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伟大的上海 7 \& V, t2 m% t
. M# g6 w0 V# [4 Z. w& O( n, D! K+ z7 M ~
1 e2 v8 {: b1 j/ E中国有一座城市,它的GDP只占中国大约3-4%(2016年为3.6%),但是它自主申报个税的人数竟然一度达到全国15%( v$ s- z& M# F+ M
% R p3 C9 @, e
, @, ]: K% G; O/ l& Z& y2 y7 L5 p% Y8 y( G4 {" D/ F
若说对新中国做出贡献最大的城市,那一定是上海了,没有之一。根据1952年的统计,这一年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生产都恢复到了建国前的最高水平,当年上海市当年的工业产值为18.22亿元,高居全国所有省市第一位,人口为572.63万人,人均318元。下图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出版的《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7 [$ V7 u. ?( I* K) \, J
8 h% S% f X* l
# s/ B M+ z/ ]. d7 q/ T" I8 z8 A" l$ O; z
, g# u) [: {& ~1 P) u2 B; V7 N6 q" Z
6 j- r! Z% {! Y1 m
0 t, _1 h; m% a/ h% }
# M0 \0 Z/ ~, N' H- T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当时全国的工业分布非常不平衡,全国工业最发达的就三个地方:辽宁,天津,上海。哦不对不是非常不平衡,应该用官方的话来说,是极度不平衡。
$ N- o4 B" T, D& V) ^* k K. z% c5 h6 Y) X' m
% E+ w+ m+ T9 w" V2 P
% ]& a/ H3 t2 U/ b
辽宁省1952年是全国工业第二大省,1952年工业产值为18.1亿元,仅次于上海,辽宁省人口1932万人,人均94元。当然1952年中国的行政区划里面并没有辽宁,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后来按照现在辽宁的区划重新统计。
2 M' i& y) V, D' Q6 r3 l
3 v, H5 ^, S# _; h1 E0 d6 X: J. k: N9 ^( u& S
* k) s6 `9 J0 E
天津1952年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也是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人口439.22万人,工业产值只有6.12亿元,是上海的三分之一,人均139元,只有上海的44%。
" I$ O7 e6 [' x! w1 i# \
5 \0 g+ m; i' j: i$ T4 i# |
# `" L, h! t' [4 s% A) q
7 J% D& ^6 b% ~: I上海,辽宁,天津这三个地方之外广大中国土地,工业只在重庆,青岛,哈尔滨等大城市有零星分布,不平衡到了什么地步呢?即使经过建国15年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到了1964年,中央政府一盘点全国的工业,仍然“工业过分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这成了中国大搞三线建设的重要原因。
8 l. R# o+ c7 k# }( Q$ g, p
3 U& E3 s% U" ]0 w/ H2 D' j5 }& R" g/ a6 g) R9 T
; q; l' o" d, e: t5 u由于抗战时期大批工厂跟随国民政府从上海江苏浙江一带迁移到重庆,重庆的工业化受到了促进,1952年重庆市工业产值为3.55亿元(1952年重庆国家统计局按照现在的区划进行的核算),这是什么水平?当年整个湖北省的工业产值为3.17亿元,广东省为6.15亿元,吉林省为4.2亿元,浙江省为2.29亿元,黑龙江省为7亿元。
4 ^3 a1 n: {0 Q' m* x( l/ _
5 t6 g/ X' }( z9 e. D4 M, o
; g. c. l& U0 {" e
/ C- b$ B' _0 q) t. F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山,1952年工业产值竟然高达2.56亿元,超过整个浙江省,堪称工业巨头城市。事实上,唐山建国以来一直是河北省最大的工业城市。一般人可能以为,河北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是省会石家庄,事实上河北省GDP第一名是唐山,2015年唐山GDP大约6100亿元,居河北省首位。
) d: ~7 K0 a' {; J8 ]+ f; U* L/ l' T8 {7 ]- k4 a) c& K. z
, A4 \! B a8 {4 M. G# ~
8 n; [$ U) F0 j g
6 e0 ^4 T f) m$ _& X$ e( p1 I/ c6 @7 h1 W3 s; C7 ?
