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网站The Drive下的战争频道War Zone在2月23日刊文称,中国正迅速推进先进隐身无人战机研发。文章用略带悲情与焦虑的语气论述说,过去十年来,中国一直悄然发展“穿透型”无人机的能力,而近几周来进度看似在加速并更趋公开化,无人战斗机(UCAV)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美国在这方面的研发(进展)已完全从大众视野中消失。2 w9 ]% c* c+ \, N5 b6 A
. }& ?" f1 E( b9 ~1 P实际上,该文开篇提及的所谓“近期中国迅速推进先进隐身战机的研发”,主要是基于本月初新加坡航展上一家中国民企展示的“星影”飞翼式隐身无人机模型,这是中国隐身无人机首次亮相国际航展。美媒认为,其造型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P-175技术验证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X-47B舰载无人战机以及波音公司的“远程打击轰炸机”方案都有些类似。同时,该文也对西方媒体动辄给中国武器在西方“找爹”的现象予以否定,作者承认,外形类似并不意味着“星影”无人战机就是直接复制或剽窃美方成果。! x3 q0 L$ D t6 I+ }; K
! I4 l+ ~) b1 |# G/ X中国版的RQ-170“哨兵”直接公开展出?
$ D2 I- V ] ^% L' B" U& b5 u) z: l1 P$ E* X! M# R9 s
文章提及,“星影”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约4吨,长约7米,翼展15米,最大起飞重量4吨,载弹量400千克,续航时间10-12小时,升限超过1.3万米,配备两台TWS-800涡扇发动机,整体上与美国的RQ-170“哨兵”隐身无人侦察机类似,应该属于以侦察监视为主要任务的中型无人机。3 q+ \ N2 h. s
- L% r$ C: C n+ b) y( a( c O
作者还注意到,“星影”无人机的研发方“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就曾展出过这款无人机,当时叫做“星耀”(Star Glory ,SG-1),今年新加坡航展上只是把名称和涂装略加修改为“星影”(Star Shadow,SS-1),而珠海航展上披露的飞行速度是600-650千米每小时,操作者可在2000公里的半径内操控该机。) { h! \; v5 T9 ~( P! C
) L# ~: v. }* h/ x* Y0 [
中国军民融合战略打造优秀“民参军”企业( G7 J/ O% w! v
3 b Y- k4 P: x. b* q' _- t
有军事观察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军民融合战略的铺开实施,有些具备相当技术实力的民企由于机制更加灵活、管理更加先进,在某些先进装备研发方面异军突起并非不可能,而且这类企业中的有些技术骨干往往来自大型传统军工企业或者国家级研发机构,智力资源和技术素养均属一流。
! R6 Y* J( i! m2 R& c# H: o4 E7 n2 i. x P9 d5 f
不仅如此,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国企与民企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传统国有军工单位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合资公司,互相取长补短合力研制新式装备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 E( A, C2 K' k* m- E+ A# }
' l! U& f, C# f U, f$ ~ y( F( T9 `2 Y
' H- y4 ] Z# a8 E3 K: F, {
+ I) v( v' C! ]$ H5 t4 `! o; G6 W隐身性能十分突出的CH-805: j9 e: L! C: y6 h
~$ T8 b# Z3 k; ]/ Z) G' a同时,美媒文章作者还注意到上届珠海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团展出了CH-805高速隐身飞翼靶机。根据官方介绍,CH-805(彩虹-805)采用飞翼布局,翼展4米,最大起飞重量190千克,续航时间40分钟,具有隐身性能突出(RCS小于0.01㎡)和自主安全飞行等优点,能够用于模拟四代(隐身)战斗机的飞行特性,协助新型对空武器的关键技术验证和战术技术指标考核,也可用于一线部队的实弹演练;可在高速靶机基础上,搭载相应设备,用于集群作战的模拟训练等,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我军对空武器试验和训练的多重需求。
