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去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八十万亿元人民币,十强城市GDP排名基本不变,依然是上海领头,北京、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海和北京经济总量早就超越香港(专题),深圳和广州也后来居上,重庆和天津则亦步亦趋,有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唯独香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谓相形见绌。: F% a2 v' r, \# ]
* `" o# M$ n# a! O; O- A 初步数据显示,深圳去年GDP超过二万二千亿元人民币,广州也达到二万一千五百亿元人民币,以目前的汇率计算,两者都超过二万六千亿港元;而香港GDP预料只有二万五千多亿港元,过去的领先地位从此一去不复返。
2 [7 O: Z0 M6 W: \+ v" z0 Y
# o; E4 D) {) i7 x, I4 @3 t( c+ } 深圳广州双双超越香港,折射了两地经济实力对比的逆转,是内地发展一日千里、香港停滞不前的必然结果。而且这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内地持续以中高速发展,一线城市固然会愈抛愈远,二线城市也会后发先至,香港继续原地踏步,迟早沦为三、四流城市。& g# n F. X" V; k3 d9 _
& J7 |2 {$ b$ V2 ^' d/ b( t2 z
+ S- f7 q# x2 r& ?% D6 x 有人也许会说,不能以GDP论英雄,这只能衡量经济总量,不能衡量经济质量。没错,GDP并非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但起码可以衡量经济发展速度,可以体现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事实上,近年内地城市并非单纯追求GDP数量,而是同时追求GDP质量,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更是全力发展创科产业,由过去的低端加工制造基地蜕变为举世瞩目的科技重镇。
' z1 ?# Y3 o& [' t, W2 V$ H2 ], |' P9 ^5 m+ m0 ]
数字可以说明一切。深圳全社会每年科研投入逾九百亿元,占GDP比重超过百分之四。单是过去一年,深圳就筹建了八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三家、基础研究机构三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五家、海外创新中心七家;新增福田区、腾讯等三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设新型研发机构十一家、创新载体一百九十五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三千一百多家,累计达一万一千二百家。由此可见,深圳被誉为“亚洲硅谷”,绝对是实至名归。
& N% s H: k8 w$ W) B: u* e
$ X9 W8 Q% ?% H, [! m) ~5 x9 f: D 反观香港数十年如一日,来来去去依靠所谓四大支柱特别是金融业支撑大局,说白了也就是靠炒楼炒股过日子。港府多次扬言要发展科技产业,还要打造甚么智慧城市,可惜坐而论道,至今没有任何寸进。春不种,秋无收。香港科研投入占GDP比重还不足百分之一,根本无法与深圳相提并论,发展科技产业和智慧城市只能沦为空谈。
& f5 w4 W; u3 p( g+ }, q- c$ w2 o* D; ]3 q
港府高官自我安慰,认为香港和内地的经济总量比例,由二十多年前约两成下滑至近年不足百分之三,这是很自然的事,香港只要像过去一样保持“灵活走位”,一定可以因应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在国家继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仍然能够扮演独特角色,发挥所长。这显然是阿Q精神,香港故步自封,优势渐失,竞争力每况愈下,“灵活走位”云乎哉?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香港已连续三年屈居于深圳之下,深圳最近更撤销有三十五年历史、俗称“二线”的经济特区管理线,意味加速全市一体化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势必担当主导角色。而香港除了吃老本之外,根本看不到有甚么作为,将来注定只能沦为配角。- G+ c7 a/ a9 r$ U9 E- \- ?
" k( i3 i0 s' z/ x0 p5 ^; k3 q
/ B, K3 r9 Q/ _+ I: j, c
, k6 J- o$ W: h" b
“升平歌舞难长久,高朋盛宴有竟时。”曾经创造无数经济奇迹的香港,如今沦落到如此地步,归根究柢皆因政治作怪。回归后整个社会陷入政治泥沼,各种争拗没完没了,经济民生没人关心,怎么可能不沉沦?最匪夷所思的是,全世界争相乘搭中国经济快车,反而香港有些人逢中必反,连普通话也被大学生视为洪水勐兽,宁非咄咄怪事!1 l Y6 H1 I% n( ?* f# z
6 i# G' |% I) a) a)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