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新闻网24日报道称,由大陆航天科工集团四院研制的超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2018年春节期间将点火验证关键技术,2018年第二季度将进行全尺寸验证试验。这款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超过4米,大幅刷新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世界纪录。此前纪录由美国保持,直径3.7米。报道称,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快舟”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超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将应用于“快舟”系列火箭上,将把“快舟”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由1吨级提高至20吨级,其中“快舟21”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20吨,“快舟31”固体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70吨。运载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发射成本将进一步降至每公斤5000美元,与当前国际主流价格每公斤2万-3万美元相比,极具价格优势。
, u/ X1 X. U! ?1 _7 B7 t
$ S# i7 H5 u: {* u6 i- R0 p6 m
$ q4 x' ?& E8 B文章称,2018年上半年,“快舟11”固体运载火箭将采用一箭六星方式实施首飞。起飞质量78吨,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500公斤,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000公斤/700公里,主要承担400公里至1500公里近地和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微小卫星单星及多星组网发射任务。
/ s, m. O+ l% }, G4 t! |
5 H4 o6 }! P, z6 a3 e* ?5 D$ z' m+ P1 I7 [, t. c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大陆专家表示,液体火箭发动机与固体火箭发动机互有优势。目前经常使用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和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的比冲远远高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也就是说单位质量的液体推进剂“能量高”。这意味着如果发射相同质量的载荷到相同轨道,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运载火箭要远远大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火箭。而且载荷质量越大,迭代后的固体火箭相比液体火箭就更重。1 p0 n. v7 i: i$ i" v
9 C$ {3 o+ O3 g$ E+ _% L# @: o
* x7 P* }4 v+ W/ z不过,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简单,无需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泵和输送管道,可靠性、勤务性都比较高,所以固体火箭较多的是作为大型火箭的助推器。目前西方的大型、重型运载火箭多数使用固体火箭作为助推器,印度的大型火箭还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第一级。美国航天飞机的两个大型固体助推器直径超过3.6米,两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起飞推力占航天飞机起飞推力的83%。如果中国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成功,无疑是未来重型火箭良好的助推器。
0 g5 z. \0 a9 h) L6 w
) z! j$ ~+ V/ t! D! N9 g)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