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以来,30-40岁的成熟人才回国比例有极为明显的攀升。这一群体多在海外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回国后多担任企业的高级职位,挑起业务的大梁。这是领英发布《中国海归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的结果。: H- Y. ]" |, C- G. T
) X2 @" m e2 ?( V 近几年,海外政治环境对华裔的职业发展不容乐观。特朗普总统上台后签署的有关移民的禁令已体现出其保守的政治倾向。去年,美国收紧H-1B签证(短期工作签证),增加了外籍人员在美工作的难度。英国的PSW(毕业生两年工作签证)也已被取消。再加上英国脱欧、海外安全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形成对海外华人的“推力”,与国内的“拉力”相互作用,引爆了新时代的“海归潮”。# B; P6 V# b F/ g1 E9 y
; Z1 A& a8 w, L0 H& t3 c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 Q( T0 _3 U( e7 B
# y4 E; P' C1 A d
: ^; I1 A6 W0 i9 [: ` • 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458.66万人;
& v3 l# u0 `- s; d; z# i# Q: r8 Y, U
• 引进教授层次人才数量是1978年至2008年引进总量的近20倍;; S# N; ]# L( ]; l
a9 V" C9 f6 V/ Y; K
• 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
; S+ x, q$ J- ?$ }3 G/ \( l" b5 G
4 F) z/ F2 h9 b$ _+ {8 w, n • 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 A3 }' F; u7 W% P7 G
' d2 q: l/ A/ ~2 ~ a. ?( q. R; j
• “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0多人。8 P6 l: M2 u7 D! }
0 ^+ B( G) Z5 w6 ~1 L) b9 S& C9 D9 `2 X7 @
领英报告则显示,2011-2017年,人才归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尽管20-29岁的年轻人依旧是海归人才的主力军,但这部分人群占海归人才总体的比率已经从2013年的79.7%下降到2017年的52.2%。与此同时,30-40岁海归的占比从2013年的16.5%,激增至2017年的30.6%。3 a( }6 B. e( K' \
?4 s5 j8 r2 |% r. E* v6 b 在这一轮“海归潮”中,成功者有之,有些海归人才得到更大的发展平台、更多的创新创业资源,他们感叹:后悔回国太迟。失意者也有之,有些海归人才自嘲为“海待”、“海剩”。8 O3 J$ K. w$ Q; ~* V8 T- A
% f7 I$ g* I9 o% i 当前,中国企业最普遍的招聘需求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顶尖资深技术类人才,特别是机器学习、无人驾驶、数据科学家和软件开发类人才;第二类是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拥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第三类则是专业领域科学家或高学历专业化人才,如能源、风能、矿业、建筑等领域。
; I2 ]4 \- V* b% i& }$ X
4 c$ j/ a7 ]+ ?/ e' _! k5 c 优秀人才的回归,致使“海归”在职级、薪酬等方面获得显著提升。领英数据显示,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海归”而言,这一群体回国后职级相比海外华人出现明显的提升,经理及以上级别的占比从28%提高到了42%,也高于领英中国会员总体的经理及以上级别的34%的占比。此外,有近80%的海归人才在回国后薪酬增长,且其中增长在20%以上的人数占比超过了一半。
' r4 Y ~2 J7 X7 U- J4 D4 Y: z$ H) Q- d! G
在城市吸引力方面,近年来虽然海归分布的主要城市排名没有变化,但上海和北京所占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以杭州和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对海归的吸引力在逐年上升。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发展正在逐渐趋于平衡,就业机会、生活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小,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正在稳步上升。
7 v) I0 o5 M7 y& U) X1 P
3 G$ }% W6 C, N$ t+ n4 P/ y9 z2 d
5 I0 ]. I* `7 _% {8 R3 L+ `/ } 领英数据显示,在2017海归人才就业前十大行业排名中,金融业和高科技分别占据了前两位。目前,高科技和制造业占比接近,但“走出去”已经成为大量中国高新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成为中国企业争夺海外人才的焦点。趋势表明,海归人才的未来流向上,高科技将进一步巩固并拉大与制造业的差距。
4 R- G q7 t3 H# @
( @$ b5 |" [+ O! U/ U 海归人才在选择就职公司时,对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兴趣正迅速增长,创业型企业产生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在考虑回国工作时,90%的受访者表示对跨国企业感兴趣,不难理解这类企业雄厚的资源优势具备天然的吸引力。而紧随其后的是,高达72%的受访者对大中型民营企业感兴趣,这些企业的创业动力、冒险精神以及极富生命力的发展前景对于具备国际视野的海归人才具有难以阻挡的诱惑力。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批创业型企业对海外人才的影响力也正逐步增强,有半数受访者表示愿意前去工作。而青睐国有企业的受访者仅占33.8%。
6 X! _: j$ Z! ?) B% T6 w& V* Q& w# A! r' }/ }
- n4 b x0 W0 c9 P) K: s! z 根据领英调研,40%的海外华人求职者表示“缺少对工作环境的了解”会对其在中国求职造成困扰,这一点在中文水平欠缺以及没有中国生活经历的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而领英2018年对海归人才的一项调研显示,针对国内职场环境所具有的的优势,排名前三的因素分别为:“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上升通道”、“行业发展蓬勃,机会大”、“国际政策支持,前景好”。但同时,“办公室政治复杂”、“同事素质层次不齐”、“软硬件环境欠佳和福利不完善”等分别成为海归职场体验下降的主要因素
* J+ L" d2 w" h# `3 f/ B
% R/ b u9 |: ^& {* W6 r7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