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尖锐批评了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称在其忽视纵容之下,中俄两大对手突然崛起,对美国的国际地位造成了重大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对时代重新定性,称地缘政治已然重返,世界已然进入了以竞争为主题的时代。其中,《战略》毫不讳言地将中俄认作“挑战美国权力、影响力与利益”的对手(rivals)。
+ l: }2 @' `% e* N/ b9 K% K4 U$ c1 T; K- p+ W+ [- ^. b3 j( K, I
这一时代定性和对中俄的定调意味着,美国将长期对华进行对抗,也将长期坚持对华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即便继任政府试图淡化中美之间的对手关系、在具体问题上强调中美合作,从而对华保持平衡,两国间的竞争领域也并不会因此得到缓和。
. ^& e" ^9 D: P$ ^# u7 n/ C9 Y8 x0 j( ?( F& h( G3 o! b+ `" g) E
但现实来看,即便《战略》剑指中俄,在这新时代的战略交迭期,美国也正面临一旧一新两大威胁:一是自911之后如鲠在喉而久久不散的恐怖主义阴霾,时刻威胁着美国的本土安全;二是中长期中俄两国快速崛起,在军事上反制美国的力量投射,对美军事霸权及全球领导力发起重大挑战。如何平衡这两大挑战,将是美国安全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取舍。
. o, y" ]) U" O, `& g
2 X1 @7 o s1 Z: C( v! n( o7 S) m: P, ~" l H( b
3 p0 i( M" E/ g/ k; X" u
) d" I& ?$ X7 y3 W2 P9 @0 v 从美国的角度,《战略》中也有现实主义战略收缩的体现。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再次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战略也一改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的地缘战略,转变为宣扬价值观、同化世界的软实力战略,并在全球范围积极扩张介入,从而陷入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泥潭。奥巴马任内力图从两国撤军,但也在阿拉伯之春中选择了遵从其价值观,牺牲地缘盟友及国家利益。6 E: o# G) T1 r% q
1 U4 E3 G' C8 f: g* j
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在价值观与地缘利益的选择中则十分明确,采取了轻外势、重实地的地缘战略,外交上则大幅收缩,将目标和能力重新对接,表态不再将价值观强,而在资金投入上则明确一切以国家利益优先,并称之为“原则性现实主义”(Principled Realism)。% E2 o/ Y9 g/ i" S X1 C9 ?
9 B/ B/ q0 E% p; W: O; W$ J
为此,《战略》提出了四大支柱:国土安全、经贸投资、军力科技及海外影响。而这四大支柱中,国土安全与军力科技的部分则阐述得最为细致精确,在内阁的成员配置上也最高,可见四大支柱中的重中之重是维持美国的军事霸权及本土安全,目的则是以硬实力维持、乃至于重振正分崩离析的世界单极秩序。
- O, g+ w4 E, |
# Q! E( b2 ^* I1 e, }% w 考虑到中俄近年来在军事方面取得的长足进展,以及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美国正失去依仗传统力量的安全感,而其国防部高级将领所撰写的《战略》,将中俄两国视作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和对手也几乎是必然。可惜的是,“对手”这一称号,无论中美之间战略互信与否,都因竞争关系板上钉钉,可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 c5 g: p4 v- n5 X2 s4 O, y7 R0 Z: ~) W% y+ x
相比美俄,中美之间的冲突则更为复杂,主要存在于三个领域,也就是《战略》中提出的后三大支柱:经贸、军力及海外影响力。其中经贸关系中,最为迫切的是市场开放,因而美国反复强调贸易互惠原则,联合主要发达国家对华施压,并对内强调科技创新,吸引海外人才,同时对华扩大能源出口,从而促进本国就业,缩减贸易逆差,最终赢得经济竞赛的胜利。
9 Y9 P% M! F, Z8 k, M0 ~4 e
6 Z K7 R! Y4 a; }5 r2 c 在军事上,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将装备更新换代,加快国防采购,扩大人员规模,转变短期的战略思维,增强情报能力,融合盟友力量,形成全方面联合作战能力,并综合政治压力、经济制裁等手段,以优势的军事力量威慑中国。在制造强基壮大军力的同时,美军也会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更加强硬地应对例如太空、核武器等战略威胁。2 k1 O% u3 i( Z
" ^% S! v& D/ z; E5 L0 x- U
