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经济日报在北京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5:房价体系:中国转型升级的杠杆与陷阱》(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深圳、香港、上海等位居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前三位。报告同时指出,一些城市房价的偏离了合理的水平,导致房价体系不合理。适度的高房价有助于成为转型升级的杠杆,但过高房价则不利于城市发展,甚至会成为转型升级的陷阱。 6 X9 O+ s$ m, K6 `* E# q5 y" W
' `4 c% v4 b* u( b1 v4 k) F, n/ e9 d$ |* K% s
通过课题组的长期研究,按照指标最小化原则,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对2016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X* B0 T2 ], ?- u/ w1 O4 r0 r
0 Z. ~4 b6 d+ M! u& D 2016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武汉。与上一年相比,武汉首次跻身十强榜单,由去年的第十二位跃升至第十位,综合增量竞争力排名第九,与去年持平,综合效率竞争力较去年提升一位,排名第二十位,武汉的发展潜力正逐步得到发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台北再次超越广州位居第四位,澳门超越苏州位居第八位。从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只有武汉入围。从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来看,上海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最高,澳门的综合效率竞争力优势依旧明显。
2 y `8 O, w0 f# E/ s1 b( {# V) |1 N
$ Y: ]$ k' s9 m 2016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香港、无锡、广州、澳门、厦门、杭州、深圳、南通、南京、上海。本年度报告的宜居竞争力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城市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以及经济活力上的表现,与上一年相比,2016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有明显变动,广州、澳门、杭州、南通、南京、上海等城市进入十强榜单。其中,无锡跃居内地城市第一位,比去年提高了八位,尤其在教育环境、医疗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表现突出。从区域分布看,十强城市依旧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 L$ j/ w& }. R
. c W: j' {: p) I t' k; u
2016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十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澳门、青岛、大连。香港蝉联第一,其各分项指标总体比较靠前,在信息城市、生态城市、全域城市、知识城市竞争力方面表现优异,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位,但在社会和谐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与上一年相比,北京取代上海位居第二,广州、杭州、南京超越澳门,分别位列第五、六、七位,大连进入可持续竞争力十强城市榜单,位居第十。 * X" }6 y% F' Z7 a" N* e
+ [9 c" b& Z1 X 主题报告认为,中国房价体系为尖塔形分布,具有单中心、多层次、集群化特征,房价体系的多层次性不断增强。房价体系存在扩散效应、虹吸效应、传染效应、迁移效应等多样化联系特征。房价体系的变动性:从城市分化向城市群分化演变。一些城市房价的偏离了合理的水平,导致房价体系不合理。适度的高房价有助于通过提高城市高技能劳动力的比重等途径助推城市发展,成为转型升级的杠杆,但过高房价则不利于城市发展,甚至会成为转型升级的陷阱。 # ^7 f% | @1 h6 A
1 H1 D: t. W7 n8 r7 D' v' V
报告建议,为更好发挥房价体系在转型升级中的杠杆作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完善和培育我国多中心群网化的城市体系,通过大中小城市(镇)的协调发展来推动转型升级;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抑制投资投机,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形成合理的房价体系;三是根据不同城市在房价体系中的功能和地位,采取“分级分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 9 W. ~ }/ |8 a7 \( s' z
5 P/ z. g% G0 D6 N
这份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是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第15次年度报告。利用指标体系和客观数据,报告详细评价了289个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状况。报告从整体上衡量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格局,以及有关方面距离理想状态的差距。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f( D' E% H& g0 W
% s; b# P& S( Y4 `9 y1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