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报道说,据四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央行将扩大人民币汇率日内波动区间至3%。知情人士进一步指出,这样中国央行就可以对外界说,人民币汇率自由化正在推进,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也用得上这个说辞,但对资本外逃的严格管控以及中间价形成机制,则会削弱这一举措的影响。“加入逆周期因子后,我们就向后退了,很明显领导层希望汇率保持稳定。”1 `' A7 T3 L7 `' Z7 k
; }1 [6 D) ^7 u# p( j2 M4 e# y “逆周期因子”让中国央行对于中间价的设定有了更多的决定权,但也引发了市场对其人民币汇率改革承诺的质疑。
* Q4 \7 I, t2 X6 x! s$ D7 @, r2 U3 S# H
财经分析人士唐新元认为,中国央行调整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引入了“逆周期因子”。听起来难懂的名词,直白点说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从长期来看,这种控制货币和干预汇率的做法表明,中国央行正在与其近年来向世界做出的开放金融体系的承诺背道而驰。中国如果想让经济健康持续地增长的话,需要开放国内的金融体系。但毕竟中共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对某一个领域失去控制,其要确保对所有领域的监控,尤其是金融领域。 l! ?3 O, u0 Z- I
6 {+ M6 `9 f& a; _3 e% r0 S 7月12日,中国央行主管的中国《金融时报》在头版头条文章中也提到,“人民币波幅扩大增加了资金套利的难度,会导致部分套利需求的减退。”' ~: [$ P D/ D9 G8 P
" x* Z6 A3 r2 f m' O* z6 ~. O 可见,中国央行的举动还是为了保住外汇储备不至于大幅减少。+ E( Z' ^. b$ b8 Y% Q0 U2 u
- s- }0 p& ^, W Q5 C 同样,中国央行下属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也发文,试图进一步监控资金流向。8月3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通知,其建立的银行卡境外交易外汇管理系统上线运行。1 A7 f; Y& W+ h# D& s5 `5 I
, J8 t: P8 D7 U; S: { 其中值得关注的一项对银行的要求是:8月21日起,各发卡行应于北京时间每日12:00前报送上日24小时内本行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5 p% K3 }/ C4 o2 \7 Q
7 C0 K0 ~/ v3 O: \ ~ Y
同天,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正在调查虚报国内资产以获得海外贷款的做法。
7 P! m, ]- x5 B
: p1 g: o7 W9 i8 k+ D. w 此举被视为是打击资本外逃全面行动的一部分。此前在6月份,中国银监会责令银行业评估参与境外收购热潮的万达、安邦、海航等集团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目前审查工作已经扩大,外管局也参与进来了。0 _ z1 r9 Y9 F; E; w6 ]" d
0 Q: I. u5 s6 ^1 w/ W' v6 B0 m: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