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弹射技术是航母舰载机起飞的三种方式之一,另两种是滑跃起飞、蒸汽弹射。中国现役航母辽宁舰和正在建造的首艘国产航母使用的都是滑跃起飞方式。美国现役的11艘航母中,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都采用蒸汽弹射技术,只有去年服役的新型航母“福特”号上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不过“福特”号在电磁弹射这一前沿的航母起降方式方面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仍有一些问题无法完全解决。$ u: b& C; n8 n9 z6 x
% ]: I" a+ U+ @8 U8 h2 @2 u' r 电磁弹射技术相比传统滑跃式起飞、蒸汽弹射具有更突出的优势,主要包括电磁弹射系统对飞机的损耗更小,弹射飞机的效率更高,发射周期更短等。
3 K* |1 p7 |2 \8 h% A, v
5 u0 N/ d! C' C5 V! v 多年以来,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的马伟明院士在两会期间面对各路记者有关国产航母何时使用电磁弹射器的追问,最常用的一句回复是:自己只是技术研究人员,具体采取何种方案不能问他,要问军队高层。( ?1 q7 x/ f5 q9 r, I" z
+ D( Z6 [+ s# v$ T( ` | 针对军队高层的最新表态,一位相关人士1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军委领导的表态是一个鲜明的信号,这意味着在新时代强军思想的指引下,科研成果要确实用于提升我军的信息化水平,提升部队的战斗力水平,缩短和世界强国在装备上的差距,这也是对奋斗在装备科研一线科学家的巨大鼓舞。而马伟明院士团队成功研制的世界一流电磁弹射技术很可能应用于下一艘国产航母上,成为新时代科技强军的号令。+ d, W, u1 ]. v5 f
; R- w+ {, ~3 U- I) d 在新型国产航母上到底使用蒸汽弹射还是电磁弹射一直都有多种说法,航母专家李杰1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不支持使用电磁弹射技术的人士认为,中国不应跨越蒸汽弹射的阶段直接进入电磁弹射阶段,主要是出于要稳妥的考虑。3 b- x+ T* X0 M! e( a$ J
* b% h) s2 p' ~3 A) y1 G$ N$ z
不过,从科研成果的实际水平来看,中国应该具有应用电磁弹射技术的实力。马伟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舰载机弹射起飞技术完全没有问题,实践多次也很顺利,有信心运用到现实当中去。" f; J# d" @# ^2 D6 k0 R
+ }& k0 b. U2 O9 j" s1 T 美国“福特”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艘装备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但马伟明表示,中国在舰艇尖端电磁装备研究方面的实力超过美国。另外,中国海军专家此前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我军歼-15舰载机已进行了多次陆基电磁弹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上舰指日可待。
7 c; }- W. G% J4 z' K" L# Z( B% t/ b# K+ ^
李杰表示,要想将电磁弹射技术成功运用需要一整套系统的配套、完善,并不是某一项技术的孤立使用。首先要有电磁弹射试验的实物化,要100%成功;此外,马伟明还研制了中压直流输电网代替了原来以交流电为基础的系统,以达到常规动力系统也能保证电磁弹射电力的需求。此外,还有舰载机也必须要满足弹射需求,机体、相关部件等都需要重新设计,在材料、强度许多方面都需要重新设计、试验。
7 G* p; u b7 W3 M S7 S: J5 z. r: i6 k) q, K! p
李杰强调,航母电磁弹射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大工程,并不是每一项都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才能上马。这好比手枪和子弹的关系,手枪先进,子弹还落后一代,不能为了等子弹就把手枪搁置起来。而应该是把航母设计出来、相关系统设计出来,在这个前提下加快对舰载机的研制,新航母、新系统的研制必然会促进舰载机研制的步伐。因此就目前而言,中国在舰载电磁弹射领域已基本突破所有难关。在新时代科技强军的号令下,科技优势要转化为作战胜势,明显具备高战斗力的电磁弹射技术不会被束缚在传统观念中。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使用电磁弹射技术可能性很大。
2 {3 A8 ]- b- n i
- u# ?- N2 Q. j; B- \0 P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近些年中国造船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多个大型造船厂都开始或者已经具备建造航母这种大型战舰的能力,未来中国完全可以同时或先后在两个或者多个造船厂开建航母,比如在大连造船厂可以充分发挥建造与改造滑跃式甲板航母方面的技术与经验优势,而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则可以研制和建造采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而这几家之间可以良性竞争,相互促进。8 x$ R, @- W" c2 D( |+ B
0 u* K0 y, R, Q9 H,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