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表示,中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人均收入停留在大概1万元美元左右的魔障中。这样的情况意味着宏观政策失灵,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是为了拉动投资、刺激需求,而“脱实向虚”作为宏观政策另一种反映,其产生的后果就是把投入实体经济的钱转向了房地产市场。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小年提到:“深圳的房价还会涨,没买房的现在可以咬咬牙赶紧买,有了房的也不能高兴太早,涨得越高将来跌得越狠。”
8 i8 O& t+ o4 I; a6 o( `2 P) [0 ]2 ]$ t+ S# i
房价涉及到千家万户,去年房价的保障我个人认为是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原因是货币超发,另外是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全国的土地供应负增长,因为土地供应负增长给供给端造成了压力,而货币的超发又提高了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两边作用的结果就是全国的大中城市房价暴涨。缓解房价的上升就从这两点出发,一个是收缩货币,另外一个是增加土地供应。我认为这两点比行政性的打压都有效,市场经济了还用行政的方法来限制价格、限制贷款、限制购买?, U P0 U$ o6 i
9 U# @( x( b. d, a/ ~( w; A 我们关于供给侧的讨论应该围绕着企业效率,也就是围绕着如何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供给侧不需要产业政策,需要的是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由此他为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四大举措:
4 V/ `9 u0 x5 j& ]* |% ]; L9 R* U: Q% E8 F; i% S( G
1、保护私有产权。保护产权有助于企业家建立起对于未来收益的稳定预期,使其在稳定预期的支配下做长期投资。保护私人产权是进行长期研发投资的前提条件。保护产权最有效的方法是司法改革;
# y6 K( V5 F7 f, V# |/ z* {% c% S% N! L3 Z, d$ Z7 i9 G
2、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国有企业不可能是创新的主体,因为他们既没有创新的动力,又没有创新的压力,创新的主体必然是民营企业。为了建设中国的创新经济,一定要缩小国有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越大,这个国家创新越没希望。) R: A E3 b5 C5 B
6 L/ s/ R- x0 e, L3 k: Y# ` 3、放松和解除管制。管制是创新的大敌,创新不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是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资源的自由流动,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 p3 ^/ ^+ z! N w1 \
2 V) }9 @7 D6 D% D7 l 4、全面减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把资源更多地从行政性配置下解放出来,也就是从政府的手里解放出来,在市场上由企业来进行配置。这是减税最重要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减轻一些企业的负担。# n, D$ N* y4 _" m$ |& k
; M% d2 o: h5 {, \ v, y/ E- P2 ^+ r “转型不等于转行,转行等于找死。”许小年说到有一些企业家把“转型”错误地理解成“转行”,转型确实能够闯出一条生路,它往往要求在你最熟悉的企业中来思考,来改变现状、求得生路。同时,他认为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创新在传统行业中照样可以进行。创新需要的是专注。
. i9 ^# o: D3 c% |4 ^ a
4 E+ n- C+ F2 I 中国未来的宏观经济非常确定,“L”型长尾巴还将持续三五年时间,具体要走几年,取决于政府接下来怎么做,如果做得对这个L的小尾巴会很快结束,如果政府在改革中无所作为,我们在L型中继续往前走。
8 o( b, o" \8 ?/ E) X" n2 N
; G; u$ K4 e0 }- d+ h( |1 i" C 未来宏观经济没有什么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思考的是自己在这个阶段该怎么办,如何从过去的制造转向研发,从过去的市场份额转向思考创新,转向产品,专注产品、专注技术。只要下决心转型,只要能够坚持创新、并不断地保持活力,中国的宏观经济未来就有希望
: h, q1 {& `3 ~6 I, |8 Z; i- o
) @8 i3 E9 s* v0 f(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