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欧阳剑编译报道)本文译自George Friedman于3月10日发表在《市场观察》(MarketWatch)上的同名评论文章。以下是原文译文,略有删节。
; D: ?/ _. M9 Y
2 [* }7 y8 x" p7 ~ 靠出口拉动的经济不如当局所声称的那样强劲
5 N) D6 D: u1 I. V, N. k! D+ w. h
4 ]& A9 `4 Z8 R3 o" x9 f" \! x 201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自1990年以来最低的。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2017年的GDP增长率将降到6.5%。+ m% F1 D ]5 H! U! B# u7 K
' X" {8 B/ C @5 m* B/ q) Z2 ~ 由于衡量数亿人口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因此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的准确性都值得怀疑。不过,中国经济数据的可靠性比大多数国家的可靠性都更有水份。我们怀疑中国经济实际增长率要低于6.5%,如果真有增长的话。/ s8 T& i6 d9 L; [! y$ I! \
# u$ T; V# d, y* d& G
中国最困难的时期还在前面
, g: V4 ]) n: N+ @& r! v
! J: z9 R, E1 Y1 e" }+ P 李克强讲话的重要部分是,中国当局表示中国经济下滑仍未能停止,更困难的时候还在前面。根据《BBC》报道,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转型有望,但也是痛苦的。他把中国的经济比喻成从虫茧中挣脱的蝴蝶。换句话说,中国的经济困难可能变得更糟。! b* w7 r2 y# G* B7 C8 ?- R
/ Q# M* Q. ~" _% ~$ F
中国的经济奇迹,正如之前的日本经济奇迹一样,已经结束了。其经济复活没有成功,也不应该对此惊讶。当从一个失败的经济体开始起步时,维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是可能的。以日本的情况,当时是从二战中恢复。中国则是从毛时代的政策中恢复。只要经济恢复正常工作,经济就会激增。如果之前经济的损伤足够严重,那么这种增速可能能持续一个时代。7 d/ j: W2 j8 V
7 h; U! i. w+ v8 o
但是,认为一个仅仅是修复国家灾难的社会的经济增长率能够一直维持下去则是不理性的想法。经济越成熟,之前的经济损伤恢复得越多,那么这种超常的增长率就越难维持。这种中国在经济上将主宰世界的说法与1980年代日本经济将主宰世界的说法一样值得怀疑。如果当时日本的经济增长率能够持续下去,那么日本可以主宰世界经济。不过,因为(经济增长率一直持续下去)是不可能的,幻想消失了,世界的过高期望也随之消失了。
0 V3 U+ u% x- @; j" g' ?! t) f
2 n& f9 n1 ~% k 中国的困境,就如日本一样,是其经济大多建立在出口之上。但是中国和日本都曾是穷国,对物资的需求低。他们通过利用低工资将生产的商品卖给发达经济体来发展了经济。结果是从事出口的地区越来越繁荣,而那些远离东部港口的地区却没有受益。) F. ^! S" e& V
, @9 Q: k" o6 f
中国和日本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工资上涨。生产更复杂产品的熟练工人供不应求。当局侧重出口的政策将资本转移到了效率差的企业,拉低了效率和成本。但是,最重要的是,经济奇迹要靠消费国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才能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出口奇迹取决于消费国的购买力,而不是中国当局的政策。
( C4 N f$ M% n$ D
O; w% s* A g: p, R" u 腹背受敌& Y9 i+ U# M0 x' e* ?3 S# o
8 q: _6 _, t7 @3 V1 ?! V
在2008年,中国遭受了双重海啸的袭击。首先,金融危机让商品进口国陷入衰退,之后是长期停滞,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减少了。第二,中国的竞争优势是成本,现在中国有了成本更低的竞争对手。. [! _2 T: ^6 n% }' {2 D" p1 n( M
. Q9 r' R* ]5 w( D 北京当局最深的恐惧是失业,中国的内陆仍很贫穷。如果出口暴跌,失业率攀升,中国就会面临巨大不平等带来的社会和政治威胁。沿海会出现失业大军。这种组合恰好是1920年代让中共崛起的原因,这点中共心知肚明。因此,一个方案被提了出来,即通过大规模贷款维持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生存并支付工人工资。结果是效率更差,中国的出口更缺乏竞争力。2 G# ]# W- g# {2 r" m# a0 }% x
& j" ^* l8 s# G7 n* [# f3 p
中国的经济崛起也带来了另一个结果。中国向发达经济体输出低成本商品导致了西方在中国的投资热潮。但投资热对中国商品购买国带来了两种方式的损害。首先,低成本商品损害了购买国的企业。第二,投资资金从商品购买国流入了中国。
4 N# b- r; i8 i4 z% r( ~9 Q) O1 J6 v/ C: b
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治影响。在2008年后的全球经济停滞和中国急切地通过持续货币贬值来维持出口都造成了政治反弹,这种反弹正好在中国最不能承受的时候发生了,那就是现在。中国有一个与欧美消费者相连的巨大产业链。中国的产业失去竞争优势的同时,恰逢欧美中的一些国家试图对中国出口制造障碍。有说法是可以增加中国内需,但是中国是一个广大而贫穷的国家,要中国产生足够的内需来消化其生产的产品,这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 o3 d4 M" k h* h2 w4 f. O$ p& K
+ r5 T: i! g8 h+ N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失业而继续进行不合理的投资,这将继续拖累经济。在经济上,中国需要一个大的衰退,来淘汰那些靠贷款生存的企业。在政治上,北京当局承受不了失业的代价。" R" @# X# j. |& _: [
1 p/ a& u) p' `6 j9 T, e8 V
中国现在被困在经济需要和政治需要之间进退维谷。一个解决方案是改变政策,通过压制的手段让这种矛盾能够处在控制之下。+ g. x4 K; T. B3 F$ ~
% H* G$ |1 F. _
美国总统川普威胁要限制中国经济与美国的联系,这是北京承受不了的。此外,中国必须能够利用太平洋和印度洋出口。这意味着控制南部和东部中国海域。美国正在积极抵制这种控制。. Z" j2 X0 c0 J# q- Z/ i8 g
! b* q5 r+ ~1 q& x
日本过去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现在日本变成了一个低增长但稳定的国家。但是,日本不用应对10亿贫困人口,也没有社会动荡和革命的历史。2 J( f/ G$ Y* K) e) N, X6 O6 u- G0 R
0 _6 e2 H6 ?# w 中国的问题不再是经济问题,它的经济现实已经确定。它现在有一个政治问题:在经济奇迹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当局如何来管控巨大的社会不满。它还需要决定如何应对挑战北京当局和其核心利益的国际力量,尤其是美国。
: x5 G! W' A, ]# w
& B$ v* S2 x" o5 A 北京正在做的一个动作是说服世界,它仍然如十年前一样(经济强劲)。这个策略或许会奏效一段时间;很多国家仍在通过一个(认为中国经济仍然稳健的)透镜看中国,尽管这个透镜早已破裂。但是,现实就是现实。中国不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债主,日本才是。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在下降,这揭示了一个最大真相:当一个国家需要把钱放到必须安全的地方时,它们放在美国。
7 F5 I ~/ B6 L4 n0 q* G7 d. }3 F" r, |* F3 i
|