# |% n" Z( ~# v7 D$ {: Q7 q& i% T
8 L ^& R0 S3 [! m5 T! g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有三个闻名全中国的工业,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开滦煤矿,第二个是进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民国年间中国最大的水泥公司启新洋灰,第三个是成立于1880年的唐山机车厂,建厂当年就制造了铁路货车13辆,并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1900年该厂开始正式制造“莫古式”蒸汽机车,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留下了自己制造机车车辆的光辉篇章。中国是从大清年间开始制造蒸汽机车,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唐山铁路工厂今天成为中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0 R- G3 K6 |. w( c- G
; W% O) j- N$ v! O
: x8 Q8 B2 v: T% }5 a8 b2 O; h0 A/ w5 _, N
现在的中国一线城市北京呢?1952年工业产值为2.69亿元,人口489.9万人,人均55元。北京的工业产值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不到。
& K( _7 x2 P4 k! A; `) F
; Q9 L; W( T$ ?7 X5 |
- `* K9 e9 i* V8 m# s V' K% e0 R' _, W1 r& T4 F- m. L$ N/ s
建国初的上海强大到什么地步呢?1949年全国民用汽车5万辆,其中2.45万辆在上海。1949年全国电话交换机容量31万门,上海就有7.3万门。以至于1949年上海解放的时候,中共中央委员会竟然罕见的专门致电给三野的陈毅,粟裕祝贺,电报中说“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上海,已于二十七日解放了”' M6 U+ V7 c4 W: i* Y
. S6 | @& l. g
' r) _4 [3 ?1 v; J
9 I f# O7 |, s2 b- l% { 2 ^5 M2 }9 u& z, V, Q5 y6 g" I
: G4 M! u- O& I( @) Q. X$ o& B2 v* W& y& _* U J: n$ j
: p- y( L7 F% ^
因此在建国初期,上海成为支援全国实现工业化的主力军成为必然,下图为一五计划期间上海支援外地人员情况,仅仅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就有11.6万人,普通工人和劳动力52.2万人。这仅仅是第一个五年的人数。
* h6 c8 O" ~0 h5 U' V; W4 R( {! [7 u0 A
% u: o( x5 d3 e. T* ~7 i7 O: N- g. `0 e! ^! C. A% T, ^
一五期间,仅仅为了支援长春第一汽车厂建设,上海就输送了接近2万人到长春,包括超过2000名技术工人。1954年一汽党委书记赵明新就来自上海,另外在一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副总工程师等的上海人多达十几人之多。
5 S0 P3 d# g. G* H) _; K' U8 Q: \* g
$ n4 E y# M1 W3 ?' D5 R5 {
2 R: k: @3 |" C8 U7 j" B% Z8 s# `2 p, ]" a# {" n9 _
' O. `. N2 g6 a; n% ]1 n5 @4 X% B/ g, z! A! y6 M' f. s
* ?. ~5 b9 Q8 W- Q3 t, S
* |9 H8 P0 n# O& T, U2 E, c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以及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到全国各地工作的上海人多达200万人以上,上海几乎家家户户有人前往外地支援建设。例如今天云南玉溪烟草,就是来自当年的上海。
8 t$ ], T5 u$ z& O, ]+ |
% [8 G; F! N- N8 h' h$ N% {# b: d
n* x! }9 p; ]" }% T3 S3 \( L
新浪微博网友“@司前衙后”在上海市人民广场拍到的一幕:"广场上见一捡瓶子的老人,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几个外国人交谈。等外国人走后,我不禁好奇地上前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说,他从小学到大学都学的英语,中学时用的都是美国教材,60年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先在水电站工作,后来参加三线建设。“如果去美国,我会是个中产阶级的。”老人平静地说。”6 `" K% `9 V- `5 q
5 ?+ P2 k1 U: S- l6 h3 r3 u% L' @, k4 ?, G% n
7 _' ~, Z+ f2 o# E& W8 E4 E
F5 b; w! N2 M* o% I7 N. v% w
4 P( @( X# |# a+ |! e- M
& V; n- H' C& O* u) h' {, I4 h
8 _9 w8 M7 F' a" s6 _4 ?
