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何女士是一名博士,在悉尼科技大学任社会政治学高级讲师,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 C& i: A" k( A6 v V
! m$ s3 ~# P& s! k( H! E
! P9 T6 ]0 A4 W( b7 i, A9 _
& H4 ]! q1 n! x' |. K) L0 P她回忆说,“精英中学很棒,他们鼓励自由思想。” 她对昔日同窗的评价也很高,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i) ~2 @ M0 j* u A0 s1 u, T2 h
3 L: ]: V) E; n/ i: k" b; V, Z" W( M+ _- C$ b
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进入精英中学?何女士给出的原因是——亚裔孩子太多了。
: V5 d& G$ c3 ^) a( S0 F/ ~1 Y6 l6 h/ m/ a4 g
# Z8 \+ c# _4 m. ?& G& N0 }5 k# Z
! b: n/ w' \5 n, {8 R5 V7 H/ |
8 k6 J+ G O) J& X* P- L3 T' ?" f
/ l$ S% j( j& ~2 q$ i$ i+ i! Q& x) w# }7 T p- f* f k
X0 q1 q6 @3 J! q& z( Q' U4 x* _' x; [$ W, G* x) W3 v
何女士与女儿 图自ABC 下同/ o+ X+ I2 m) ~# H
3 Z3 G" w1 y" K
& s( ]# M7 h+ @1 H$ Q
" g3 `$ D% p# G F/ y
' q& h9 c7 H. g" U. U7 A& ~% L' M- D; i
: t/ y) J7 M7 u) w0 O4 w8 @) V5 n+ X1 |* r" e
据ABC报道,1991年,何女士从澳大利亚一所精英中学毕业时,亚裔学生只占少数。" b- j7 b1 x F% H) M
0 f p) @5 [, g: ]4 W$ \ L
, u6 r: F* m+ |7 w7 }( b, X% m6 D5 \, X
而如今,在新南威尔士州的20多所“全精英”中学及25所“部分精英”中学里,许多学生拥有亚裔背景。一些教育评论家估计,悉尼的部分学校亚裔学生数量更高达90%。( ?! G/ d" a' v9 {9 c0 C
1 V3 E- ?7 h; S8 D* l) E U) [) D2 K$ ]& b3 \5 S' k
" A6 v3 l: Q, A# }7 a# W何女士表示,她不希望孩子们进入这种种族失衡的环境。
4 r: k) P1 T6 T- z* D# t6 i7 o) D- R8 D/ q2 u; R. G- {- K2 l
, V. ]8 Q9 Y, T3 k2 Y& @
' \* ]+ u- g- p4 X& f/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孩子们在校内有系统地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多元文化。”她说,“但在一个不能反映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学校里,上述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T7 b5 E. t. Y7 J3 b
4 v O( A% S* F5 u9 x8 [$ E
, X' O% D, D7 k( }: w
`1 |, d, y" L0 v: p A& E& ]( p; }$ T
- \. E O& S: G
3 t( v2 |1 h4 W, D! _
0 g5 J* a. K" X; Y2 d8 X/ }; B" U# Q; c8 _1 X" ^/ g1 i
尽管在教室里并没有什么种族冲突的现象,种族依然是影响学生们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重要因素。. [2 b4 b5 ~& K. @, J) j8 c& j- g
6 {) S; M" X6 s7 o
2 I( r9 y( x8 L! p4 H# J
! a: }7 }! P2 Q1 V在部分精英中学,却出现了种族小团体。
, e( h: e1 U% A) ?) b( U/ k+ u* b: c# F" e. `$ l @% x. h
. \% Y- E6 P) D9 m
6 k1 R, y! m+ X2 Q15岁的Trissha Varman,出生于马来西亚,她说在他们学校,南亚裔学生往往会结成小团体,这些团体被戏称为“咖喱族”(Curry Group)。
