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贸易战棋至中盘,面临新一轮角力,北京对贸战的认知早已发生变化。从最初认为战争可以避免,完全是因为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讹诈,到近期官方媒体释放"理性认识中美贸易摩擦"的讯号,显示决策层内部已对贸易战的必然性有了共识。
: P, G7 G* m6 J& Z# w! z. j. q P/ K) W+ E0 c5 R& M! v H
贸战具必然性 华不再妥协
7 I. w& C5 @! |- E2 Q5 s1 }2 w8 g8 j# B! r* @2 B
! T- b) |4 ~" `6 {9 w* Q5 y
事实上,虽然外界对此轮贸易摩擦已有所准备,但事态发展的速度和烈度依然超出多数人预期。在中美贸易顺差的藉口之外,美国发起贸战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对中国经济技术进步并用于制造业升级心存忌惮。
6 C! ^$ ?4 M2 i, t6 k; H; z3 J. v ~3 e3 {* A4 S4 y4 [6 O
有北京官方智囊透露,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国的共识之一即是大力发展制造业,以制造业兴国,这也是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重新伟大"愿景的最主要途径。面对中国的同质竞争,美国批评中国以"国家资本主义"方式获取不公平竞争优势,实际上也是变相印证了中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正确性,及体制上的优势。虽然中国已经淡化"中国制造2025"概念,避免与美"硬碰硬",但两国就技术进步及制造业升级的竞赛才刚刚开始。
) H; D9 `, S9 s+ M0 {8 A5 @; G! t& N
4 F9 W# x; v; {; F0 }
+ `! Z3 U: D/ L: b7 a0 a
过去一段时间,内地有一派观点认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是因为中国在发展姿态上过于高调,如果继续"韬光养晦",避免在多边合作中以引领者角色与美国抗衡,中美贸易战原本可以避免。
5 A! N0 G3 L. C# g/ w# w0 a( _* a4 C) D: B5 W8 q7 k" S4 h
不过,这种观点实际上与其相反的民粹主义观点同属情绪化的表达。中国早已不是能够隐藏实力的体量,而且从历史经验来看,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几乎是必然,而且当第二大经济体的GDP达到第一大经济体三分之二水平的时候,是摩擦最易发生的时点。在过去的历史上,美国不仅打击过经济体制和意识形态与自己不同的对手,也曾经打击自己的盟友,说明守城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冲突主要来自相对实力比较,而如果双方再存在体制与路綫的较大差异,产生纷争的可能性和激烈程度更易上升。9 c, I2 n# W3 I, A
7 C6 Q9 C: ^3 \ q 在接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必然性之后,对中国来说,好处是不会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中美关系已不再是中国妥协就可以恢复的现实,面对未来将长期化、复杂化,并大概率走向竞争为主导的新中美关系作出短期和长期的两手应对方案。
! u& s: `9 Y8 ~) ]: N) C# W: D: }; z, t( Y" K
控风险调结构 做两手准备% _2 E5 m8 f6 g4 F0 U4 e% y2 U/ i
1 B; k& H/ }& W 近日北京就有消息传出,中国应对贸易战,乃至未来中美关系的基点,已经不再像过去"中美必须好"原则下以美为主的外交准则,而是转向"以我为主",即保持政策定力,在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未来冲突可能升级的背景下,将控风险、调结构的目标放在稳增长之前,切实做好改革和开放工作,培育内需市场,增加应对外需缩减的迴旋余地。
- X1 k" D' [0 f* p- J) }4 N4 ~ T# H% c% G
而在短期应对上,也有消息传出,北京正积极寻求短期速战速决的方案,并希望在美中期选举之后能够达成两国元首的会晤,以为贸易战按下暂停键,这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改革开放40周年,对外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营造相对平缓的外部环境5 y& u! m/ W! U# r" Q0 u
# e; T( }- L( @' e Q" q9 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