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钻石周刊》网站7月15日报道称,在中日民间交流不断发展的当下,以各种形式在日居住的中国人已达100万之众,日本人正在迎来“中国人生活在身边”的时代。不过在留日华侨的眼中,日本人看待别国文化的方式依然属于“小学生水平”,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还是尽早“毕业”得好。
, _' k" e( V( {4 M
9 r7 S% W# P9 o; \2 ~/ J8 H+ S! [1 l! B5 v. A, w& ~
横滨中华街,里面的许多“中华料理”在新华侨看来并不正宗) @6 G; \+ A. ?, M2 {) i
; Y# G0 U% m+ {. d2 X* B- c/ X 如今在日本长期居留的中国人可以大体上分为三类:“老华侨”是指那些改革开放以前来日的华侨,如今只剩下5万人左右了,他们生活在横滨中华街等等旧的华侨聚居区,主要以餐饮业和服务业为生。而从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日本的则是所谓“新华侨”,占了如今在日中国人的绝对多数。+ W5 l$ W/ ]. b1 w3 O6 A2 T+ X6 ^
- Y8 @0 E% H' _! j: \; D 截止到2017年6月,以合法身份居留日本的中国大陆公民已经多达71万,如果算上取得了日本国籍的华裔(专题)移民(专题)和非法居留者,数量估计达到100万,而在2000年的时候,包括台湾(专题)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留日人数也不过32万。
E; S4 i2 ?. h: g, I, [4 L% H0 i4 Z$ o0 v; W' }! X; ^
q }, j( i' e6 a5 h
+ N. W4 k5 t& V3 L$ c& V0 A5 ?8 U
这些从中国各地赴日的华侨,已经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了一个“微缩的中国形象”。既有日本人熟悉的中国厨师,也有在日本大学毕业的高端人才,当然也有些是通过伪造证件非法入境的,还有些则在日本进行犯罪活动。不过既然是“等比例”的中国,自然也就是好人坏人什么样都有的。
' F, |0 j; ?8 I0 y# s+ y
$ e4 j3 _* b* W
% j7 P3 D8 ]6 u: L" F 发生在留日中国学生之间的“江歌案”在引起国内舆论关注的同时,也给在日留学生群体抹上了一丝阴影* ~! o% U$ V# J- e
, \1 h( o! r+ Q$ \" N
接受访谈的“高元”(音)是一位1962年出生,在东京大学博士毕业的新华侨。在他看来,日本人的思考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中国人则常常试图进行交流和协作,哪怕台下互相看不顺眼,场面上也可以进行合作。
$ ^; \9 T B' \. Y' X1 K6 X g8 Y9 f. a1 W2 J
中国人从王朝更替的历史中学来了事物的新陈代谢,而日本人喜欢持续安定的东西。因此中国人喜欢在短期内就看到进展,而日本人则希望可以用当前的步调走很长时间。
" F1 ]: L2 v- e7 w/ r) W, ^
. l9 C- ^$ `. q! N7 p 日本人对别国文化的方式依然处于“小学生水平”,因此难以充分理解中国人的价值和思想。当下也有很多日本企业雇佣了中国员工,有些是作为单纯的劳动力,不必多提,但是有一些是用来为日本企业开拓中国市场。要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本来是要依靠这些人不可,但是他们却往往被当成日本领导的“随员”,跟个翻译没区别。# C3 C g! U) j7 {( Y9 M
# f! |) B* f: f$ A l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与日本的交流只会更密切,日本人还是应该尽早从这种“小学水平”中毕业为好。
7 ?0 @! V7 K$ s8 }- ^3 o/ Z ~# W/ L0 h* ^4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