8 i( P) e# v, D
) i/ `5 s1 ?4 m4 }. ~7 j6 x0 x7 B/ N! N
, S" F; {, t( j* ~+ D而同样就读精英中学的Alissa说,白人学生组成的小团体被称为“Skips”(得名于曾风靡全澳的儿童电视节目中的宠物袋鼠“Skippy”)。
, c6 ]4 t) F' r- X) r$ N; d- k+ Y2 p
" O' q/ f' A4 V$ P6 e% i, R
6 { j" `7 a3 g. g$ C$ I8 w& J何女士还在采访中提到“亚裔五门”(the Asian five)这样的词,指的是亚裔学生擅长的数学等科目。
8 Y- X7 p, j/ s, W; E( {
) R6 b+ k$ p% B
/ z1 n' l9 u4 I
2 d# M$ c/ k! _. [- c$ W“亚裔五门”与“白人科目”(white subjects)相对,后者主要指辩论、体育等人文学科。
7 K! L. ^+ p& c- B0 f+ O# W4 A [3 v5 n, K' z$ {1 G G# M
& m1 s$ d" o3 ~! n4 |3 U1 P/ a$ N
" K3 g( x3 {! t就是这种区分让何女士不安,“作为在澳洲长大的具有移民背景的第一代,我比其他人更想要融入。我不想被人用种族来定义不同。”
6 ?. b( S5 g- m# L, A% ?( l5 m1 K4 Y1 G" D$ C) u/ H0 ]# c
. w, F- w5 ], ]8 n6 U6 k. t* j- C( J* T& m& a* ~7 {
0 Y, S8 x+ ~0 n) v+ i& B
2 a, n5 ]8 n, q7 a( `7 c
3 M. T8 ]4 n- g3 @/ \; M6 r4 F% \9 d
( o. a+ x8 S4 n9 Y3 j- q) ~; J- i4 p
* D3 }' N" \$ D6 L- ^0 }) l' S. B0 s& M0 J, K1 y- y
她强调,以种族这个有色眼镜来看世界,是不健康的,她希望对种族,民族以及教育问题进行更广泛的讨论。* m. M' r3 l' [% v
6 O3 R+ W: }& _
- O& ?( i1 M& p* K( p5 Y" r
9 w6 x4 b" x( @( C
“我认为种族问题在那儿,已经清晰可见,人们却不知如何谈论。我想通过研究达到一个目的:提供另一种讨论问题的方式,不仅针对种族,还包括文化、政府政策问题。”2 z$ b0 M! ?2 Q b% \) m/ z
7 f4 @* [$ h) Z' I4 C: w2 K; L* d' n; M# S. t
, S" q3 j) |( q何女士还指出,来自中韩印等国的移民把孩子未来的成功寄希望于教育,为了在竞争中领先,他们更可能鼓励孩子去补习。% } W5 d8 s" H$ R% t& K
' O) y3 D8 A# \0 j
* Y @% y1 M$ r. ~
% Y5 V1 c& D( W D8 t' G; }' B实际上,对于那些想把孩子送进精英中学的家庭来说,课外补习已经是常态。所以补习业在过去10年翻了一番,也不足为奇了。
1 S- \. W* [3 w
4 L. B3 L1 L$ G3 P' p5 x3 W8 R1 D6 ^9 _& t) U
9 m+ ]% N8 A" b3 L! m) `5 u3 P
" d3 w' V; i, U4 l# e8 x& z. k) c6 n7 _
' Q7 t, \- h# t: @* E1 S& J
6 L( k" f7 d! T9 u3 ]0 M4 h
7 V _* q, }) V. |8 T8 `悉尼街边的补习机构
7 W% X* i4 B) N9 v2 |! |4 B. H1 z9 n3 {/ \& ~
, {: G/ I/ ^2 a
3 r# L) J0 m6 i0 Q/ S3 ]( c5 H这个趋势也是造成紧张关系的关键因素,尤其在新南威尔士州。补习的昂贵更可能导致不平等,而补习也被视为加给孩子的“不适当负荷”。
0 i# B o! R) ]# }* r. y$ [' F5 Y) m' f2 L
$ g0 L1 }( s- A4 Q
+ m* `7 A0 G, s# J, Y“有人说亚裔家长这么对待孩子其实就是虐待。”何女士说,“我看到种族敌意在增加,有些是真正的关切,但有些却是种族主义。”
: p) t/ @; \1 ^' F0 m+ C/ ^% @) z8 h4 Z, f* g) b9 K! @
; t3 C9 g7 H6 `9 n' |0 B
% D0 D& b/ g; A$ m尽管她本人是精英中学体系的受益人,但她不太确定这一体系现在是否仍然有益
! F2 e: M4 D1 w" I3 Z* X3 L. F! N" Z
8 u/ t+ T: d! q0 l, w5 p0 `2 U;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