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主导下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一个被很多人认为是导致了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几十年的惊天阴谋。" a6 X- [6 ~/ \) y
' F) p! o3 H# Z9 w
什么协议能如传说中这么厉害?8 t+ m0 X% M& |8 S. H+ i
6 Y$ p5 w, K7 |" v这得说回19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面临了美元汇率过高、对外贸易赤字和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的危机,贸易赤字一度占到了GDP的3.6%,经济极度不健康。而彼时的日本呢?于1985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其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资本疯狂扩张。7 W; K1 {3 K, C# }2 U. L- M" K; u
9 z; r! F5 d2 L( l于是,为了提振出口,美国国内出现了一种声音,用行政手段降低美元汇率,拯救美国的出口。事情进展地超乎想象地顺利,1985年,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国财长齐聚纽约广场饭店,达成了“日元与马克大幅升值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的协议。
6 ?3 Y9 y7 w3 ^# L& h8 ^# s h3 R% l H7 J# c9 Z, E8 c6 B* c
2 p K) D: w8 K8 F7 Q" T! Z3 h+ d! Q' \% s0 [" T' H( b
此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了,日元大幅升值,1985年一季度至1988年一季度,升值54%,然后巨大的经济泡沫被刺破,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停滞,也就是经济学教材中著名的“lost decades”。1 X8 E, X9 e, G e. p& J
& x) [+ E' W- q2 y9 k- u那么,日本的案例跟今天的中国,有没有可比性呢?这一次,美国税改消息一出,就有很多人开始哀嚎出“冬天来了,资本荒来了,好日子到头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 ]7 P- g3 P0 y
* j" p3 \1 _) D% ~, i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最重要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面临很大的升值压力。这一局面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极为相似。
+ Z! }: `% _6 \, i- U* v* \; E1 ` n2 w& L% G5 y% o
但问题是,这一逻辑合理吗?' O. ?( ~5 h: h( h0 T! V. e% T
- [4 W% k3 i2 O9 r且不说,在今天愈加自由的市场经济下,仅凭单一的行政力量就能对别国经济造成重创,完全不现实。即便是在“广场协议”的案例中,汇率变动带来的最大影响,也并非是产品的输出、输入,而是资本的流动和与之相应的财富效应。
7 B4 r+ v" D& p( l7 f7 B. `) i8 ]+ b. c, L
因此,将日本“失落的几十年”完全归咎于“广场协议”,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是很牵强的。将美国一国的财税政策,单纯看做洪水猛兽,也是不对的。: C8 q- \) A3 s! w) L# C5 m, z, U
4 t3 B) O3 O/ O: [' J3 S4 L
; p' y+ f6 ]; ]: q
2 k* O# l" r6 p/ Z5 q: F% }
1 W- v7 e, T& T" W3 O! Q+ k" r思考
, B! O1 Z7 y6 y2 U
/ X3 w" M& n' s9 g' v2 I我们当然不能小觑美国的税改政策,但是,情况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
. j, f4 S. N+ J" L1 q, O3 R2 b6 a& |$ a9 O$ p, d
设想一下,如果美国大幅减税,进一步拉大与发展中国家的税务负担差距,其他国家有没有可能在资本外逃等一系列压力下,也被迫做出减税等其他财税政策的调整呢?事实上,英国、法国以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已推动减税立法。而如果这一设想真的实现的话,这一轮全球减税战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美国减税的政策效应。5 B( y* D* g3 a4 M2 k
0 l l; Z v1 m3 K' z; p. c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此前我们所作的分析都是基于一般经济学常理的判断,而现实中的经济活动,远比理论要复杂难以掌握地多。
3 W9 m. ^1 E2 u8 u2 i$ y8 [# F. Z& w9 s/ A2 q" U" s, z$ `" O
从美国国内来看,美国减税真的将百分百推动跨国企业回流吗?不尽然。税率仅仅是影响企业投资的因素之一,其他包括宏观政策、商业环境、人才条件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Z/ ^; l$ T7 I
- l4 i& ]3 ?& e) }3 ~# A7 S2 O- B" p
而在梅新育看来,单一的财税政策,也很难提振美国经济,还需要跟接下来的福利等一系列社会改革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这一点,自然也是跨国资本需要审慎考虑的。
; e$ B9 `! q: H$ R7 \, _/ M$ Y! ^' l* \, n5 ?5 l
梅新育指出,很重要的一点是,“从特朗普访华称中国的政体适合中国人民,到近期一系列的动作来看,他偏向于减少对外部世界的干预,专注于本国经济改革,激励生产劳动……这个构想对中国乃至外部世界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中美不是敌人,美国专注于国内经济发展,提振其经济,对我国也不是坏事。6 L6 S* }8 l: m' b; O6 y l
0 O8 ]0 k- \2 A/ [7 E
在梅新育看来,当下的中国最应该做的,还是专注自己的一系列改革,不要被外界的动作乱了阵脚。美国的税改或许对我国有一定的冲击压力,但这同样可以转化为改革的契机。% H4 O5 g$ K* m. i" f& I. j
$ A- }$ K! n9 W, y
当下中国的财税依然存在一些潜伏性问题,比如税率较高,转移支付和减免太多等。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对减免项目、转移支付优惠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同时降低税率,那么中国的财政改革也将迎来广阔的空间。
2 _ T3 u3 ]0 m. P! ^9 I1 t9 ~& ~. Q E
在这一过程中,专注自己脚下,拓宽税基,赢得更加公平、安全和可持续的财税政策,重振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活动,才是当下的中国,最该坚持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