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媒体却不约而同对中国经济数据产生质疑,从而担忧中国超预期数据的真实性。
, r! k" f: i8 k! |6 e
* b' g* G* x d- q+ a1 W# _- t长期以来,国际媒体和投资者对中国官方发布的经济数据持怀疑态度。首要原因是,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每个季度的增长都非常平稳;其次,地方政府公布数据相加之和却大大超过中央政府公布的数据。% H" E C1 c" Y& i6 I7 c' v2 v" [
& A3 l5 K4 v3 V5 V' U这些长久以来的质疑在去年辽宁首度承认数据造假后得到证实。今年年初,又有更多地方政府承认经济数据造假。2 f9 i5 [( ]* Q% j0 R% P
3 d4 v: r5 P2 K8 o4 _/ j7 r
专家分析,经济数据造假与其说是中国在欺骗世界,不如说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中产生的副作用。' n. i7 @' d0 c3 o2 Y
# L, k* D' V' g
6 F3 `/ B5 _; u4 O) {; p下个站出来的是吉林?' v, E' ]( c( t2 [ r, v* K
+ h% y/ _; e4 F+ d* L/ _' g2017年1月,在2017年辽宁省“两会”期间,省长陈求发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承认,东北重工业省份之一辽宁省2016年GDP虚报23%,2011年至2014年则存在财政数据造假。0 ~: I8 m) n: a6 r/ n3 F/ }' [
1 V1 X M* j' `1 i$ k今年1月,各地方政府又到频繁召开“两会”和年度经济工作会议的时间,经济数据造假的问题再次浮上水面。3 v: b; v8 Z& x8 [3 m2 r; g
0 x6 h0 H5 r1 i1月3日,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上,区党委公开表示,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0%。
- E/ u; p% `" D; H6 J9 x
8 W6 G$ m7 Q9 ^ M其后,天津滨海新区在“两会”期间承认统计口径存在问题,2016年万亿生产总值从一万亿元调整为6654亿,缩水近三分之一。, i( g& A8 H2 K7 e/ G
. P4 T0 u# J7 c9 ?8 P内蒙古“自爆”家丑并非无迹可寻。BBC中文记者梳理中纪委官方网站发现,去年6月中纪委发布文章对内蒙古直接点名,称有“经济数据造假”的问题。
5 p8 Z! T7 r; t7 a( h% R6 T* A/ {! M. H& @) G3 H7 M) ^( X+ N
一同被点名的还有吉林省。而该省将于2018年1月下旬召开全省两会。届时吉林很可能会迫于此前中纪委通报的压力,承认数据造假的问题。3 k2 }% @! L" R7 i
0 D8 i0 _9 _- N: E; V: ^
北方省份成重灾区, E U# w- @$ K+ s! K$ M
% [1 Q4 T3 B: [
$ a) T c# i5 t
! U, S5 e* N7 q, b! B3 x c# n ?值得注意的是,辽宁、内蒙古、天津,以及被通报的吉林全部是中国北方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一些资深投资人也注意到该现象,并表示这凸显出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 z. a# v' j+ J! @, J5 K& ?6 o
+ n4 q) |% T# \( d0 Y北方各省经济动能依靠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为动能,以及内蒙古、山西等资源型经济体。面对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中国长久以来“官出数据、数据出官”的氛围中,数据造假成为压力下的选择。; g: }1 A. b+ z4 N8 E6 i- P
# V. r5 k) l: ]* @& z' s; e2 b
( o! x0 P( e* s. s, o
% }0 M3 {/ S( ^( P4 g数据造假凸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X d5 {" t6 W* z6 g; P
3 ~ h2 t+ n( N. X
业内人士向BBC中文记者表示,数据造假与其说是中国在欺骗,不如说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的一个副作用。“这并不是系统性地造假。中央不想看到假数据,他们也在挤'水分'。”
, ~% `( K: g2 W8 l. r. r1 d1 a6 I4 ?0 t( z8 h" \5 g, ^6 h
以2012年为例,如果将各省自行公布的GDP加总,将超出全国5.76万亿元,相当于香港当年GDP的3倍有余。这一数字在下降,但直到2016年,依然超出全国数据2.75万亿元。
5 E+ [+ {# N2 Z: t/ i# F! R4 |! \0 j( f4 L' W* W
一位中国统计官员向BBC表示,“水分”一部分来源于在技术上疏漏,因为现代经济复杂,跨省的经营情况极多,在统计过程中会出现重复统计。% w F! w, O5 R' l8 R
o1 @9 u. }$ l3 f. g4 {
但更深的原因来自中央和地方对经济数据的诉求不同。这名官员表示,地方官员“求政绩”,所以有虚报数据的冲动;但中央希望掌握真实数据,以做出正确决策。
* Q! t4 ?# B8 M2 H) Z; N
8 |1 F3 V$ Y6 e( C+ o经济数据造假牵动不少人的神经,因中国有惨重的历史教训。山东画报出版社一位主编冯克力在其微博上表示,“财政数据造假,与当年大跃进放卫星如出一辙,到头来苦的是地方民生,是老百姓。”
" x" T8 v) c: K P' I- a$ V x! b/ ] n O0 F
“大跃进”和“放卫星”指的是1958年至1962年中国在政府领导下试图实现工业和农业上不切实际地增产。为了满足不切实际的增长目标,各地农村开始虚报粮食产量,成为最后严重饥荒的成因之一$ j( `/ ] X4 W5 D
1 w4 y1 N& K t*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