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据央视新闻今天(18日)援引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消息,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V* G4 A9 m+ \$ y2 R/ y- y/ J
* L+ D c; e" [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9 {& G, U8 s& x
$ g8 _2 d u( ]( \/ y& z# C 燃烧后,可燃冰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此外,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 {) y1 ^$ c: O9 {
/ k1 q2 I) L# O; ?7 Q. l
中国管辖海域和陆区也蕴藏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因此走近、认识可燃冰显得意义非凡。
) [, Y8 |# ?' S% r
& V6 c% ^8 T8 I' k+ S4 A 正式出气至今 已累计产出超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高达99.5%的天然气4 ~6 h4 a( G/ d1 p0 Y+ W# m
o/ A2 x1 _0 ~- j) n# r- t! S0 y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的现场。这个持续不断燃烧的火焰,就是正在从1000多米的水下分解提取出的可燃冰所产生的甲烷气体。这标志着中国首次试开采得到了全面成功。2 h8 S, U p* i1 v5 _* b- V ]5 N
7 e* O _* `# A+ a" E- N0 L$ S/ T# j5 U$ b) N8 J$ W+ P% c. z9 a; O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在今年2月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初步查明中国可燃冰的资源潜力,今年,中国将开展海上可燃冰的试开采。& t; |; a) z! k$ a6 w0 R: U( e) \- a
6 @: C# o! w" ?
通过勘查,2016年,在中国海域,已圈定了6个可燃冰成矿远景区,在青南藏北已优选了9个有利区块,据预测,中国可燃冰远景资源量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潜力巨大。
: U8 J. i4 ]" F3 w
9 {( j# {* [) | r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负责人邢树文说,可燃冰在中国的海域圈定了一系列的找矿远景区,也预测了资源量。今年我们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试采准备。* l* ^1 h! Z/ X# c* f D$ T
/ y& r. l, d6 { p2 J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现场距香港约285公里,采气点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下200米的海床中。自5月10日正式出气至今,已累计产出超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高达99.5%的天然气。实现连续超一周的稳定产气,标志着中国进行的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宣告成功。
! N- s; E( s/ q0 S1 Z; u/ |# u3 ?# Z5 W1 n6 w- h- [( }
5 W3 |1 a, w3 f6 |4 Y- @3 T6 ^/ a& p! ^. k4 H, K
# }( G, j& f X) D. p( M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总指挥叶建良表示,从5月10日正式出气试点火成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开采八天了,日产超过一万方以上,最高日产达到了3.5万方,这种连续稳定的出气,达到了我们原来预定的目标。& X6 f/ c. F' Y
9 f0 {4 N5 q% Q3 R. |- C
( Z+ I0 F, z5 C( e! r
5 [2 [* ~0 n9 `0 q# ^2 ?2 l% A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
4 `3 ~* m0 V4 P/ g( [$ M& E S K2 d
因绝大部分埋藏于海底,所以可燃冰开采难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国都在加紧对这种未来能源进行试开采尝试,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或未达到连续产气的预定目标。 V' |" y& B" I
1 z0 c- {* U/ C3 l0 M+ k 此次试开采成功,不仅表明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 x; q$ k( z! M! E
7 e. g1 i0 R, @: ^" g; b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李金发:这一次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成功,我们是优先抢占了领跑和技术高地,实现了中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上的领跑。它将会是继美国引领页岩气革命之后的,由中国引领的天然气水合物革命,将会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4 ^8 }$ C- Z+ Y, n2 V4 E, z4 R; ^
( i/ {2 B; {1 H- v1 t) W1 |& J4 x7 @' {5 d$ ]* V
& C1 {, _9 N7 O. p7 O& R% K4 [8 D$ M/ \9 N2 G
3 I- r) A5 T6 C& m0 A( G2 E3 L
( c) h+ z! g B/ Z# K4 k- r* B
' d# R, r6 f/ @
中国可燃冰开采技术领跑世界
$ k1 o" p% J5 O: ?: }4 J2 g9 T Y. }
日均稳定产气超过一万方,以及持续超一周的连续产气时间,这两个指标在之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成功实现。而完成这一历史性的飞跃,中国科学家们又是在如何做到的呢?
- |( y+ I+ M S( S
9 h& K3 a$ z; s: G3 y 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2013年日本曾尝试进行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六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被迫停止。. _! W1 }, u% N+ P& g
' g3 r6 q3 L4 r+ F$ K/ Q6 h/ L
李金发说,第一每日试采的取气量要达到一万方以上,第二是连续产气一周。我们所有的指标都超过了预定目标,所以中国是世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成功的第一个国家。8 k& y$ Q6 ?4 \' F' O" F6 H% l2 \) X
) P& T5 Z; X8 H4 U5 u% w' E! {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科学家利用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之后再将分散在类似海绵空隙中一样的可燃冰聚集,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 k; }0 {# d5 `4 Y9 Y* k
8 }' ~- P7 T( `
叶建良受访时表示,我们这次运用了地层流体抽取法,从单纯考虑降压变成了关注流体的抽取,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的降压。降压方案充分体现了优越性,也是保证我们这次试采成功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在国际上从理论到技术方法的一个创新。/ Q3 t% c+ A K& D4 M3 H- A
' M6 j" g0 {8 F* a
+ s" v& g7 {! [. A/ |3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