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军事] 中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船今下水 可双向破1.5米冰

[复制链接]
路盲 发表于 2018-9-11 02: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网/ Z  K2 w; |/ K/ }  h4 }+ H
% m" ^" k/ C4 m" r1 |# c4 Z% S
  据媒体报道,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将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水。
( d7 H5 E' ~& F: C6 Q0 S- E2 D8 Y( K
  下水,被认为是船舶建造中的重要节点。
- @9 _1 T" s- s1 x# ?6 @! w: P4 `) L# p& _) Z7 Q( v
  “好比房子封顶,下水意味着船只完成建造任务,开始进入装修阶段。”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新建破冰船项目科考系统负责人何剑锋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表示,该船将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w/ |" S4 z8 B6 |7 K6 v

9 g# J% s  F( A. v( a  这艘船有什么亮点?能实现哪些科考新功能?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 A" f/ }1 P0 f# i
* F! e9 q' [( x: i( J+ [  极大拓展我国极地考察区域* A1 f: E8 u, M+ m- p  q; K
) Y9 ~( B) t, \; [
  受限于破冰能力,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学考察工作,主要集中在夏季。但即使在夏季,他们仍被阻挡在南极大陆外围数十公里的陆缘冰区域,或北极点附近的北冰洋中心区。包括我国于1994年首航南极的“雪龙”号。
; \- ^% p- U0 \! f; c" o- j$ Q# y) K) g/ u' J
  相比“雪龙”号,“雪龙2”号最大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 S8 d& m1 n2 j& Z: `0 J) C' |# K; ~& Y" z3 B# g* S
  “这意味着我国极地考察区域和季节得到了极大拓展和延长。”何剑锋说,“雪龙2”号交付后,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编队赴南北极进行科考和后勤补给,提高我国在极地海冰区开展考察活动的能力。' [; F9 q( \: M! k1 ^
! t& L* a0 ^3 I' t  y
  具备密集冰区调查、取样能力
$ T( o) M6 o1 m0 b  q9 y
/ p# Q2 ~! }* y+ g) b  边缘坚硬、锋利的海冰,对用于探测取样作业的设备、铠装缆等会形成较大破坏。通常进入密集浮冰区,作业计划会被大幅度缩减。4 L4 c! f1 D1 J" G) `9 I- _; e9 e

" \, `* h% i% p9 D$ m. Q) ?2 d  除执行常规海域科学考察,“雪龙2”号还具备较强的浮冰区调查、取样能力。
- E3 z, s' G+ R9 t- q4 ]( K& |2 R) `7 [: L0 K
  船舯靠艉部,有一净开口尺寸为3.2米×3.2米的方形月池。月池具有顶盖和底盖两套系统,顶盖位于月池上端,关闭状态下与月池车间地面齐平;底盖位于月池下端,关闭状态下与船底齐平。$ Q& ^0 l  u' Q$ d7 M7 _* ], T
2 f( j# h. Q8 J$ o  N# F
  何剑锋告诉记者,船舶驶入密集浮冰区,操作人员可在作业时将月池打开,通过月池将科考设备下放至海里。作业过程中,设备直接从船底释放,因而不会受到周围浮冰的影响。
9 U- G5 D' o9 ~6 r$ n% d. o$ c& U1 t( H% u. ?8 E5 I, \
  船体航行时产生的气泡,会干扰水下声学设备性能。特别在冰区航行,声学设备还受到碎冰等特殊环境因素影响。
3 }4 u, q8 {. o: ]
: e* H$ Z1 g9 ^: \  在船艏底部,“雪龙2”号创造性地设置了一纺锤形的龙骨箱,用于安装水下声学设备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装置,确保了声学信号免受气泡和碎冰影响。/ E3 F7 a& g; P. K
$ w( S) C9 \1 O1 p4 G8 x8 r- b
  为确保科学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雪龙2”号还在国内首次引进专业测量团队,对全船科考设备传感器位置偏移进行测量,以准确计算得到传感器所在点的位置、姿态、涌浪、航向等数据。6 S1 _: N3 a" x5 Y1 d# a

8 u4 L0 l% X1 p/ c$ k; z  智能感知、获取和展示实验室信息! z3 x4 n- g9 R3 S* w0 x, P# _1 s4 z
: f% M1 P% F; q# h3 i& L) l
  物理实验室、环境信息室、重力实验室、低温实验室……“雪龙2”号配备了6个现代化实验室,面积约580平方米。
2 f2 a; B. ?% C6 w+ I, N/ F0 T# p; }" J6 p! d4 m
  何剑锋告诉记者,根据极地考察的实际需求,实验室的主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目标是实现智能化的数据采集、设备使用、样品管理等。4 b8 U* b2 T5 }) D, C6 m$ s
3 D  {( i! A' ?2 o; C0 y0 ~
  他举例说,各实验室均可显示走航观测和现场作业数据信息,科学家通过访问覆盖全船的无线网络,可实现在任何地点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实时跟踪科考和样品分析进程、及时优化调查方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科考效率。记者 陈 瑜
6 O# r. i/ `9 z: x, H: @* |+ M3 K( f2 O)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赤裸裸 发表于 2018-9-12 12: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7-6 06:21 , Processed in 0.0258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