3 o; L$ t. {. s! S2 J# K i9 F ^% Z( |' r8 W' T
; r1 N+ `1 O* m; _
0 x2 @5 M# O* z% z7 o新天鹰近期重大研制节点8 e8 l8 y) b! ?# V& u( g0 {4 f
( ~/ W& u8 Q8 p, J
全球第二“新天鹰”:中国首型真正意义隐身长航时无人机
! c3 p2 x1 @: K) t$ u- Q3 T+ W
/ p' E2 v, [8 x, P J* E, ~中国的飞翼式布局隐身无人机多个项目并存的现象,也为海外媒体注意到。近日,自媒体上传播着一款名为“新天鹰”无人机的飞行测试成功后的合影照片,照片虽有打码但外形可鉴,应是采用飞翼式隐身布局。有媒体称之为“惊艳世界的新型隐身长航时无人机”。9 i# s/ R' ~2 i8 c: p0 G/ H/ Y" n
: @3 ^) z, Y1 W9 S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航天科工集团(CASIC) 三院302所研制的“新天鹰”无人机近期确实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马洪忠总设计师的介绍,新型天鹰无人机“80%是新技术,部分技术独领风骚。”另据科技日报2月13日的消息,这是中国首型真正意义的隐身长航时无人机,近日性能验证飞行试验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由此成为全世界第二个具备该类型无人机研制能力的国家。由于技术难度高、投资规模大,此前只有美国具备此类无人机的研制能力,俄罗斯及欧洲还在开展技术攻关,尚未取得突破。7 |/ I( P& f3 T9 S
1 J( {+ o8 s7 h0 E
据介绍,研制方将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航天技术融合应用在“新天鹰”研发中,自主掌握全部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快速突破;该机采用高气动效率布局,续航时间长、载荷比能力高,飞行效率与干线客机相当;采用多种先进隐身技术,具有临空侦察能力;采用全自主控制技术,能够全自主起降和飞行,并能根据传感器信息自主检测飞机状态,进行系统容错与重构,完成特情处理,具备精确跟踪、稳定控制、自抗扰等高品质飞行能力。) S6 |1 a3 n6 A1 U8 c
4 ^2 x& N7 _$ h9 p" o' m可变机翼无人战机现身成飞?
; X" }: L* B' S7 v3 Y
' L8 Y' v# D5 ~$ @6 K( W! j文章还提及,近期自媒体上还曝光了两张照片,被认为来自中国首屈一指的飞机研制方——成飞,尚不清楚那张模糊的照片是不是新式飞翼布局无人机的缩比测试模型,也无法确定另一张照片显示的“未来空中无人机”与第一张照片是否属于同一型号,但有传言称:在不同的任务模式下,这款无人机的机翼是可调可变的,高空持续飞行时机翼更细长,做机动动作时机翼可变得较为短粗。/ G" u6 ?6 D3 V/ F3 h3 } L$ o0 B9 S
+ d" }: g9 H3 l) N
“利剑”无人机2020年左右量产?
' f- T2 B6 V6 h. G
6 J1 A' L+ [ E* W: d" \" r7 I2013年曝光的“利剑”无人机也受到外媒关注,美媒文章的作者提及,该机是航空工业沈阳所设计、洪都公司制造的,定位于体型较大的高端无人战斗机,可携带两枚2000磅级别的制导弹药,配备卫星通讯系统,可以在远离中国大陆的地方执行任务,作战半径是传统有人驾驶战机的2-4倍,预计2020年左右量产。
9 y/ n; d R' p( S; B; f5 B4 h4 g; i' o
总之,美媒这篇文章在前半部分列举了中国在隐身无人机研发的动态进展,后半部分列举了美军在此类项目上的反复摇摆与纠结,虽然也提到美军的项目可能在高度机密的状态下进行,并不为公众所知,但结论还是面对来自中国的追赶,如果美国不提高警惕,战略天平就会反转,而文章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词是“dollars”,终于露出了整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为军工集团争取更多拨款而摇旗呐喊。
. K [# T: r7 C+ P
- E; @' u K3 L# s, S3 A, M: M0 q6 b实际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新式装备研发的相关报道不时曝出并让广大爱国军迷振奋,但也应看到,我们虽在一些领域的个别技术上有赶超之势,但整体而言,与世界顶尖还存在相当差距,砥砺前行依然是我们不变的决心。
2 o7 q% m6 V/ i) C) A; @/ R# `$ j) f"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