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机构统计显示,我国家庭杠杆率近年来逐年攀升,2006~2016年杠杆率从11%上升至45%,2017年9月底更达到50%上下,10年间增长3倍。这一债务累积速度令人担忧。
- Q0 X8 ]- E6 i! w$ W0 J, |( ]% x) }" A- Q. ~' _
媒体:中国家庭债务风险显现 从怕负债到高负债$ s1 t1 K* H& `# ]
) u! l( G$ e9 d% ]' Z+ E1 从“怕欠债”到“高负债”7 }. L# I" i! _# H7 {/ T7 Y. {
9 F) P- p! ]9 T. S! P爱存钱、怕欠债、谨慎消费,这是老一辈中国人的理财观念。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资产增值速度过快,年轻人比从前更愿意消费和贷款了。不知不觉,部分国人财务状态已经从“怕欠债”转变到“高负债”。
. ^8 J$ z- L) u7 N9 h
$ F5 p. E% f& h" l7 s! E上海白领王小姐2016年在长风公园附近买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改善性住房,总价近千万,夫妻俩月供超3万元,这接近家庭月收入,平时开销要蹭老人的退休金。9 ~! r: [; m7 A) s; f9 D
/ x0 r; g4 G, f1 h) X, e* S2 D
北京34岁的李先生感叹,夫妻俩“啃老”买了房子,一套自住房、一套学区房,每年房贷要还20万元。家里6口人,俩娃上学,还要养车,合计每年支出超过40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 r$ J- \9 y' \7 m, t
$ c1 _5 _' i+ j6 w$ K
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竞争激烈、压力大,他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到以后孩子长大点开销会更大,总是很焦虑。
, z& {/ r! a0 f. x( N* L2 ~# z C* G) Q8 W/ e4 n
9 k; U+ H ]2 u2 W' _- j3 f
; e" P3 E6 |, {$ c
李先生和王小姐的生活现状代表了一批在城市打拼的中青年“群像”。: l8 F6 h& P+ L: r* i6 S9 ]1 h
) m, U" a( W y. n0 }% o+ b) v之前,在网络上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深圳中兴科技员工跳楼和华为清退34岁以上员工等事件,暴露出“中年危机”的现实。在家庭负债压力过大背景下,中年人需要背负四座“大山”:房贷、车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 r$ ]" H( Q6 l" H3 ^- G& L4 U
: e* S6 j* W* k3 X- `7 _很多家庭敢于高负债,是基于资产持续升值、收入不断提升,一旦出现资产估值水平下降、收入下降,家庭负债能力就不可持续。不敢辞职、不敢生病、不敢要二孩,成为当前不少家庭的真实想法。
/ V( q/ K7 a% m1 `: g% s }) O: g- F2 N# _5 K. C% L8 f/ C+ R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指出,从国际比较来看,2016年中国居民部门负债和劳动报酬之比是90%,而2008年不到50%;美国这一比值2008年是140%,2016年降到118%。可见,美国居民部门在去杠杆的同时,中国的居民部门在加杠杆。7 w0 I' A9 O6 \# l9 W2 c- M. B) c
. U% C0 O }! L6 P. B% }5 l负债跟劳动报酬的比值,可以衡量一个家庭的负债程度和家庭债务风险。家庭收入越低,负债和劳动报酬之比越高,消费倾向越容易受到债务影响。从90%的数字不难看出,快速升高的居民部门杠杆,正在对居民消费造成影响。
& T1 j# D6 M( q; c+ y4 a$ ?( ^) ?* _3 v8 R, q
媒体:中国家庭债务风险显现 从怕负债到高负债( h8 U3 V" ^$ t. U d
, e% C( p% E+ Z. p% Z' K' @
2 房贷成为中国家庭债务大头
A* s3 s9 q" W2 j! D' _' O0 @
( p! u& ^0 Y/ A) o3 O8 p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认为,现在中国家庭债务风险被忽视了,监管部门应该将它跟企业债和地方债风险放到同等重视的程度上来。 J2 r% M; n% t9 I" n) @6 N
& d: f+ h- n6 v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都在敲响家庭债务风险的警钟。2017年11月,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发布的《三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居民部门杠杆率依然延续上升趋势,从2017年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 ?( A9 `1 [) c
# L5 x$ l) A6 |1 D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家庭债务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2013年至2016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由30.7%上升到44.4%,已经超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家庭债务累积速度。% |5 p4 F) z& h$ k, o
2 f# {, A2 s, g这还不包括公积金贷款等其他渠道的家庭债务,如果将这些因素均考虑其中,2016年底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超过60%。
" `7 @# P' E L) W% S$ a
* ~+ r+ Q- U( r2 {' a4 p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家庭债务报告执笔者宁磊表示,2017年中国家庭短期贷款远远超过中长期贷款增速,说明一些家庭持有的现金、银行储蓄、金融资产等流动性资产趋紧,需要借短期贷款补贴流动性。
& n0 y$ {% D) u5 ^( A5 i# }6 T
5 U& D5 w2 O5 D$ I' M- l9 I与此同时,像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消费贷款以及大量没有牌照的网络小贷迅猛增长,且尚未统计到银行短期贷款中,若将其都统计在内,家庭的债务杠杆会更高。) k" c' Q4 w P# s6 N
8 f$ l% K1 a' H" k/ S
房贷成为中国家庭债务的大头。近期,西南财经大学下属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报告调研了逾4万户家庭数据和12万家庭成员,发现工薪家庭平均总信贷需求额为26.5万元,其中房产信贷需求额为22.5万元。工薪家庭平均实际信贷额为12.5万元,其中86.3%是住房信贷。/ j' o) C: ^$ b; U) Q+ G
$ @3 m( ^' w2 r2 [
: q, }) n7 M- v. V
