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11月21日发表署名北京大学金融教授佩蒂斯的文章,题目是“中国应该核算真实GDP增长率”。文章说,中国上个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传递出一个信息: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新一届政府准备通过放弃长期经济目标、允许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来控制债务。在GDP核算中,有一个市场定价因素,当浪费性投资造成的坏账被注销时,GDP的增加值部分及整体增长水平都会有所降低。然而,在中国大陆,坏帐没有被注销,政府也不受制于“硬预算约束”。而投资配置不当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显着特征,公共部门应对此负主要责任。如果认为中国存在大量浪费性投资,就得承认政府公布的GDP增长数据由于未能承认相关坏帐的存在,夸大了实际的财富增长。有人估计,如果中国坏账被恰如其分地注销,中国GDP年增长率将低于3%。
5 }- X% Q( S- `$ n g O
7 d$ N x! d) A 英国商会的首席经济分析师吴克刚表示不同意《金融时报》刊发的这篇文章的观点。他说美国、日本都有坏账,日本政府也有不少浪费性的投资:
; ]* L6 M, D3 G5 F) U/ S
" e7 z! n8 O( s# I4 t; s “所有国家的GDP增长率都在使用同一个公式。一个企业的坏账并不影响其产出。GDP统计中并不要求把产品总量和坏账相抵消。为什么中国的GDP计算方法要和别的国家不一样?谁也说不清楚美国和日本有多少坏账。坏账额往往只是一个大概的估计,很难计算一个国家的坏账到底是多少。”" J! `! u. [8 k1 P
, R0 t4 C+ b. W7 ]+ O4 p
《金融时报》的文章说,历史上有先例表明GDP增速夸大可能产生的问题。例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就存在类似当今中国的扭曲现象。日本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当时也存在GDP构成中消费占比低、过度依赖投资等问题;到上世纪80年代演变为资源配置严重不当;到90年代初,日本公布的GDP占全球总产值的17%。有人甚至相信,这样飞速发展会令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然而,随着信贷增长稳定下来,日本经济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额开始急剧下降,自那时起,其占比缩小了将近60%。
- f7 ]: w$ R, w4 w3 V# [' q: ]
9 V7 Q8 [* A, V5 |) ]. U7 {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夏明认为,日本的情况和中国有所不同,日本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坏账太多就会破产。而中国政府为了扶持亏损的国有企业,浪费性投资很多,
( w7 a2 d& G, Q7 C
( t1 S% \& [' ] “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的坏账大多在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没有动力去减少企业的坏账,即使是僵尸企业也得到政府扶持。企业的坏账最后都由政府买单。中国的各种债务已经超过GDP总值的两倍以上,要像日本那样走出经济低谷很困难。”
# O3 g/ G% l$ X( J8 S
. ], A r# P! L 《金融时报》的文章还认为,如果一个经济体中的金融体系不正视坏账,不停生产卖不出去滞销的商品,或者兴建空置的机场,这也许会提升其GDP增速,但这样的GDP数据无法衡量其真实的经济表现。& c6 Q+ h3 }; G8 }& a
2 n2 J! o8 G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