Z" S! x' q, T, ^: o
, Q3 c! X) c6 p$ J* q
叶靖斯/ J# D- e2 C% f& |( h, G L
' g, w7 C# L C- T* SBBC中文记者0 ]# M a; f- p7 Q3 W) c9 y* B
- S$ P" u5 x: s- A( q4 a5 M. d( ~% W& t8 M; K. q% D
1 x6 F/ Y9 x7 `# m3 v; ]
- E7 ?: l! l% @! G8 \7 U
" e3 f$ g( t0 {$ h- S% {4 j澳门比香港更是弹丸之地,一些居民担忧大桥开通后堵车问题可能恶化。+ n* X0 J2 Y0 Z; E# }6 f
; _8 X, l8 G5 W" M$ n) Z
6 e; F$ O. w* H8 \0 r y同样讳莫如深的还有澳方工程的工伤数字。苏嘉豪今年上半年曾去函澳门与珠海当局查询,结果珠海主导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建议他向澳门建设发展办公室索要数据,澳门建设办提出相反建议之余,只称澳方工程没有录得死亡事故。
: S `8 S, i2 Z! i
- h, l2 Q9 m& u& G+ z超支的数字总算有音讯:独立民主派议员吴国昌年初给建设办的书面质询得到回应,称澳方承担了12.59%超支金额,即5.9亿元人民币,而前提是无论超支能否归责于澳门,澳门都必须按照合同承担费用。这被澳门论尽媒体形容为“硬食”(强吞)。0 }# p" V5 h+ T. B, q! ]. |% ^
+ |- W4 s- Y4 f港珠澳大桥对澳门带来的另一项新事物,是澳珠关卡间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两地一检”模式,前往珠海只需出示入境中国大陆证件,前往澳门只需出示入境澳门证件。这种操作的前提是,以澳门居民身份证为基础的澳门居民个人信息数据库,与珠海方面以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作基础的数据库互通。不过,这样的安排并没有引起很大讨论。* q9 n$ x* I" m* w
3 z3 \ G, v8 Q9 y- L澳门民主派与法律界数年前初闻此方案,都曾提出过对个人隐私与两地执法问题的担忧。但正如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在广深港高铁香港西九龙站实行“一地两检”引发争议时的解释一样,澳门保安司司长黄少泽已表态说,中国大陆执法人员不能在澳门执法,“澳门警察也不可以过去(大陆)执法”。) h4 i( v3 r& a* v7 N# L
3 U6 c2 @6 e: v
苏嘉豪说:“普通市民其实还是很容易就受落了政府的舆论宣导:便利、便利、便利。”; h+ q2 j7 l2 S! G9 V6 F2 g) w
$ T5 a5 S1 s6 [% E(四)建筑质量: P2 N" ^; V$ f3 M& u
; G9 g! O% ]. ?. P1 a官方多次重申重视大桥的工程质量,在监管方面会做到位,但过往发生了多宗事故,触发了香港对大桥是否“豆腐渣”工程的讨论,其中香港爆出石屎压力测试报告造假案,一些技术员表明是为赶工而未跟规定。
' V/ N+ z4 t( W& p
7 O1 [# k G4 {0 a" y: [而在今年4月,一张人工岛防波堤“散乱摆放”的照片,引发舆论关注防波堤是否“被冲散”,官方与专家各执一词,辩论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 e4 d8 r& T- K) V
" d( y$ B8 y6 U) j1 O3 b6 ^' d
香港媒体亦先后揭发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钢筒移位出现“飘移沉降”、填海区海堤怀疑崩塌、旅检大楼在大雨下漏水、机房冒烟等事故。当局均需要逐一澄清,指事件不涉及安全问题,在部分工程问题疑虑被传媒揭发后,港府需要派人亲身北上看图则,令外界对香港能否监督大桥工程存在疑问。
: F" v2 {% X6 @# Q6 s) w4 D- l$ A( s) Z. s; C6 N% B
5 o, X6 U% |7 `, M! S% V( a1 L7 Q
7 c; _, G7 J( P7 A5 L( q/ ]
# x' P# X& J" ~5 s7 r4 _+ y! ^& c( R# H( }2 C, d4 J
当局称防波堤是刻意散乱摆放,但香港资深工程师认为这种做法只适用寿命期较短的大桥。; D# j( J+ k$ Y* D7 F