! h% ?0 l, E- s1 x& n可见,李先生和王小姐这样的买房负债群体,成为居民杠杆率飙升背后的重要推动力。& Z; ]9 l h8 ^9 }% q! {! F0 V' h( H3 _
+ q" ~2 H+ |( j! t媒体:中国家庭债务风险显现 从怕负债到高负债
& A! F8 e. g6 M# V7 `9 Z4 d
, Z! _+ o* }5 y# t然而,巨大的债务压力、疯涨的房价,并未让中青年群体的购房欲望得到遏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子女教育无疑是重要推动力之一。. k L: u& S5 S+ O5 ]* X
; g6 ^5 F( F" R2 O想到继续增加负债买房,在京城上班、已在燕郊购房的宋先生感到压力倍增。“燕郊教育水平不高,公立学校教育水平还不如老家。为了孩子上学,硬着头皮也得去城区买套房。”
7 H+ j" L) T; x( l4 `
$ r9 T& ^9 S! M/ |( K2017年以来,我国采取了堪称“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但依然抑制不住居民买房的热情,甚至部分非住房贷款“暗度陈仓”流入房地产。
3 a9 v5 w' C# v& t- Y ?$ E n% {" }: E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表示,2017年3月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走势大幅攀升,明显偏离稳中有升的零售额。按照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估算,2017年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约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
: G5 x7 l5 b) @5 y J
`& y) w: g0 k6 O显然,这种变相“短贷长用”的行为,涉嫌违规操作。在冲击业务的压力下,商业银行普遍通过给个人直接授信等方式,来扩大城市居民贷款空间。相比住房抵押贷款,披着“新马甲”流入房地产的短期消费贷,存在更大的潜在金融风险。( g' r ^% S% W4 J+ y, [
, L6 l. x7 S3 Q1 s5 O) }3 警惕由家庭债务风险引发“灰犀牛”事件
4 R7 \6 W" [* c# x7 a! h; [* I( O% O- _# l# _3 l1 E8 ~
虽然中国家庭债务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专家普遍认为不会发生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但仍需警惕家庭债务风险引发“灰犀牛”事件。
?2 e' [* Z; O4 T' t$ _+ t, u$ Y
在宁磊看来,目前美联储已开始缩表和加息,如果中国央行也提高基准利率,大量家庭的房贷支出将会大幅增加,给家庭资产流动性带来一定冲击。2 _! g4 j, U7 u" n& q c
- C- z, b6 M o7 ~+ c* B此外,中国家庭的储蓄和收入增速趋势都是向下的,家庭债务的放大对经济的影响已经出现。
4 s) Y+ S: N9 `7 w: J3 G; e4 I8 M( Z( |$ n+ k
毫无疑问,居民的银行储蓄、持有现金等流动性资产受到约束性影响后,会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从而给中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b+ m. T. m: v" B: W: [+ j2 |
# I- w; e/ q1 D/ w" h6 C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庭杠杆率存在严重的分布失衡,具体表现在地区差异、年龄段差异等方面。
2 ~! w! q# G" v) `8 H7 C
* \5 L E4 A" P! E* R媒体:中国家庭债务风险显现 从怕负债到高负债
8 O2 H( h) v% [; k. F4 _
8 N% `& Q, q$ X1 Q1 \$ G
: I. C4 L: D/ H* N
. G- b/ A- P% _6 ?: T% m9 b截至2017年8月,福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16个省份的杠杆率超过50%。其中,福建省的家庭杠杆率达到105%。* b [+ U! _* |' [& G- v3 Z0 y
5 \5 ^+ P0 N, I* {" x
如果家庭债务的累积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不仅会影响当地居民生活质量,还会拖累宏观经济,可能隐含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增加宏观调控难度。: V, O& E7 \ v1 K8 H5 ?
1 {' h$ u0 R; L/ Q; R$ M% h城市家庭杠杆率偏高主要体现在中青年家庭。那些在2015年后以各种形式举债购房的年轻人,很可能是中国社会中杠杆率最高的群体。在一二线城市,年轻人买房除了向银行贷款外,通常还会向亲友借钱。
% n$ F' L2 t, f1 a2 q- b9 c
! }3 e4 g3 O( [& F: K在高负债时代,这些中青年的财富最危险。如果房价出现较大波动,或者经济持续下滑,他们的家庭债务风险就会显现出来。一旦资不抵债、断供停贷,甚至会造成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 O2 `/ v+ M0 y9 x Z: g s. r
1 u) [4 x2 j* \4 p4 X7 C摩根大通预计,到2020年中国家庭杠杆率将进一步上升至61%。家庭杠杆率增加将主要由信用卡快速增长和在线P2P贷款所推动。
# ~' q1 F; P+ ~: t/ X/ i
( u& v6 P$ {, U" r
; l5 M/ X! G0 L' j y0 z) I"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当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低于10%时,家庭信贷继续增加可能会对GDP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当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30%时,家庭债务的增加会损害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增长。' [8 D! U$ C! U
, G/ m" B: O# z% w% ^4 ?5 t8 T) g" @
前面我们提到,即使不将公积金贷款等其他渠道的家庭债务考虑在内,2016年底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也超过了44.4%。这个数据已经超过IMF给出的30%的警戒线。
, _ d* L( U$ e8 L J6 ~- O2 p0 @
中国家庭债务快速上升,对消费升级、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负效应值得关注。同时,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有引发房地产泡沫的隐忧,须保持警惕。未来几年,不论是在宏观政策还是微观监管方面,都要多方位提前筹划,缓释风险。
4 j/ b; c3 u5 s X( J) b2 B) n+ n; m$ C& Q2 U9 c: H( l&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