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次突破技术“无人区”,一项全新的资源诞生了!比煤炭、石油高效几十倍!!!
& r& B+ J; l, W' A, M8 j
, E2 U8 y3 A8 x/ ~! a$ _7 s 9月6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在我国青海正式宣布:日前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实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一新能源具有挖掘潜力大、污染小等优势。这是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3 x8 k! u2 j, G; l/ R
, X% h! b: }; j2 f7 [ 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到10千米处,温度在150以上,广泛应用于发电、供暖、强化石油开采等领域。干热岩还是一种新兴地热能源,发电技术不受季节、气候制约,且发电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
+ R, K. [& W% p0 e0 q9 F/ c$ o5 L) O% w, q& ] z
科研人员在青海共和盆地先后攻克了地质选址、高温钻井、深孔高温高压测温等关键技术,在施工的五眼干热岩勘探孔中,均成功钻获干热岩体。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严维德介绍,“这五口井在打到2000米左右的时候,都接触到了干热岩,而且在3705米的时候,我们打到了236度的干热岩。按照国际品质,我们找到了高品质的干热岩。”
! m8 J+ ~2 o- R* N8 `
P$ ]' i: T( |+ r% v( z 消息一经传出,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讨论。西方国家做梦都想要实现的新能源,竟然率先被中国突破了,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 a n8 o" ]7 h# a) n- \- Q4 i
# h& V: p$ O; l4 E 干热岩能源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高效低碳清洁能源,埋藏于地下3到10千米,是没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
3 T6 {! c. ]3 j& Q$ o7 D$ L* T" N
“干热岩”绝对是新能源领域中的当家人!干热岩引导下的“地热能”是新能源领域性价比最高的。6 B- u& ?9 W- b; \4 c
/ X6 p9 |& [" S* A; _/ Q; _ e& @# z 据初步估算,中国陆域干热岩资源量为856万亿吨标准煤,根据国际标准,以其2%作为可采资源,全国陆域干热岩可采资源量高达17万亿吨标准煤。专家表示,东南沿海地区、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和青藏高原地区,或将成为干热岩勘察开发有潜力的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南部,干热岩资源量巨大且温度最高。$ k- e; S" ~1 H5 @+ }( ~
& s6 y9 d% n) n. A7 o' C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地热室主任张森奇说,如果过量开采传统水热型的地热资源,会出现水位下降、资源枯竭的情况,而干热岩资源则来自于地球内部的供热,因此是无处不在的、极富潜力的资源。张森奇说:“和传统水热型的地热相比,干热岩是以固体形式存在的。高温的岩石,温度更高、能量资源更丰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其他的环境问题,也不会受到过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3 l4 _3 l' m3 T! A
% J( F7 b* y# e p8 U6 H4 Y- n
根据初步测算,地壳中3到10千米深处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极其可观,相当于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数十倍。
- r! ?5 g7 n* I$ U r7 X$ p
! d: J" r `2 k/ O9 ?+ ^7 Z 这意味着:谁能开采运用这款新型能源,谁就基本掌控着未来全球的能源命脉!它吸引着全球国家的注意力,全球所有发达国家耗费巨大资金,都在秘密研究干热岩技术。
! H! b( _+ b3 E8 X7 W
8 l9 h+ e& |( I, P, ? 新能源干热岩的出现,也将打破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多年以来的市场垄断地位。一旦干热岩开采技术大规模量产到能源市场上,将直接影响到世界能源的命脉。而中国作为第一个率先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的国家,在未来全球新能源领域无疑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6 @) K& v, T8 p- A5 d" \. ^
" i, ^8 Z& e" r6 f 说到全国陆域干热岩可采资源量达17万亿吨标准煤,17万亿吨标准煤是什么概念?7 }0 a _1 d( f: x
# ^+ G3 q5 I. h/ `- y) L
去年一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折合下来,仅仅为43.6亿吨标准煤!按照2016年的消耗标准,17万亿吨标准煤可以用3900年!
/ Q- Z$ o5 {3 M! ~- x: \; S$ r k9 [. b2 w( A
日本、加拿大、美国、欧洲等国没做到的,中国做到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p7 w3 m2 v. D! m
4 e2 D, R% F+ S/ G% Z
未来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之争,也是能源之争!在当前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革命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必将成为未来高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对全球经济、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发展将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 u) E. V; w ^1 m
& j+ j' Z/ d% {6 y+ `- P* s1 R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次中国再一次站在了技术的顶峰: ?; [" `) q; a- m
: M: m8 ^( M% \6 g2 S, S$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