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时报》网站近日刊载作者周文申的文章《北京发明了运行经济的新方法》,文章称,过去25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非常稳定。尽管也有起伏,但这个国家从未出现过经济衰退。在此期间,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未低于6%。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 ]+ J- d, d1 y7 k; {$ y- K* t0 ?% r( I! x
文章称,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有三个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基本理念。它们都以某种形式在大萧条时期出现,并且到今天一直存在。5 S5 { J" p2 E6 v! T0 w! _$ ?/ w
# H- Z- _/ M. \
8 l o. O$ o( J8 t* `( n第一种理念是凯恩斯主义。它围绕着财政刺激来进行,主要形式是增加政府开支。
/ S( y& s2 d, b5 L) W; \+ z( G. _* P; M
第二种是货币主义。这种理念认为,让经济摆脱衰退是央行的职责,央行可以降低利率、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或以其他方式来放松货币政策。+ M, C' \8 T/ Y/ y; G f4 ?. s) D& B
- V5 Q3 `: J* {3 c3 P* G+ |. L2 u8 e' m: o: H( `+ _7 v
第三种理念认为,经济衰退是一种健康和正常的现象,政府不应该试图与之抗争。+ t4 l$ {' m) I* M' ~
" `: Y% X1 V+ q# n/ l1 F
1 ?% X. d, k. Y文章称,这三种理念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以至于人们往往会认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了。不过事实可能相反——除了财政或货币政策外,还有其他稳定经济的好办法。而中国可能找到了这个方法。
! B l2 ^) D7 d1 X& }/ o: y/ T7 Q9 A- d& S
( v1 O2 `6 E4 ^. g2 K
文章表示,大多数快速发展的国家在某个时期都会遇到困难。在19世纪经济崛起的过程中,美国经历了无数次恐慌和萧条。战后日本在追赶阶段经济增长相当迅速和稳定,但它仍然在20世纪60和70年代经历了两次衰退。相比之下,中国如今经受了经济大衰退和国内股市泡沫以及崩盘的冲击,但其经济增长却从未出现过倒退。
: s, l- z, W2 m0 {6 Q6 H
# E( f! ^ _3 [4 Z! u中国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文章称,它也把货币政策当做一个稳定经济的工具来使用,但其利率变动不是特别大。$ h: _' h# q3 p" _6 d) g
# l' s" M0 v) ~* {: X文章指出,在经济大衰退期间,中国确实使用了财政政策,2009年其赤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但这种刺激措施很快就结束了,中国在下一年实现了小幅盈余。财政政策或许是有效的,但它并非全部原因。8 p5 U! q" z$ P0 u
2 t; t2 i# C2 ^% l8 k: R
! q0 k1 u6 j: D' r; ]除了增加支出外,中国还要求银行提供更多贷款。据世界银行估计,扩大银行信贷占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40%。大部分贷款由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提供。这些资金流入了基础设施、房地产行业和各类企业项目,其中许多项目是由中国国有企业来执行的。. o+ s$ @0 ?% `& g0 X/ Z6 Q
) X7 E( S3 g" f3 a6 i) `! b4 M文章称,这些贷款能挽救经济免于跌落悬崖。在危机爆发后的几年里,中国一再利用信贷政策来稳定经济——在出现经济衰退的风险时鼓励银行提供更多贷款,当房地产泡沫面临失控风险时收缩信贷。
9 U5 n9 F" X' ~" U3 R8 r, v' o7 Y6 t7 c
文章称,为了限制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泡沫,中国政府分别在2011年、2013年和2017年收紧贷款。2014年中国放松银行信贷,以刺激经济增长。2016年中国央行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信贷扩张。最近,由于面临与美国爆发贸易战的威胁,央行再次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并用其他政策调整来鼓励放贷。! v [) N' r/ z R) \7 i4 w
+ r- L! }' m6 t4 \3 Y$ K U" ~
文章称,虽然我们很难对中国的信贷政策有一个全面彻底的了解,但中国似乎摸索出了稳定宏观经济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关注的重点是资产价格、银行融资、房地产和对银行的行政控制手段。
+ M( [# I# D3 S) [5 N# p
" _0 C3 T$ v, {& }0 x( S! r! q9 @, r3 w$ D8 u+ `
这对发达经济体来说是否值得学习?文章认为,日本和欧盟成员国等国家大量使用银行融资。美国倾向于更多地使用债券市场,但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在房地产行业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房地产行业是商业周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发达国家能否创造更多的政策工具来推动银行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大信贷、在泡沫严重时减少信贷?宏观经济学家应该思考信贷政策,在抗击经济衰退时把它作为传统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一个重要补充+ [0 v0 W% T# |- h3 V3 Q2 n
* j4 c5 Z7 H% [4 m!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