但是在经贸和军力的两大竞赛背后,最为关键的则是科技进步,这也是中国对美国真正的挑战。美国及西方各国对于中国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先进的高精尖科技,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高端生产力。《战略》则对华采取科技封锁,一方面加强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对华在美投资的审查,另一方面通过各方面手段阻止科技外泄,包括拒签来自“指定国家”的理科生,防止将美国的科技偷学回国。在此政策下,想必未来中美科技界的冲突将会愈加尖锐。
" X3 _$ N W$ n2 e' [
8 u0 _0 M# f. T; R! K$ [ 至于海外影响力,美国最忧心的是,中国正通过贸易基建将小国纳入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轨道,并依此扩展海外军事基地,从而挑战美国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其战略核心是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强调基于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挑重点来平衡中国在第三世界,尤其是非洲、南美、亚洲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这一点不得不说是《战略》的亮点。4 p7 `9 ~: |% }& `0 Q# d- g% }% t
4 Y! u% E; u) p* |+ I 当然除了国家理性,《战略》也不免带有特朗普的印记。其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使其更倾向霸道而非王道,因而“美国优先”,别国靠边,重军事轻外交,重单边轻多边,通过耍脾气赖脸皮多方要价,并兼用军事威吓,迫使各国对其就范。
8 _: c" V, t/ R& r9 `3 `# y' @+ H Z' }% Z- Y+ a+ f. X7 L
作为特朗普现实主义的体现,《战略》的地缘政治、权力平衡的色彩十分明显。《战略》通篇权力平衡一词在关键处出现7次,可说是反复强调,尤其是在文尾的具体区域政策中得以体现。整个战略以合纵盟友,合围中俄的意图昭然若揭。
1 M5 L9 b" d: \! p3 ~$ n6 i1 ]0 D- S$ @( ^) G
放眼印太地区,《战略》试图联印制中,将韩国整入东北亚反导体系,拉拢东南亚的新越印马,联合澳新拉拢西太平洋各岛,对其开展基建援助,反制中国通过太平洋岛国突破第二岛链的意图,其重点也值得细细品味。
5 j7 Z2 D/ @8 M2 a7 t$ x; E) J6 D, L% P; g3 s) f) u. B0 e7 B( d! J7 n+ |9 q
此外《战略》意欲联合欧盟经济对华,军事上制俄,在中东扶持沙埃两国,联合以色列平衡伊朗,在南亚挺印批巴,平衡中国地区影响,在拉美孤立古委,以反腐之名拉拢各国,而在非洲着重与中国竞争影响力。如此全球性的平衡反制战略自冷战结束后便从未有过。
( l* T8 b5 a0 C1 F/ ~3 T% x/ ]7 {' c6 q2 m; r) I( i1 I) T! _
当然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正受到自身的掣肘。在放权中美国弱化联邦政府壮大私企,造成了政府空心化,高赤字无法支持基础研究。另外,近日共和党推行的减税也会加重财政赤字,不得不增加借贷,使得美国在科技创新和基建投资上严重依赖私企的合作,其中跨国公司在不同政府之间平衡则值得深入研究。: k! C% p6 E$ Q o/ I" L
$ R- B o1 Z8 _$ o L5 w3 t
, D1 \& z1 n2 p$ ~) h- a9 H2 J4 P6 _# V: K/ O$ s$ Z
另外,《战略》成功与否同时取决盟友合作的意向,尤其是印、韩、澳等关键国,都正试图在中美两国间找到新的平衡,如何与这几国处理分歧、交好关系,则将成为中国周边战略态势的重中之重。& r8 c' c/ E# j( f
* R; m x! v1 V& Q# S 同时,中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尽管特朗普上台后在内政外交上频出昏招,但在军事上任命了最实至名归的将领操持国务,国防建设方面按部就班,甚至在第三次抵消战略上小步快进。同时国防部拜几场战争所赐,免于空心肢解,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动员力与长远的远见。应对这样的对手,中国切不能掉以轻心。
" C: W$ F5 Q# u# F9 i8 Q# K. ~. K- p8 _8 {7 l3 Y* b- U" {+ D
然而更重要的并非中国对美的应对措施,某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代已经不再,对抗竞争也意味着将中国放在了平等的对立面。因此,中国也应该时刻保持战略清醒,在处理关键邻国的问题上保持克制,积极争取,以防各国联合,形成具有长远损害的对华军事联盟。
& `2 M5 y% Y# ], e: o8 q! p9 E- b' R' g& k' ]9 F5 X
当然最可惜的是,尽管中国正不断释放善意,表达与美方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构建务实共赢关系的意愿,中美关系仍然正走向冲突边缘。而这冲突的背后,是美国难以调整的“世界第一”心态,以及世界权力交替这一命运所布下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究竟应当如何应对一个敌视自身的美国,同时维护和平稳定的世界格局,将会是未来三十年最大的挑战。(网络外交研究员韬平)
2 ~3 x4 T; t% g/ S4 u+ a( D( u( G2 I/ | q% Q! K j- v. x-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