这个老人只是数百万支援全国建设的上海人缩影,在中国,很难找到第二个大型城市像上海这样,几乎每个上海人都有亲戚参加过全国的建设。下图是2012年甘肃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一群老人参加了比赛,图中的老人举着上海南京路代表队的旗子,他们就是当年上海到兰州支援的工人,已经融入了当地。当年的上海小青年,老了之后生活方式依然很时尚。/ o) I$ Y; ?* L6 a
$ j3 y+ Y) S Y! @; t) Q/ [5 d' a
% Z& U7 T% B3 W/ c1 @
. K' A) F, O; Y, z7 T
* j6 N2 i7 [- O. v
9 P' T, M. y+ P9 W3 Z( ^& N3 y( O$ Z
+ e3 K. J& C/ f# Y- N. \" ?! t6 A数百万上海人涌向全国,光是1964年三线建设正式开始之后的两年多,就有超过四万名上海人涌入重庆主城区的工厂,导演王小帅拍了一部电影,叫做《我11》,讲的就是他小时候和父母到西南地区支援建设的故事,虽然故事在西南地区,但是里面很多小伙伴都是说上海话。* J( [) h. x! l5 q) T
( u* S) m: Q( M8 }3 Z& F$ X/ j2 f; \8 x
7 C2 C$ T. ?2 X0 G7 J2 V4 ] % Q& p: O- u8 V9 h6 B) m7 k2 z: @# O
, P6 T3 M% V T4 i9 m! _9 @# \9 I8 }: k |7 {1 s
# K* c! V" f# N- @2 u
- Q( a6 K. q# h$ I( b& R/ U
2 `. I" n2 i4 f1 h f: ?4 Y5 Q
& c$ E1 v! |4 k& a. n/ A, A- Z5 H9 Y% r5 S" S
当年支援全国的上海青年,毅然放弃了中国当时最好的生活条件,一大部分逐渐融入到当地,很多后来返回上海的建设者,由于长期和在沪子女分居,造成感情上的疏离,不少人回上海后只能独自生活养老。
1 E; }$ p$ P( ?6 Q' y: e3 @" y+ Z* u- _
! h: J! |7 n8 x
7 B# \/ [) k, t: ^
实话实说,当年东北,上海等12个省市支援全国三线建设的建设者,他们给予国家的贡献远远大于国家对于他们的回报。: P/ }; K7 j7 h& m
5 i9 t1 g+ k( |, A
* F A5 `8 z' N/ V, J7 N9 M4 d
4 [7 _. ]* [' x( P% V$ i我老家的邻居就是一家东北人,两个老人至今已经退休了,他们的女儿在照顾他们,一家人至今说着东北话,并不会我老家的方言。
6 C7 a$ H* I# ~$ v
) H6 V Z6 f# z3 h& K& ]: q- e/ O( |! A$ g# q4 n
& A& p* g( D! k2 B. `
除了三线建设,同样的还有从全国各地大规模迁徙到新疆的上百万建设者,永久的留在新疆,极大的保卫了祖国的统一。" h* ]; j/ j! H
7 E8 b8 J( @" K+ k6 y% R
1 W1 Y k( o0 z# C( l5 l& Q V8 ^0 o5 i! e% R, `
当年东北,上海,天津和其他沿海省份支援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建设的人们,是真正的有理想的一代,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内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 E1 F5 ~' ^% s! ?& C x+ k" E& [ Q& T
# _6 z) I/ F/ z7 D% n; ^; _
3 w3 C% R9 }; L' t2 U4 f5 ?2 \; x
回到个税申报这个话题,非常有趣的是,2010年全国仅有268.9万人自主申报个税,而上海一个城市就超过了40万人,占了全国15%左右,上海政府体系的高效和上海人纳税意识之强可见一斑。这个40万是估计值,因为上海自主申报个税人数2007年为23.8万人,2008年为29.2万人。
1 A) { k) W+ y M9 D. E
8 ^) [( s# C% e) k; v" U& V
, N( S& q! J4 C$ S* m3 [- v: A2 q0 M5 i6 N+ N+ {$ M ~7 n
纳税人数多必然意味着纳税总额高,当然虽然这跟上海外企比较多,纳税很规范有关系,但是上海至少在个人所得税自主申报方面,显然是走在全国的最前面。
Q4 Y* }/ }4 A8 v6 r0 H) u' m7 `, Q! e' ~3 }" @% n
; w6 R7 c/ F1 o0 t
3 Y( ^. m h5 D, `到今年2017年,上海市没有公布具体有多少人自主申报了个税,但是总人数几乎可以肯定破百万,高居全国第一位。估计占全国的比例应该下降到10%左右了。
8 V" v# A+ ]" i, c9 T2 V% m9 Y9 U& @2 h5 a9 a
: ?7 `* S, ^' s: J
" `. v0 p1 h+ z' i' K& |一个城市多达百万人月薪过万,这反应了上海的富裕程度,以前在悉尼,我曾经就和一个上海姑娘合租过,她在澳洲准备当护士,在上海并不是家庭条件很好的家庭,依然可以到澳洲,我当时觉得上海人总体真是有钱而且视野开阔。
# |3 _" \6 V2 h; u! F7 q; @0 v* u$ T" G5 p! f7 B6 i9 v& M
( m3 V2 Z% C( O& B0 K, S
, B6 Q1 U* h: |% Y6 m$ M' m8 S# o" _/ n个税可是从个人收入掏出来的真金白银,从1949年到现在,上海人继续为着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 k3 T9 m6 G- W9 [$ V# H8 u9 p4 O C' L0 B$ x; d
: n$ D. X" r) X$ S$ G* ]$ q&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