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每日时报》2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不战而胜 / |4 V$ s3 r3 |: u
, c+ L/ O% K) F2 s% o, G8 \1 g- l" H1 x! p; I
“在美国全力打仗的时候,中国则在做生意。”知名作家瓦利·纳沙尔在《可有可无的国家》一书中写道。在笔者看来,中国坚守和平主义精神,从来不支持亚洲或者该地区的任何地方发生武装对峙。- e0 c* O Y+ |3 n0 j. w6 H
8 D5 t4 y1 R: f' Q/ Q+ L
去年,中印洞朗对峙事件最终以没有发生武装对抗而结束。事实上,中国避免了可能导致对峙情形的局势升级。在台湾问题上也一直保持有意义的克制。北京知道交战会将其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置于危险当中。无论是印巴交战,还是阿富汗和中东地区正在发生的动荡,中国没有介入任何一场冲突。与美国军事干涉不同的是,北京正努力通过经济和企业活动使自己的主张传遍各个角落。' B0 \; E' v5 V) z
" s' y9 n! G* t) O
在南海争端问题上,中国竭力避免与东南亚国家发生武装冲突。这些争议有时会变得更加尖锐,原因就是美国进行干涉和站在中国对手的一边。很显然,北京没有因为挑衅而失去理智,但对于华盛顿的包围战术——通过与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和印度走得更近来严格控制中国周边国家——也绝非不闻不问。基于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中国把“一带一路”倡议视作马六甲海峡——中国的大部分商业运输都依赖这条航线——之外的另一个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是涉及众多国家的一个大工程,其中中巴经济走廊就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d- r. n& C1 ` \6 ], {8 R
l: T1 h* ^2 t3 ] l* B6 d 中巴经济走廊起自瓜达尔深水港——离要害之地霍尔木兹海峡不远。美国不想让在战略上俯瞰霍尔木兹海峡的瓜达尔港成为中国海军的前哨阵地。因此,美国和印度、阿富汗通过在巴基斯坦煽动动荡而找到了一种“共生安慰”。美国抱怨巴基斯坦对塔利班一些派别软弱主要是为其迫使巴基斯坦离开中国寻找借口。与恐怖事件发生频率下降相反的是,为巴基斯坦不同工程项目工作的中国公民遇袭事件看来呈缓慢上升趋势。没有理由认为这些有针对性的袭击事件是孤立的。因此,巴基斯坦需制定更细致的安全战略以确保中国人的安全和挫败敌对人员对这个国家和破坏中巴关系的企图。
8 l1 q8 _& A7 B( M( x
2 `% w- m8 I( X) a2 S: \8 C 巴基斯坦领导人必须集中精力评估当前形势,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完整和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形势复杂主要是因为中国因素: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和巴基斯坦其他战略工程的巨额投资为其提供了增强其地区吸引力的机会。这与美国和印度并不合拍。巴方承担不起中断与中国久经考验的关系的代价。8 c" J Z q. o' J2 y/ r
, G6 u' o1 b3 b$ b: ~8 L, o 中巴经济走廊的成功实现将预示着巴基斯坦战胜其对手。孙子的忠告在这里仍然有效:战争中最伟大的胜利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中国一直不战而胜的原因。(作者M·阿里·俾路支,陈一译)+ Z% p4 m+ c3 Y9 j d/ q8 y/ N
" e! X5 q1 V) H- z) x1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