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部承认,面向基础设施投资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安排已经变成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的工具。目前北京方面正在应对区域债务不断上升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 j- d6 R) x" t: m- \3 }$ v* O+ c! V* U. N, ]
中央政府试图遏制住地方政府扶摇直上的债务,这些债务是中国在2008年之后出台的经济刺激方案的遗产。但是地方官员继续钻地方借款规则的空子,为基建项目筹措资金。
" t0 e: h) o$ e$ `3 C# k3 a2 q; X& d" A) J; y7 ?
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资的打击,可能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阻力。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1.2%,这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比重。. y( l! c/ d6 J. Z& B
' v0 f q" b1 O6 t f$ y9 Q
但是突显政府收紧政策的一个迹象是,6月份PPP投资比上月减少7880亿元人民币(合1170亿美元),这是中国财政部2016年开始发布这项数据以来的首次下降。1 K. x. A$ n- S# L4 U
& |4 u, j( }+ L3 S
( e5 k7 Q' |, d3 y# l) L6 J
PPP项目被标榜为一种将私营部门投资吸引到交通、公用事业和环境项目的方式,有助于减轻资金紧张的地方政府的负担。- H1 X$ h+ W- {5 @
: K* S& L5 g5 N, P4 r4 o. [不过,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本周表示,一些PPP融资结构“实际上都是由政府兜底项目风险”。他要求进行更严格的监督。
# B, o+ I3 Y& r E- ?* w, p/ s
. X9 T: H/ `& ]- i; Y4 z$ B) ^
* z# o8 T8 e! j5月份,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指示地方当局在7月底之前对自身融资活动进行检查,纠正违法或不正当行为。这份通知规定,政府不能使用债务为PPP项目提供资金,而这类项目也不应成为企业举债的平台。6 b: u `) w* S$ M6 h9 J7 e
" N9 {! V5 f# O+ G4 ~ n+ o5 w, Z
经济学家们表示,PPP的关键挑战在于,在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对私营企业来说往往不具吸引力。6 |6 X7 E5 [" A
' p* c+ h9 ^. ?6 G在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其间最具效益的基建资产建成之后,投资回报率正在下降。即使是实现盈利的项目也可能在多年后出现回报率下降。* F0 f3 J4 Y2 H
' Y% E; t8 X) f9 t4 ^0 R参与PPP项目的公司理应是股本投资者,其回报取决于基础项目的盈利能力。但是中国财政部担心,政府在间接担保固定回报。' L* K% J+ o9 J8 f+ S
/ i; X) O- n$ O8 n史耀斌对“明股实债”的安排发出警告,因为它们把政府捆绑到类似于债务的义务上,而共同投资者获得固定回报。+ ^, c" I( h8 e5 f8 h: ^
! y) t c" x9 [' G% V( ]0 m" G# Q
财政部5月的通知禁止在PPP项目中使用“安慰函”和其他甜头,即下行风险由政府兜底,保护私营部门免受这类风险。其他用于提供担保的机制包括回购协议或建设-转让合同,即政府承诺在未来某个日期向私营承包商购买资产。1 V& w: |/ H$ M
, t! a; \' K8 {上月举行的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着眼于控制债务风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表示,共产党将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地方干部积累了多少债务来评价他们。
3 F6 l+ D; b0 ~& \6 Y. T3 q9 f9 }$ Y' C9 @!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今年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7%。这项估计包括政府拥有的特殊目的实体的预算外借款,地方政府利用这类工具规避地方债务的官方上限。4 j$ y4 X! k- F! u" D" S/ n
% j6 e8 K* S/ P6 h译者/何黎
/ s E0 [6 w) V. H7 I& i
, y' A/ @! q Y+ H) J2 R0 ?
4 L, [8 y5 V!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