) R8 g+ U& k z: |2 u# ?1 Z“工程质量是下降了,”工程师黎广德说,香港近年的大型工程,港府监管比起以前“心态松弛”,往往要由传媒揭发后,才交代事件,比较“被动”。3 c. `9 c* W0 X8 N1 I3 c
% x. g' T8 M! {9 v! p# j# T ) H& [! c' n1 q" C& R3 O
/ `" ?# c, j8 W K( Z* a/ ^. Y根据三地政府协议,大桥主体部分设计和施工规范、质量和技术标准应符合大陆适规定,以“就高不就低”原则,适当吸纳港澳的标准。" O7 v) _% s# V _! `& O
1 q8 `3 [0 W) T* l
工程师黎广德说,所谓的“就高不就低”只是硬件设计方面的标准,但程序、管理上并没有“就高不就低”。他举例,大桥工程透明度不足,一般以往香港工程项目会公布的资料,这次大桥三地合作的项目,就不一定会提供相应资料。$ b' R- H/ E5 c' X! E
6 U' u8 `3 g% K
毕竟,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虽然讲求有三地参与,但领导和牵头的也是大陆官员。港澳地区政府处于被动状态,多次要向大陆方面查询,才得到大桥的相关资讯。
, s8 T' P6 l, J" x/ t* ^5 k
% m# j R0 {; d0 D+ J# K+ h香港媒体和立法会有其独立性和问责的功用,迫使香港政府方面比大陆和澳门,提供更多有关大桥的资料,可以让社会有更多资料,去审视和讨论大桥的成本、成效、环保、工伤等各项争议。# R$ |4 U; H; G: K
- a' ?/ w2 h& B$ x: y! U- n0 T q0 c
“回顾最大的教训是,是跨境工程时,香港自己适用的标准,包括管治方式,一旦受到政治体制的污染,就会很脆弱,”黎广德说。; A, Y+ L$ }; W
. O6 s, Z; ^/ h, f“如果说担心效率,而减低民众参与、减低透明度,这是非常短视。”5 s' ^; g' U3 g% x7 {
8 A0 N4 r) s5 J9 g5 g% m
(五)环保
: S! H$ `0 v8 K) E
/ b* `/ v6 Q8 r4 @# R( H港珠澳大桥对环境最大影响是对海洋带来的污染,其中要胁到濒临绝种动物中华白海豚! [3 \+ p Z* g3 r0 E( l
8 k3 H( p% ]+ G. d9 s& f
5 `) z$ ~0 [0 I8 g2 l% e
+ q5 a4 l: @8 w1 Y' V6 h
环保团体称,这些海豚因为工程而销声匿迹。
& B( Q# L- B( Z' M- U1 ^ x- V
( o, Z. e$ J" G( G: c
4 n; j; b- l4 J3 f虽然港珠澳大桥局理局表示,已经采取缓解措施,例如禁止水底打桩、用海上设备消音、工程船要避开海豚热点,来保护中华白海豚。但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的数字显示,十年前香港水域侦测到的中华白海豚约有148条,但近年只录得47条。
" e) _& {( j" t4 N4 c! y2 n8 }$ l) [ |8 H0 s' s, A
即使当局2016年才运作保护海豚的海岸公园,但这些海豚已经“一去不返”,甚少出现在大桥工程附近。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海洋保育副总监李美华对BBC中文表示,填海令海豚失去了栖息地,而工程船或多或少造成海底噪音污染,影响海豚的沟通,这些失踪海豚目前的处境并不乐观。
% h3 M1 N: O% T h; |% B# G. y+ b& i1 Z6 d9 r: }7 q
工程师黎广德说,当局为了保护海洋尝试使用“不疏挖式填海”的方法为人工岛填海,但由于香港从未试过在大型项目用这种方法,技术上未够成熟,后来传出淤泥未称、钢筒移位、人工岛沉降(当局称沉降速度符合估算)、海堤崩塌填海物料流入海洋的问题,反而令污染扩大。
- l4 G) \( t1 |5 ~( l, e' k
/ r# H0 E0 b$ k( f- r0 i7 E) B; f他说,归根究底,这是“政治凌驾专业”,政治方面为工程定下“死线”,规划时间不足,以为可以新的技术突破环境的限制,但失败过后,却令大家承受超支、延误、环境影响恶化的结果。
; U; [2 k3 K1 B5 ~- j7 N5 r4 f" e: E: l3 j/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